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养”出洋楼和汽车
2011-06-17 14:24:10

生水村是远近闻名的“养鸽专业村”,他们靠养白鸽发家致富,还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养白鸽。
一排排整齐的鸽笼内,饲养着一只只洁白的鸽子,65岁的何绍德正在给鸽子添加饲料,养殖场外一群白鸽正在悠闲地在地上觅食,这幅画面来自位于开平市苍城镇联和村委会生水村的鸽子养殖场。生水村是远近闻名的“养鸽专业村”,该村50多户人家,有近半的农户养白鸽,村民靠养白鸽发家致富。近年来,在开平市有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养鸽业走上了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和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养鸽致富
盖了洋楼又买车
以前靠耕几亩农田,只够自己吃饱,现在养鸽子,一年收入有十五六万元,如果不是何顺景带领我们养白鸽,我们的生活条件也不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生水村位于苍城镇20多公里外的一个偏僻的山沟里,近日,记者驱车从开平城区到这个村庄,用了差不多20分钟。“以前没修路的时候,走这段路至少要40分钟。”苍城镇党政办副主任廖国辉告诉记者,最近10多年,生水村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道铺上了水泥路,不少村民盖起了小洋楼,有的还购置了小汽车,是当地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示范村。
何媚娇是何绍德的女儿,养了上万对白鸽。平时有空,德叔就会帮她打理。说到何媚娇养鸽子,还得从10年前说起。那几年,看到同村村民何顺景养鸽生意红火,经常有广州、中山的老板前来购买,何媚娇也萌生了养鸽的念头,于是虚心向何顺景请教,并自己开始尝试养殖。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开始,何媚娇也遇到了难题。“那时候还没有完全掌握鸽子的养殖技术,连母鸽、公鸽也分不出来,只能边养边学边摸索。养鸽第一年,鸽子生病,死了不少,那一年损失了一两万元,当时真的差点就要打‘退堂鼓’了。”说起最初的养鸽经历,德叔直言不容易。
这场损失就像是交了养鸽的“学费”。不怎么懂技术的何媚娇开始细心观察起鸽子的生活习性,搜集养鸽的知识和资料,四处请教,终于何媚娇慢慢熟悉了养鸽的诀窍,现在她和鸽子成为了“好朋友”,去喂它们的时候,鸽子一见到她就扑腾扑腾地跳,那场面就像是在欢迎她一样。
“以前靠耕几亩农田,只够自己吃饱,现在养鸽子,一年收入有十五六万元,如果不是何顺景带领我们养白鸽,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前几年,何媚娇盖起了一栋三层半的小洋楼,家里还准备购买一辆小车,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了。
磁场效应
做大做强养鸽业
目前,苍城镇已发展100多户农户养鸽约22万对,一年产值3300多万元,纯利660多万元。
德叔和何媚娇口中的何顺景,是被四方乡邻称为“养鸽大王”的生水村村民。德叔告诉记者,何顺景养鸽有几十年的历史,最初养鸽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慢慢地,他抓住机遇走专业化养殖路子,如今,他年养地皇鸽近3万对,还建起了现代化的养鸽场,年纯收入达100多万元,成为当地养鸽致富第一人。
生水村的养殖能手还不止何顺景一个。记者了解到,生水村村民何瑞兰养殖鸽子已经20多年了,现在她饲养的白鸽数量已达2万多对,并且带动生水村的村民发展起了养鸽业,村民人年均增收近万元。养鸽产生了磁场效应,特别是养殖能手,成了周围乡亲们争相仿效的好榜样,苍城、龙胜等镇养鸽农户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平市上市的鸽子超过25万对,其中苍城镇联合、联兴等村委会最多,年上市量就超过了13万对。
“据了解,龙胜、水口、赤坎、百合等镇也有农户养白鸽,每天,开平农民所养的鸽子源源不断地供应给珠海、中山、江门等珠三角地区的茶楼酒店,成为食客们的席上珍品。”开平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苍城镇已发展100多户农户养鸽约22万对,一年产值3300多万元,纯利66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开平市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广大农户开展规模化养殖,大胆开发市场,以联红村委会生水村养殖地皇鸽为培养基地,进一步发动全镇各农户做强做大养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