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寄养鸽舍
2008-10-06 11:58:11
再养鸽已经没有了的当初单纯因为喜欢才去养鸽子的心态。为的就是比赛!拿奖!有了这样明确的目的再养鸽,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与过往养“鸡’’模式的经历不可同日而语了。
想育好、养好、训好、赛好,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财大气粗的款爷可以事半功倍,可以用大把的钱弥补育种的缺失,聘请专业的教练。相信一般工薪阶层的鸽友,要胜出,需要付出常人无法比拟的努力。我一个算刚刚起棚养鸽的新手,拿什么来取胜我的对手,是摆在我面前再实际不过的事情了。谁都知道,真正用钱是买不到最好鸽子的,育种又是个费时费钱又费精力的活,没悟性的人一辈子都育不出优秀的赛鸽,更何况我这样的半桶水。
比利时、荷兰、德国和中国台湾是最先进的赛鸽运动的国家和地区,集中了全世界最好的信鸽和人才,为世界赛鸽运动的贡献不可谓不巨大。但我注意到,这些地方的名家豪棚很多只是育种,自己从来不参加比赛,或者只是参赛而从来没有作育过一只幼鸽,因此欧美养鸽界有了赛鸽家和育种家两种同行不同业的专家。一羽优胜鸽总是烙上作育者和使翔者两个主人的名字。这种模式在欧美运行了上百年,造就了无数的名家和铭鸽。中国大陆自从引进了世界铭鸽,在竞翔水平上已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在缩短,但这种维系作育者和使翔者之间的寄养模式却没有在中国真正推广开来。这与中国人想要名利双收的处世态度是不无关系的。比如某鸽友用大把的RMB引进的外籍大铭鸽,无非就是想作出的赛鸽使自己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和名气,之后能获得无数幼鸽的订单,这也是人之常情。但问题是在一个地方作育竞翔的局限性往往埋没了一羽优良种鸽的实际价值。出售在本地的幼鸽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出售在外地的幼鸽存在适应性的问题。相信不会有人把最好的幼鸽卖给本地区的鸽友而多了个强劲的对手。出售到外地的幼鸽真能一举夺魁,往往新主人也不愿透露更多的信息,毕竟是高价买来的,也得为自己以后的销路和名气着想,他有权保护他的隐私,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不适应新的比赛环境屡战屡败,相信购者当面不说背地里怨声载道大骂骗子。鸽子更落了个挨宰的下场。
一只好品系子代价有多高呢?也许一千,也许一万,但最终的价值还是要通过比赛来定价。相比寄养模式,作育者和竞翔者55分账来,出售幼鸽的价值又算得了什么。寄养模式能让育种家集中精力去培育更好的幼鸽,对真正的育种家来说缺的不是优良的赛鸽,而是展示优良的舞台。寄养模式能让有比赛条件的人有一个很高的起点,可以一心一意地专注于科学的饲养和训练。育种家要做的是培育最好的鸽子提供给你的合作伙伴,赛鸽家要做的为赛鸽提供最好的环境和科学的饲养、管理、训练。这种模式所产出的利益往往高于高价买高价卖的传统模式。
赛鸽运动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分享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