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鸽更应重视疫病的防控
2009-01-15 15:36:44
随着信鸽饲养业的发展,国内信鸽的饲养数量逐年增长,需要更多的优良品种,国内外种鸽之间的交流数量逐渐增多,为信鸽品种改良和赛鸽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种鸽是信鸽品种改良、繁育体系的龙头,种鸽事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的信鸽良种化进程,影响到信鸽竞技水平的发展速度。 种鸽健康,不携带致病病原微生物是合格种鸽的一个重要条件,由于种鸽是信鸽改良、繁育的关键因素,发生疫病时对鸽群所造成的危害巨大,造成疫病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所以种鸽饲养者有责任开展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为其他鸽友进行交流时提供品质优良,健康合格的种鸽。
一.为什么更应重视疫病的控制工作
1. 许多疫病是可以垂直传播的。
垂直传播指疫病从父母传染给子代,垂直传播性疾病是疫病发生的一大隐患,某些疾病病原由父母感染后垂直传播给下一代,选择无垂直传播疫病的子代是预防此类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一旦种用动物患病或者保菌带毒,会成为长期的传染源,同时会通过精液、胚胎、种蛋垂直传播给后代,造成疫病扩大传播。如鸡白痢、新城疫、支原体、衣原体病等。有的病原对成年动物没有致病性,在母体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母体长期隐性带毒,在繁殖后子代携带病原,造成病原传播。
2. 种鸽感染发生疫病后,往往传播速度快。
由于许多疫病传播途径具有垂直传播特性,通过进行种间交换直接引入病原,往往通过其精液、胚胎等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感染,也可以通过粪便、排泄物污染环境感染其他信鸽。
3. 种鸽发生疫病后,往往波及面积广。
由于种鸽作为品种培养改良的亲本。 种鸽往往销售到全国各地,有的甚至销往国外。在繁育改良品种的同时,在传播疫病特别是种源性疫病方面影响面很大,当感染发生疫病后可能随产品大面积扩散传播。
4. 种鸽发生疫病后,经济损失大,危害严重。
种鸽价值高,生存时间长。 培养和引进一个优良的品种,往往要花费大量科研人员和时间,并且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财力。一个优良的品种凝聚着人员的辛勤汗水。不能因为疫病的发生,导致优良品种的不能推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目前信鸽疫病防控中存在的不足
1. 对疫病的跟踪监测认识不足,不开展抗体和病原的监测,重治轻防。
许多信鸽饲养者对疫病的防空知识匮乏,只有在发生疾病时才考虑到疫病的控制措施。对疫病的跟踪和监测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作用不大。发生疾病后不到专业的技术部门作诊断,而是鸽友之间相互交流。往往耽误防治的时机。
2. 重治轻防,疫病净化开展较少。
防止传染性疾病,以预防为主,许多由于疫病净化需要花费大量钱财往往平时不愿开展疫病监测和疫病病原学净化,往往在发生疫病以后才开始进行补救措施。导致有的病原长期存在,是病原的隐性携带者,往往通过输出信鸽时,也输出了病原,对引种的其他饲养者危害巨大。
三.怎样搞好信鸽疫病防控工作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信鸽抵抗疾病的能力,是消灭任何一种传染病不容忽视的三个环节。传染病的发生离不开三个环节,病原、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如果这三个环节中缺少任何一项,传染病就不会发生,这三项中在具体实施中,控制病原,保护易感动物这两项措施易于实施。由于目前高密度饲养,并且许多疾病是以不需直接接触的空气传播的,切断传播途径非常重要。应严格净化,彻底清除病原,实行自繁自养策略,严格引进和输出。宣传、普及兽医卫生知识,掌握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更是预防中重要的一环。
具体的预防措施如下:
1.建议定期开展病原学检测调查,开展疫苗抗体水平的检测。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方案。了解鸽群内的病原种类,及时了解病原污染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开展疫病的净化工作。通过制定监测计划,时刻了解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及时调整免疫计划,使疫苗免疫抗体始终在保护水平以上。
2.严格执行自我封闭制度,严格执行消毒程序,控制从外引进种鸽,加强人员、饲料、器具、车辆等管理,积极开展对老鼠、苍蝇等虫媒的清除、防止通过、器具、虫媒等间接传播。
3.当发现疾病流行时,一定要及时进行疫病检测,确定病因,切不可自己盲目治疗,错过预防治疗、疫病净化控制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防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从饲养到训放、交流,从自己到其他鸽友,自始至终贯穿饲养全过程,与之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把防疫工作纳入正常的管理。把防疫原则,制度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严格规程操作,才可避免疫病的发生,防疫制度才能得到确实的落实。
5. 在引入和输出种鸽时,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可以事先隔离饲养,开展病原学检测,防止隐性感染携带病原的信鸽流通,导致病原扩散。
6.与离自己最近的检验设备齐全的兽医诊断防治机关、科研院校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出现问题及时反映情况,找出发病原因。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减少经济损失。密切关注当地兽医机关发布的疫情信息,及时预防本地区正在流行和可能要流行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