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的机密
2008-02-29 22:06:53
育种与配对是赛鸽运动课题中的一项高深的学问,也是永恒的话题。
曾经有许多人在血统论的领域里成功,有许多人在血统中失败,也有许多人在鸽眼论.鸽翼论.品种配对.....的各种学说中迷途。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呢??每一种学说之所以存在自然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每一种学说的存在都有崇拜者可以举证诸多事例。可是能把它们全部都融合贯通的实在不多。
在赛鸽运动中,总是有一部分人可以掌控全局,在每个颁奖大会上总是有那么一些每年都出现的面孔。难道仅仅就因为他们的手上有几羽好鸟吗?答案显然不仅于此。有些人确实天生就适合赛鸽运动,他们对鸽子天生就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又或者说他们掌握了赛鸽运动中的某些机密。
育种首先是优秀血统为主导,然后才围绕优秀的个体展开。每一个品系的确立总是以具有相同的性状的群体为前提,比如:羽色.体形结构.骨架结构.眼砂结构等。每一个品系的形成皆经由杂交开始,所以每一个品系中的个体都不是完全相似的。例1:90年代前詹森兄弟作育的斑格系列铭鸽大多是浅雨点.粗壮而轻的骨架.羽条薄宽.眼砂实在.眼志较宽的居多。例2:杨阿腾的鸽子与詹森兄弟的对比,羽色更深.眼色更浓,体型修长更具耐力。曾经有许多人有意识的用这两系杂交,造就了许多的名家,于是就掀起了血统配对的热潮,接着就产生了许多盲目跟进的结果。结局可想而知是几家欢乐众家愁。因为就算是詹森兄弟和杨阿腾这样的世界级大师,他们的作品也不可能是从一个模子中倒出的,也是会有出入的。许多的詹森鸽和杨阿腾的鸽子并不是向上面所说的那种样子,它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小小不同。而正是这些小小的不同造成了多少人的失败,也另多少人迷途。
赛鸽运动中是最讲究“度”的。人们常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用在赛鸽上实不为过。曾听许多鸽友鸽友提起鸽子的融血性问题,说某某系的鸽子不能配某某系的鸽子等等。真是如此吗?我哑然。不论什么品系的鸽子都是经由杂交而来,它们身上所携带的基因有多少,我不懂也不想去懂,我只知道我从没见过两只完全一样的鸽子,也没有见过两只完全一样的眼睛,它们总是有着小小的不同。而有时恰恰是这些小小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结局。
在赛鸽运动中“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难掌握的。因为两个相近的“度”的区别实在是太微小了。“度”的拿捏讲求的是 一点天分 + 一点经验。有的人花了十年时间去潜心研究鸽子却比不上个别人的一夕之功,真是造化弄人。
归根结底,育种的关键就在于“度”的把握,《詹森育种原理》中阐述了许多育种公式,许多都是可取的。但也不外乎叙述“度”的问题,该书曾经将我带出了许多的盲区。书中武先生忽略了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问题,有时正因为“度”的不同而使的育种并无公式而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切皆在于自己拿捏,只要你掌握好了“度”就可以打破所有的瓶颈。
海西联盟—缪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