选送公棚鸽子不光要选种更要选苗
2009-10-19 18:01:08
近年来,当信鸽公棚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后,鸽友们如何选送公棚鸽子,已成了鸽友们养鸽生活中的一大难题。过去养鸽的人们常讲,鸽飞一点血,这话听起来很新奇,无疑是讲鸽子血统在信鸽竞赛生涯中的重要性,事实上,通过多少年来养鸽赛鸽的经验证实,鸽子血统在赛鸽生涯中就是占第一位的重要。
但是,光有好的品种、好的血统还远远是不够的。后来,就有人总结为“种、养、训”。即:既要有好的血统,还要有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好的训练方法。所谓好的血统,那就是经过多少代人试验出来飞得好的血统鸽子,这就需要引进名家的品种、引进成绩飞得好的养鸽家的品种。那么有了好的血统,身体素质主要靠自己加强饲养管理,就要在提高饲料品种的基础上,实行科学化饲养、科学化管理、科学化防病治病,确保赛鸽既有好的血统遗传基因,还有好的身体素质,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所谓训,既包括家飞的训练、平时规律性很快进棚的训练,还包括竞赛线路的训练,这里也不外乎在训的本身,一是进一步提高赛鸽的身体素质。二是更要提高赛鸽归巢定向的技能。
总之,“种、养、训”是一个综合的、统一的系统概念,不是单一的、不是孤立的。三者是互相牵连、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个综合体。没有好的血统养好了也是白养,而且,没有好的血统训也就训不好。
这些年,通过公棚参赛的经验和教训之后,鸽友们都十分清楚的懂得,选送公棚的鸽子和在家参加协会竞赛的鸽子,在概念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协会参赛的成绩只能是做个参考,不能完全依托。
多数鸽友认为,在选送公棚鸽子方面必须采取多路的血统鸽子。一、适宜飞中程距离的,也就是七百公里或者千公里的鸽子,它们体质好;二、适宜飞翔恶劣天气的;三、适宜飞翔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的太阳鸟;四、还有鸽友认为,需要选送杂交鸽子的后代,或者能够吃苦耐劳型的血统鸽子等等。
以笔者的思维,为什么要用七百公里和千公里的鸽子、为什么要用适宜于恶劣天气的鸽子、为么要用杂交的鸽子呢?主要是,公棚饲养管理鸽子的模式是大锅饭、大集体,是粗放型的饲养管理。从饲料品种方面比较粗淡,缺乏营养性。从防病治病方面比较简单化,发病率比较高,死亡率比较高。整体看饲养管理都达不到家庭的饲养管理水平。所以,有鸽友认为,家庭参赛的鸽子不但靠血统过硬,更主要是靠饲养和管理水平,而公棚参赛的鸽子血统更为重要,或者说主要是靠血统过硬,饲养管理基本没有保障,没有鸽子自身的过硬素质,别说参赛,生存就没有保证。
还有鸽友说,选送公棚的鸽子,到决赛时只要还有生命存在,就有可能取胜。好多公棚在刚开始收鸽子几千羽,但到了决赛上笼时基本比录取的名次数量还多不了多少。这就充分说明公棚饲养和管理问题的缺陷。所以说,这就是选送公棚鸽子时,最好要选送血统比较过硬的,甚至是杂交的,能够吃苦耐劳的鸽子的主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要选送一些快速的太阳鸟鸽子呢?因为,公棚在决赛时不否认有些时候会遇到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假若遇到了这种好天气,快速鸽子就有可能取胜。如果遇上了恶劣天气,那么选送的其它那些路鸽子就可以发挥威力。这就是选送公棚鸽子需要选送各路鸽子的优势。
那么在决定了选送公棚鸽子的品种和血统之后,还要选好苗,所谓选好苗,就是在选送公棚鸽子时从幼鸽就要把好关。过去有人在评价人时,比喻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这就是说,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成年后能够不能够成功,将来能不能够干成一番大事业,在三岁时就基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前途命运。这话虽然说得有些过激,或者说有些不现实,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了看待一个人,在幼年时期就基本可以看出日后成长状况的重要性。对于选送公棚的幼鸽也同样有这个道理。
近年来,经常听到有鸽友说,有人选送公棚几十羽鸽子,可到了决赛上笼时寥寥无几,甚至决赛后榜上无名。而有人选送几羽或者一两羽鸽子,结果都能够入围,这是什么道理呢?这里除了血统、运气方面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在选送公棚鸽子时,从幼鸽时期就没有把好关,就是盲目选送,只要认为是好血统,不分好坏、不分优劣,大群的送往公棚,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荒唐的认为这样可以以少胜多。
我身边有一鸽友在选送幼鸽时,他采取的是从未出壳的鸽蛋就开始把关挑选,鸽蛋不光滑、蛋皮粗糙、光泽不好、不发亮的一律不要。
幼鸽,十八天不出壳的不要。出壳发育不良,七天套环时,个小腿细,套上环就脱掉的一概不要。幼鸽满月后,肚脐收缩不好的不要。幼鸽在断乳后,先在小笼里饲养一段,待到自己会吃食后,再放到大笼里与其它一些老鸽子同吃同住,共同生活,锻炼它们与老鸽子抢食吃,充分提高它们过大集体生活的能力。这样幼鸽满月后,认真观察二十天左右,通过观察严格进行优胜劣汰,优的选送公棚,劣的淘汰,连家养也不保留。
经过自己在家的精心观察和饲养,已经把百分之几十的劣质幼鸽给予淘汰,选送公棚的基本都是自己认为的精华,所以,入赏率就高,基本是百发百中。不当之处敬请批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