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饲料控制法提高飞速

2009-03-27 8:38:48

对大部分鸽友来说,饲料控制法可说是一种又爱又恨的技巧,甚至有些鸽友用到由爱生恨,理由是因为对选手鸽来说,只要饲料控制的指令一下达,飞翔的速度立刻激发出来,鸽友看见选手鸽的速度如此之快,一时之间自然会认为这个方法非常好。可是不管是操练期训放期或是比赛期,只要距离稍微拉长或是气候转为恶劣,选手鸽折损的速度简直只能以兵败如山倒来形容,此时也难怪鸽友会对饲料控制法产生由爱生恨的情感。 事实上,就饲料控制法这个方法的本身来说并没有错,而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因为此法掌握了对选手鸽最重要的一个控制本质:鸟为食亡。但错就错在一般鸽友对这个方法并没有执行全套的过程,以为把饲料减量就能达到提升速度的目的,殊不知选手鸽为了想返回鸽舍吃料会加速飞翔,想吃的状态代表的是饥饿状态,加速飞翔则是消耗大量的能量:但选手鸽归返后再遭到饲料减量,体能无法得到补充,下一关的挑战一下子又来临,如此循环下去,除非选手鸽本身体能基础相当好或是鸽友补充得宜,否则断章取义施行饲料控制法的结果,当然是招致失败的命运。本文就饲料控制法的目的及各阶段的详细做法给予完整的介绍。 饲料控制法的真正意义 饲料控制法的目的就是以减少饲料供给的方式来达到提高选手鸽的归返速度。但因饲料减量的结果,选手鸽的体能一定会往下降,所以我们应该在目的之外增加一个限制,就是必须保持选手鸽的体能于比赛过程中不致迅速下降,如此施行饲料控制法才有意义。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有以下 3 个问题需要探讨: 1. 正确找出减少饲料供给的时机; 2. 施行过程中饲料内容应该如何变动; 3. 如何维持选手鸽的体能。 就第 1 点来说,饲料控制法适用的时机应该相当明确,因为提升归返速度必须在比赛计时的时候才有意义,训练时期飞得再快 . 再猛都没有用,也没有奖赏:另外因资格赛有分速限制,我们把它归类视同比赛,故饲料控制法的整体适用时机应该是从资格赛开始。 第 2 点饲料内容的变动过程是:当我们把饲料内容由纤维质成份较高的谷类转换成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类时,在—定期间内,鸽子的体能状态会有拉高的现象;而且当选手鸽在进入训练期的后半段至比赛结束这段期间,随着飞翔距离及时间的拉长,体能的消耗亦会增加。因此,进入资格赛、施行饲料控制法后,应该调整选手鸽的饲料内容,逐步转换成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配方,以延续选手鸽的高峰期,应该是一种相当合理的行为。 第 3 点是如何维持选手鸽的体能,使其在比赛过程中不致于迅速下降的问题。就先前饲料控制法的目的及限制的定义来看,限制饲料供给会激发选手鸽的速度,但限制饲料供给又会造成选手鸽体能下降,似乎是—种“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两难局面。虽然调配饲料配方会稍微解决这个问题,但似乎又不能维持选手鸽的体能在比赛过程中不致于迅速下降。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在此提供一个反向的思考方式来解决: 假如一群选手鸽吃料 10 杯算是全饱,饲料控制法施行下去后,只给 5 杯饲料,减料二分之一;但是如果我们让另一群选手鸽吃料 12 杯才算全饱,同样饲料控制法施行下去减料二分之一,这群选手鸽吃到 6 杯的饲料,比先前一群多出 1 杯。如果说减料二分之一对这 2 群选手鸽的饥饿感相当,且在速度上的激发效果是相同的话,那么吃 6 杯饲料的鸽子体能下降的速度,应该会比吃 5 杯的延缓一些。 基于这个思考逻辑,要维持选手鸽的体能于比赛过程中不致迅速下降,除了饲料的配方变化外,在选手鸽发育期如果能先行扩充它们的胃囔(嗉囔),以利它们的营养吸收补给,这样就比较有基础来应付日后艰巨的比赛行程,纵使施行饲料控制法,亦能有效延缓选手鸽体能下降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就饲料控制法来说,我们又归纳了 3 个施行前提: 前提 1 :运用时机自资格赛开始; 前提 2 :饲料配方应逐步调整; 前提 3 :早期扩充选手鸽的胃囔,以利它们的营养吸收补给。 下面结合竞翔过程,逐一介绍各个时期应该注意的事项。 选手鸽出巢期 首先是早期扩充选手鸽的胃囔,扩充的时机在哪儿? 等到要施行饲料控制法之前再来扩充吗?当然不是!这个重要的基础步骤在选手鸽出巢时期就必须完成。所谓的出巢期,是指选手鸽出壳 21 天大可独立生活至开始退毛这段期间。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期呢?因为根据观察,一羽鸽子在出壳后的第 30 天至 50 天大时,这段期间是它一生当中最会吃的时候。因此我们就利用这个特点,在这段期间完成扩充选手鸽胃囔的计划,详细的实施方式如下: 1. 选手鸽出巢后,以 10 天的时间完成一些基础训练,诸如饮水训练及饮食训练,在第 32 天大的时候开始进行扩充胃囔计划。 2. 每天喂食两次,早晚各一次,早上每羽只喂 5 公克的综合饲料,晚上则以稻谷 ( 大陆北方地区用大麦 ) 为基础占 50 %以上,其它佐以综合饲料,无限制投料直到选手鸽 ( 实际当时还是幼鸽 ) 至吃饱为止,但是每次都要记录这群选手鸽总共吃了几公克,计算平均每羽吃几公克,以作为日后的参考依据 . 3. 施行到第 50 天大时,平均每羽选手鸽晚餐至少要能吃到 30 公克以上的饲料。 4. 每次投料时应配合哨音,哨音吹就撒料,让选手鸽养成一个制约的动作,听到哨音就有得吃,不吃料时哨子绝对不能乱吹,以免混肴造成动作无效。 5. 在扩充胃囔的过程中,时常要配合选手鸽的教乖训练,在教乖的课程中,若发生选手鸽听到哨音竟然不立刻进舍的情况,身为教练必须即刻处理。一般而言,教乖训练 1 天只进行 1 次,配合扩充胃囔计划,时间应选在傍晚吃大餐前,这样选手鸽在饥饿状态下才会比较听话。若还是有迟疑进舍的现象,应先判断是整体行为或是个别行为,若是整体都不听话,则教乖训练第二日早上就不喂食,晚上饲料内容中稻谷的含量可提高:若属个别行为,则迟疑进舍的就只吃部分饲料,给料若已结束也不可私下再给,以免它有恃无恐更不听话,甚至影响其它选手鸽的进舍,身为教练不可有妇人之仁。 换羽期至训练期 完成扩充胃囔基础步骤后,给料的方式必须稍有改变 . 先前曾说过必须记录选手鸽每餐平均吃几公克的料,早晚 2 餐的量相加得到一天每羽的量,假定平均为 45 公克,若鸽友习惯每天喂食 8 分饱,就将 45 公克乘上 0.8 等于 36 公克,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平均 1 羽选手鸽一天吃料 36 公克,之后我们再依早:晚= 3 ∶ 7 的比例,早上给料 11 公克,晚上给料 25 公克。 以上是个概略性的算法,鸽友可自行依本身的习惯去调配,但应该把握三个原则: 1. 这段期间对选手鸽的给料量不要太过限制,以免扰乱日后饲料控制法的操作; 2. 饲料的内容建议应该以纤维质为重,基本上选手鸽吃得多,营养就会得到补充,这样在操作饲料控制法的时候,体能状态才有一个明显的拉高。 3. 鸽子是活的,会受到自身体能状态的变化、气候改变及训练课程所影响,鸽友应细心观察,因此每段期间吃料的量也不一定是固定的,必须视选手鸽的状况做适量的增减。 比赛期 从选手鸽出巢期之前 的这段漫长的时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使饲料控制法能在比赛期间适当地施展开来,比赛期间的施行细节如下: 一、预备期 在预备期当中我们必须将选手鸽喂食的方式大幅度调整,给料量由原来早∶晚= 3 ∶ 7 的比率,调整为早∶晚 7 ∶ 3 。调整的用意是因为比赛归返时间大都是在早上(指上午),这样可以营造出“归返就有得吃”的气氛。 二、心理状态的调整 通常鸽友会在资格赛第 1 趟的前一周之前完成一次长距离的训练,之后会将训练的距离拉回短距离,一方面养精蓄锐积能量,另一方面藉由短距离训练方式调整选手鸽的高峰,饲料控制法就藉由这几趟短距离的训练来调整鸽子的心理状态。首先在给料量已调整为早上喂食较多,晚上喂食较少的情况下,在要出门训练之前,将选手鸽关在运动棚但可以看到鸽舍内,同时吹哨音撒饲料,在正常状况下,选手鸽必定争相冲进来吃料,此时将选手鸽装笼出门外训,整批放飞,当选手鸽返舍时吹哨撒料让它们吃饱,这样就完成饲料控制法的心理状态调整。同样的步骤重复 3 至 4 天,待正式比赛的前 1 天交鸽前,置选手鸽于运动棚,吹哨撒料后直接装笼交鸽不予喂食,之后的比赛期间重复此步骤操作之。 三、饲料内容的变化 在提升选手鸽的速度上,饲料控制法的确可以满足鸽友的需求,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并非从开始使用到最后,这个方法仍然有一些限制,若鸽友不谨慎学习而盲目使用,其结果比不使用还糟糕 . 以下几点就是饲料控制法在使用上的限制: ①比赛当日天气恶劣 在恶劣天候下,选手鸽飞翔的频率与正常气候的状况不同,恶劣气候下选手鸽的辨向能力受到影响,飞翔时间拉长,返舍时间延后。在这种状况下,不适合用饲料控制法激发选手鸽的爆发力,以免在赛程的前半段就耗尽体力 . ② 周五交鸽的赛制 饲料控制法隐含着一个心理状态的控制,在周五交鸽的赛制 ( 隔日才比赛 ) 下,周六通常会再喂食一餐,周日才正式比费。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状态的控制机制比较容易失效,因而达不到原本预期的效果。 ③健康状况不佳之下 健康不佳的选手鸽夺标的机率本就不大,但是如果再实施饲料控制法,可能会造成它加速被淘汰出局。 结论 整体而论,饲料控制法在提升竞翔速度方面是个相当好的方法 . 然而现今赛鸽运动蓬勃发展,众多鸽友莫不绞尽脑汁发展出独特的管理技巧,因此要想以单一套技术长久立足于鸽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各位鸽友唯有不断地提升本身的观念与技能,提升选手鸽的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赛中占有一席之地。饲料控制法仅是众多管理方法中的一种技巧,谁能掌握自己选手鸽的状态,掌握它们的思维,谁就能在这项激烈的竞赛中脱颖而出。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