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消毒四误区

2007-08-28 15:50:17

文/沈华     误区之一:没有发生疫病不用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最基本的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饲养信鸽过程中,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但如果不消毒、净化鸽舍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越积越多,一旦条件成熟,就会暴发疫病流行。因此,消毒是防治鸽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养鸽消毒主要针对三个方面:鸽舍内(带鸽)消毒、用具消毒和饮水消毒。鸽舍环境和用具每周应消毒一次,饮水始终要消毒或保证清洁卫生。     误区之二:消过毒就不会再发病     虽然经过消毒,并不一定将所有的病原体全部杀死了,这与选用消毒剂种类和消毒质量有关。有许多消毒剂存在消毒盲区,况且许多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昆虫、老鼠等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即使再严密的消毒措施也很难以切断所有传播途径。因此,除了进行严密的消毒措施外,还要结合养鸽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误区之三:消毒剂的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    消毒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消毒剂气味浓度,而是看它的杀菌、杀毒的能力。有许多好的消毒剂,如双季胺盐类、复合碘类消毒剂是没有什么气味的,相反有些气味浓的消毒剂,存在着消毒盲区,而且气味过浓对鸽子呼吸道也有一定的伤害,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误区之四: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    细菌、病毒对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对消毒剂也同样有可能产生耐药性,因此最好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交叉使用。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评论

秦建明  08-29 18:53:49

新手在对鸽舍消毒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致使消毒达不到理想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消毒不全面。一般情况下对鸽舍的消毒方法有三种,即带鸽(喷雾)消毒、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毒。这三种消毒方法可分别切断不同病原的传播途径,相互不能代替。带鸽消毒可杀灭空气中、鸽体表、地面及屋顶墙壁等处的病原体,对预防鸽呼吸道疾病很有意义,还具有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防暑降温的作用;饮水消毒可杀灭鸽饮用水中的病原体并净化肠道,对预防鸽肠道病很有意义;环境消毒包括对鸽舍地面、门口过道等的消毒。新手认为经常给鸽子饮消毒液,鸽子就不会得病,这是错误的认识。饮水消毒操作方法科学合理,可减少鸽子肠道病的发生,但对呼吸道疾病无预防作用,必须通过带鸽消毒来实现。因此,只有用上述3种方法共同给鸡消毒,才能达到消毒目的。二、消毒液选择不当。消毒液过于单一,总用一种消毒液容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不同的消毒液对不同的病原体敏感性是不一样的,一般病毒对含碘、溴、过氧乙酸的消毒液比较敏感,细菌对含双链季铵盐类的消毒液比较敏感。所以,在病毒多发的季节或鸽子生长阶段应多用含碘、含溴的消毒液,而细菌病高发时应多用含双链季铵盐类的消毒液。三、消毒液的浓度和剂量把握不准。消毒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一是浪费,二是会腐蚀设备,三是对鸽子造成危害,四是有些消毒药浓度过高反而会使消毒效果下降。

邱枫  08-29 13:00:38

如果对大型职业的赛鸽鸽舍来说,定期消毒是绝对的例行公事 不可马虎,但是对于小型的鸽舍来说,小型鸽舍的鸽子数量较少,只要不是疾病流行期,只要保持鸽舍的卫生,平时不接近病原体,鸽舍一般不会引起病毒感染。当然一年有几次的消毒工作对赛鸽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利的。严格来讲,鸽舍消毒只是暂时性的对舍内病毒灭杀,药物消毒的效果会在鸽舍内短时间形成一个相对的安全区。消毒并不能保证赛鸽不会受到病毒感染。消毒药品的使用一般要按照药品使用的说明来配比使用,少用或者多用可能都不会达到药品的最佳效果,有的时候某些消毒药品的刺激性气味会引起赛鸽身体不适,所以保持 鸽舍的自然环境才是保证赛鸽健康的最佳选择。

红顶屋鸽舍  08-28 23:05:43

消毒是我们养鸽者必做的一少环节,它关系到鸽舍的安全.消毒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计划和规律,要有常规消毒和重点消毒.常规消毒就是按计划的时间有消毒,包括鸽舍和鸽具的消毒。而重点消毒就是针对赛鸽比赛归巢或新引进种鸽后有重点的消毒。消毒药要不断地变换品种,以免病菌产生抗体。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