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信鸽气门的意义
2007-12-14 23:06:39
因为信鸽和其他种类的鸽子不一样,诸如肉用鸽就是食其肉的,无需考虑能不能远飞不远飞。观赏鸽飞得如何也无关紧要。惟独信鸽要求最严,要求最高,这和它担任的使命是分不开的。可以这样设想,如果一只军用通信鸽,在百里甚至千里之外不能把情报送到,养它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说,一羽信鸽能从千里之外归巢,除了血统好、管理好、训练好、眼睛好、嘴根粗、嘴角深和健壮的体质等条件外,它的气门(或称气孔)好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气门就在舌根后边和呼吸道之间。将鸽嘴掰开即能看到。如果一羽气门不好的信鸽,它的其他条件都具备,恐怕也不可能在竞赛中获取胜利的。 信鸽气门的种类 据研究者细心观察,信鸽的气门有四种九个形状。 (1)正方形 正方形和正方形的后边连接一个三角形。这种鸽子平平淡淡,属于一般的鸽子。 (2)菱形 菱形和菱形前边连接一个三角形。这种鸽子最好,因为气门不管怎么关闭都会留一定的空隙。 (3)长方形 长方形和长方形后边连接一个三角形,或长方形前边连接一个三角形。这种鸽子虽不如菱形的那样好,也算得上比较好的鸽子。 (4)枣核形或药捻子形 枣核形或药捻子形前边连接一个三角形。这种鸽子价值不大,属于淘汰行列之鸽。 气门的大小对信鸽的影响 信鸽的气门两边有两片活页组织,其作用像两扇“门”。有一个开门和关门的动作,要求把“门”关上时留有空隙,这就是“门缝”,留的越大越好。越大进气量越多。当信鸽呼气的时候,它的气囊是缩小的,气囊内压力高于大气压力,身体内的废气就要经过气管、口、鼻排出体外。 这时由于气流的冲击,迫使两扇“门”向两边张开。在一般情况下,对空气的流量没有多大影响。当信鸽吸气的时候,它的气囊是扩大的,气囊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这时在气门内外两侧产生一个气压差,由于气体的压力作用,迫使两片活页组织往一起合拢,即“关门”。好的气门,不管怎么“关门”,两扇“门”的边缘也不会接触,总是留有一定的空隙。这样就不会影响空气的流量,不至于缺氧。所以说,气门的两扇“门”的边缘像锯齿型形状的是最好的。因为当“关门”时,空气能从锯齿缝隙自然流入。而有些气门,当“关门”的时候,两扇“门”的边缘很接近,空隙很小,甚至不留空隙,这就阻碍了空气的流量,减少了氧气的供给。所以,信鸽一飞就会感到疲劳。 气门与信鸽体力、智力的关系 信鸽的竞赛运动很激烈,肌肉要进行很紧张的工作。肌肉组织内新陈代谢过程加快,心脏的活动次数增加,血液循环量加多加大,这就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当体内的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气化分解,放出能量供给肌肉需要的时候,就要吸收大量的氧气和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由于气门的阻碍,氧气人不敷出,就产生了“氧债”。于是肌肉中代谢的酸性产物不断堆积,并向血液中渗透,使血流向酸性方面变化。要调解或改变这种状况,只有靠增加呼吸的次数。这样就要加大呼吸系统的工作量。所以,信鸽就感到很累,最后只有被迫停止运动,而张着大口呆在那儿喘息;由于肌肉组织、呼吸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刺激大脑一时难以应付,对身体各种器官的指挥能力失调,影响信鸽智力的发挥。由 此可见,信鸽的气门与它的体力和智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气门小,就不能适应信鸽竞翔比赛的激烈运动。 摘自《信鸽养训大全》忙训飞,唯恐错失良机;而此时成鸽的条羽更是凌乱不堪,稍遇阴雨飞行都困难还怎么能够顺利归巢,于是乎‘魂断他乡’,到头来还换回主人的谩骂和无悔地训斥,且株连九族。知鸽善用、将心比心的确是检验鸽主是否对自己爱鸽真正了解的关键,自当明辨。 11、“金屋藏娇”并非只是名家名舍的专利,应该说养鸽子到了一定的程度或富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的几乎每个鸽舍都有自己的得意之作,缺少的只是专业的调教或配对方面的技巧。近日外出就很有感触,尤其是一些在地方赛事上摘金夺银,在大赛上也有杰出表现的默默无闻的鸽友们的棚内真的是应有尽有,荟萃精英,他们日复一日的劳作,经验丰富,赛绩斐然,他们缺少的就是对外界的宣传和报道,尤其是对工薪鸽友的宣传。引种鸽友自当明辨,留心细节,相信会事半功倍。 12、在网上和秦皇岛‘金海湾鸽舍’杨亮聊鸽,别说他年龄不大,但对鸽子的理解、认识和造诣确实深入浅出颇具功力,在鸽子的配对、调养、训飞、比赛高峰期调节等等方面面面俱到,独具特色,在本地区各项赛事上也是摘金夺银,连续不断的比赛成绩展现了他的聪颖和对赛鸽运动的热爱。真心希望他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赛鸽运动的发展增添活力。 13、日前训飞30公里,20羽第一次外出的小子们争先恐后一个翻翅直冲云霄齐奔棚舍而去。原本想十来分钟就应该到家了,谁知道我至棚舍空守了近二个小时才见到一羽姗姗来迟,以后三三两两直至傍晚才回来一半,第二日中午方全部到齐,且疲惫不堪,惊叹之余真的是百思难得其解;隔二日,如法炮制,仅20分钟就已经全部进棚,且精神抖擞毫无倦意;再隔三日随鸽会80公里训飞,也仅用了50分钟不到即悉数进舍。三次训飞颇有感触斗胆稍作总结,第一次出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流连忘返欢畅淋漓,待到疲惫之时已经日落西山,无法避免只有忍受寒冷煎熬,心惊胆战;二次训飞接受前次教训,‘还是家里好,有吃又有喝’,落棚进舍果真如此,信心倍增;三次放飞自然是争先恐后,唯恐落败;我想此大概也就是‘首次训飞综合症’即选手鸽出征前的生理调节适应期吧。不要存有什么疑虑,我感觉训飞时在外面吃点苦头反而会激起幼鸽们日后的竞争归巢欲望;不要因此而垂头丧气,或许成功近在咫尺,一家之言,多有偏颇。 14、《中华信鸽》第五期“鸽言读图”栏目中一幅由陆之樑先生所作之漫画真的令人回味,解释附言中说:“天气再好,距离再近,放飞的鸽子常常会群体迷失方向。这种不可理喻的反常现象我们至今无法解释”。是啊,无论你是何方神圣,本事有多大,在赛鸽理论的研究方面始终都不能一言九鼎,惟我独尊。赛鸽之习性、本能、归巢之谜等等永远都需要我们不断去探讨、研究,学无止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对比赛前训放的选手鸽的表现应该慎重以待,不要人为去汰杀一羽暂时处于低潮期的幼鸽选手,也不要固执己见不问气候状况一味强行训放,尤其是几十公里内的反复训放,要知道失去的就不会再来,更主要的是鸽主的时间也会随之溜走;还是多些机会给那些头次出门不知道好歹的‘幼仔们’吧,或许明天即会给你带去欢乐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