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血春风依旧(二)
2008-05-28 21:21:25
有不少养过外血鸽的鸽友都有这样的体会,满怀希望地花重金引进某外血名系后,繁殖出一批幼鸽,精心饲养,体质羽羽特棒。可是,每当参加训练或比赛时,出现的失鸽多,归巢率低的不乐观现象。其中有不少在几十公里就接连丢失,实在有些让人失望。相反,我们养了几十年的国血鸽,其子代、孙代在500公里、1000公里几乎100%归巢,而且赛绩相当稳定。例如:在我们西北地区,属高海拔、高寒、干旱区域,国血鸽在翻山越岭、耐饥饿、抗天敌和抗干扰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翻越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峻岭时发挥特佳,赛绩、归巢、遗传相当稳定。这与花巨资引进的外血鸽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
在我们养鸽队伍中,有许多鸽友本来在棚中也有不少好的国血精品,尽管它们本身没有飞出冠军,但在千公里内赛绩稳定,而且遗传融合性特强,其子代发挥较好。然而有些鸽友由于受某些崇洋媚外的误导,放弃自家的国血精品不用,千方百计的去引进外血种鸽。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失败,到最后竟一事无成,越养越失去信心,有的则直接弃养,实在让人叹息。
至此,我们对外血鸽也做一次深层次的分析,外血鸽是不是不好呢?客观地说,如果按正常渠道引进的外血鸽,大多数血统纯正,但偶有劣种鸽的存在。那么,为什么外血子代鸽在国内许多地区发挥不佳呢?现代科学已证实:鸽子与其生存地理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关系,这种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直接的。这一科学揭示了,许多欧洲名鸽到国内是存在异地的适应性差异。正因为如此,其子代自然无法发挥它的优越性。当然还有配对、育种等原因在内,例如:杂交鸽就很难配对,成功率也低,但有些本身有着显赫赛绩的鸽子,其子代往往不尽人意。相反,经过多次提纯的近血鸽配对后,成功率相对是高了许多。正因为我们国血鸽经过几十年的竞翔、淘汰、择优,适应了国内地理环境和赛程,自然在比赛中归巢稳,发挥佳。
其实,我们现在的国血鸽,最早也是从国外引进的名系,而且也是赛绩卓越的优秀种鸽,如:李种、吴淞等,经过老一辈养鸽者们提纯复壮、多次竞翔、择优、配育成我们自己特色的品系。因此,我们现在鸽友也不必闭关自守,适当引进适合自己的外血鸽,经过提纯渗透到国血鸽中也不失为一方法,但丢弃国血全盘西化,这是不可取得,也是值得吸取教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