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道(一)
2008-04-07 8:13:56
智者道(一) ---- 稳定鸽打基础 以前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些鸽友说这样的事情,某地的一位鸽友在建棚的时候,就引进了某某名系,结果在当年的秋赛中就有如何如何的成绩,这样的事情在鸽界可能是如雷贯耳,就是拿到现在,可能有的鸽友们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但是有两个问题我想先问一问大家。其一:你们所说的这位鸽友引进某某名系的时候他花费了多少钱?一般的鸽友有几个人可以达到他那样的水平。其二:大家都只是听说了或者是看到过本地高起点的鸽友他们成功的案例,怎么就没有人想到过,模仿他们或者是和他一起引进种鸽的另一部分鸽友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本地的200公里训放站的热身赛刚刚落下了帷幕,200公里的距离对于大家不算远,早上7点准时开笼放鸽,冠军鸽是在9点48分打进鸽钟的,当天上午10点半开始下雨,一直到下午两点雨才结束,就是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和我关系很好的一位鸽友放3羽归1羽,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两天的,直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只到了一羽赛鸽。看着朋友放的这样凄惨,我的心中就有了这样的看法。 很多的人都在追求高品质,都在追求快速鸽,可是对于一些刚刚起棚的鸽友,我们又适合养一些什么样的鸽子呢?我认为还是应该先保证自己的鸽子可以归巢才是重中之重,拥有快速鸽固然好,只有这样的鸽子需要建立在能归巢的前提下,它才有可能发挥作用。比赛的时候,当天的天气固然很重要,可是谁又能给我们保证,那一天一定会是好天气?就算是好天气,那比赛之前的5站训放,谁又能保证天气情况都尽如人意? 所以在鸽友刚刚开始养鸽比赛的时候,在自己还没有自己的主力血统的时候,还是应该选择一些飞的比较稳的鸽子打基础。速度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鸽子一去不复返,自己连自己失败在那里都找不出来。输了并不可怕,自己都不知道失败的根源在那(哪)里,这才是最可怕的。 有时心中也有这样的感受,因为自己早期的时候特别的羡慕当年鸽坛上的一些名人,觉得他们的成就是那样的了不起。在我的记忆中,北京的徐福江一直都是自己比较崇拜的一个人物。也看过一些关于他的的报道,我发现他在早期的时候曾经养过远距离的鸽子。一次在看有关徐先生的文章的时候,才了解到以前在他们玩远距离的那个年代,500公里的比赛都是只当训放的。 自己也常常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徐先生当时没有饲养过远距离的鸽子,现在是不是就不会有大名鼎鼎的徐福江。也就不会有2007年城外城公棚的冠军李学保,更不会有北京爱亚卡普公棚的老板王志军,继而就不会在中国的大地上,不会有那么多的世界名鸽所产下的后代能够在比赛中摘金夺银。 快速度的鸽子很好,但是做为一名新手,我觉得还要应该先考虑考虑,怎样让鸽子可以在比赛中稳定的归巢,这才应该是当务之急。只有稳定的鸽子打好了基础,以后快速的鸽子才有发挥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