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血统鸽子游棚原因探究
2014-07-10 19:30:11
关于好血统鸽子游棚原因探究
游棚鸽子很多人都不喜欢,我也如此。友人高价引进成绩不错的名系鸽。因关系很好,无偿支援我子代,所出小鸽在贵州高原三百公里比赛中飞得快。后我将其中父系、母系均夺取上位奖的一对配对,所出一羽送公棚。公棚训放时在几千羽中,三次飞进前一百名。预赛时与冠军第一梯队同时归巢。后决赛五百公里飞失。虽然不理想,但考虑到只送一羽预赛有这样早熟快速也觉得可以。顾成海先生曾这样说过:“云、贵、川、浙、赣、闽等多山地区和青藏高原,许多欧州中、短程优秀鸽子飞不到300公里”(见2000年第五期《中华信鸽》)。以此作对比觉得可以再试。于是未拆开父母鸽当年出了五对。但怪事发生了:鸽子爱游棚。而且大多游棚。小鸽中,其中虽有夺取幼鸽特比环赛名次的(第五名),但因入赏率低,决定作保姆。
游棚原因很多。但饲养开家正常,好血统的鸽子为什么也爱游棚?
有位名家说,小鸽子游棚率高因运动细胞值高。运动细胞值高就爱飞,从而飞失。
我认为:好血统游棚与遗传有关。上述观点实质是遗传。
以下两文也可支持这点。
蔡文龙先生在《罗曼鸽为什么爱游棚》(2006-8-2 21:39:54 《中国信鸽信息网》) 一文中说: 赤壁市鸽会负责人宋建国认为,罗曼幼鸽游棚的现象,是罗曼鸽从小就特爱飞翔的优良性状表现。正因为飞性上的出类拔萃,就可能从小在飞相上常表现出不随波逐流,脱群施展善飞性状的特色,这样在鸽龄较小的情况下,也就增加了优良性状发挥过头,形成单独离群离棚太远、体力不支回不得棚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游棚。
上述现象,实质上是因运动细胞值高的原因。也可以说是遗传原因。
据湖南赛鸽名家潘汉文先生讲,有的血统的鸽子游棚具有遗传性,而且,鸽子游棚也是其父母不合配所致。
胡斌先生在《鸽子游棚“新说”》(2008-05-20 16:08赛鸽天地网)一文中说:有的鸽子先天就有游棚的遗传基因,出的子代因游棚基因呈显性或隐性,而出现游棚或不游棚。我朋友就有两羽罗曼血统的鸽子,配在一起出的子代,无论是自养或送给别人养,大部分都游棚了。最后没办法,就拆开分别另配,出的子代却没有一羽游棚。当时都不了解情况,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听湖南赛鸽名家潘汉文讲,有的血统的鸽子游棚具有遗传性,而且,鸽子游棚也是其父母不合配所至。我们听后才恍然大悟,明白其中奥妙。
以上说明:
1、幼鸽游棚与一个品系或血统的遗传因素有关。
在某一鸽血统中“游棚”本身就是其基本的性状和属性,这种属性或直接或间接(隔代)地通过遗传基因密码传递给后代。
2、幼鸽游棚与种鸽重新配对后的基因重组因素有关。
如,A雄配B雌所作出的幼鸽从不出现游棚现象,而A雄配C雌作出的后代即出现游棚,或者出现同性单边游棚,异性则不游棚的特殊现象。
概括如上可以这样表述:幼鸽游棚与一个品系或血统的遗传因素有关;有的鸽子有游棚的遗传基因,子代因游棚基因呈显性或隐性,而出现游棚或不游棚。简言之,好血统鸽子代游棚基因呈显性即游棚,是因运动细胞值高的原因;成隐性不游棚。这也是同父母子代是否游棚的根本原因。
刊于2013年总第23期《赛鸽档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