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与不争

2012-06-11 8:52:33

近日,儿子心情不好,原来是因为坐校车,前后共三排座,每次别的孩子总抢前排,他只能坐在最后排很挤。老婆听后很生气,对儿子说:“别的孩子都不吃亏,以后你也抢前排”。今早老婆对我说:“现在的家长都教育孩子遇事要争先,不能吃亏。如果儿子不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我听了没有反驳,因为现在社会现实如此,老实人吃亏啊!但这实际很肤浅,“个性张扬,争强好胜”的观点并不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含蓄、谦虚、包容。“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古人教育孩子的范本。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为什么事事都争强好胜呢?事事争先,不吃亏真的对孩子成长有益吗?我们为什么不把“吃亏”看成是一种对自己以至的磨练呢? “争与不争”的辩证法,揭示着一个真理:“不争而争、无为无不为、不争而善胜,乃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公理”。首先揭示于此的,是三千年前的老子,他在《道德经》中却九次强调了“不争”之理,最著名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水滋润万物但不与万物相争,水这样的品格最接近于宇宙的真理。“争”是人的本性使然,但“不争”才是深厚中华文化的大智慧。 养信鸽是为了参加比赛,比赛是以信鸽飞行的分速来确定比赛名次的,这就决定了信鸽比赛实际上是一种竞技比赛。在一场信鸽比赛中几千羽信鸽进行比赛,只有少数人能赢得比赛的胜利,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尤其当下赢得比赛就意味着荣誉和大量金钱,所以比赛更为白热化。即使你是大户名家,也不能保证每次比赛都能获胜,所以信鸽比赛往往是胜利与失败交织,希望与失望并存,关键要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争与不争”的辩证法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理念:我们饲养信鸽参加比赛,不应该只注重比赛结果,还应该享受比赛过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太执着比赛的名次,往往容易背上思想包袱,患得患失,一次比赛失利,往往从此一蹶不振。我觉得要摆正心态,放下思想包袱,心态平和,不太在乎输赢,过去的成绩已经是历史,我们只要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就可以了,“尽人事,知天命”,往往容易取得好的成绩。失败了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胜利了也不要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正如在比赛交鸽时听工薪鸽友说的:“什么赢不赢的,乐呵乐呵得了。”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