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鸽多而杂是失败的根源

2008-07-22 16:57:34

    以前养鸽总希望种鸽越多越好,看着这只不错,那只也不错,于是种鸽越养越多,越养越杂,小小的鸽棚不堪重负。每年作育赛鸽,由于没有保姆鸽,一年最多出两窝,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或者幼鸽出得不理想需要淘汰,那么用于比赛的鸽子,最多只有一两只,根本试不出鸽子的好坏。配对如果不理想,想换配对试验更难,因为试验鸽子很费时间,一试就是几年。最关键的是鸽子多了以后,管理不到位,造成作育的幼鸽质量下降,影响比赛成绩。   刚养鸽时,因为没有主力种鸽,血统各方面的条件都不过关,只要是信鸽都想试一试,心想万一出好鸽子,那就有主力种鸽了。于是,在没有优秀血统的情况下,真的是有点来者不拒的感觉。试验了几年,成功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有的鸽子其实并不优秀,但是个人感觉还不错,因此试验了好几年,期间也换了不少配对,就是不出成绩,反而有些优秀种鸽,基本上没出什么后代,偶尔出了一只,成绩却很好。   当我试验这些鸽子的时候,常常为得不到足够多的后代,来进行放飞试验而苦恼。因为没有主次之分,成绩不见起色,种鸽一大堆,淘汰哪只都舍不得,真的是有点左右为难。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有个高手来帮我选择淘汰,把最差的鸽子淘汰,那怕淘汰得只剩一两只都好,到时候重新引进种鸽,成绩可能也会比现在好。   在种鸽没有重点,种鸽品种杂乱的情况下,通过几年的试验,让我清醒了不少,狠心淘汰了一些鸽子,种鸽少了很多。现在还有十多个品种,但是我还是嫌多。有时候朋友支持的好品种我也不想要,因为我想把品种压缩到四五个,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试验的时间,而且有更多的时间精心照顾鸽子。如果血统错不开的时候,那么适时引进一只高品质的鸽子,用来杂交其它鸽子就可以了。我觉得这样成绩会比较稳定,而且也可以实现精养、少养的科学养鸽观念。   通过淘汰,提高了鸽子的质量,种鸽水平有了提高,比赛也有了一定把握,鸽子再也不象以前那样大量的丢失了,每年不但保持一定的归巢率,而且速度也提高了不少。现在我基本上将品种保留在四五左右,鸽子也知根知底,试验鸽子只局限于新引进鸽,换配试验也变得容易作了,连续三年成绩都还可以。   现在看到不少鸽友还在走我走过的老路,心里真不是滋味,想坦言告之,但能听进去的鸽友真的很少。虽然也有鸽友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棚中没有过硬的种鸽,因此还是采取广种薄收的方法,希望出现可以镇棚的鸽子,到时候有了成绩比较稳定的种鸽后,再采取精养、少养也不迟。但是这种做法,实现不了这个目标,而且还非常浪费时间,时间一长失败的次增加,不少鸽友觉得养鸽子很累,信心受到打击,雄心壮志慢慢消失,甚至出现弃养的现象。   因此我觉得养鸽之初,就要选择优秀的品系,让人养一辈子都不后悔的好品系,用这样的两三个好品系为基础,以这两三个品系互配。在育种需要时,才适当的引进一两只优秀鸽子,这样专心培育、研究两三个品系,成功的机会大大提高。而且实现了精养、少养,如果成绩还可以,应该说就可以避免品种多而杂,带来的负面影响,养鸽也才会有更多的乐趣。   我想这就是少则当宝,多则当草,的原因吧!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