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养鸽人事例一二
2008-06-22 16:27:30
我在《应重视本地种鸽使用》中举例的宋某,前天我们又在鸽协相遇,寒暄几句后,他告诉我一惊人消息:他要全部清棚,改养海霸王詹森品系。此人生性孤僻倔犟,经济实力雄厚,虽然在养鸽上投资十几万,但十年来却一直未在比赛中获得过前三位的名次,年龄已近六十四、五,好胜性特强,仍有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之雄心。对于他思想上巨大的转折,我不知是喜还是忧,该如何正确解释。只是简单说:大凡世界上养鸽成功者,均离不开詹森血系的应用等勉励之词。我想,他的忽然思想转变大多是受了我送他《詹森育种原理》之故。
事例二:养鸽者汪某,行政单位工作,家境丰厚,已养鸽六年,无入赏记录(也许是工作繁忙,也许是养育不到位所致吧)。上月从上海戴某处引进戈马利电脑种鸽四羽,计一万多元。昨天遇到汪某,跟我说:引入棚后,忙于配对,出头窝蛋,蛋形极小就弃之。我忙劝说:刚引入别急于配对育雏,等今年秋季或明年立春之后,配一本地成绩优秀稳定种鸽再孵仔,效果可能会好些。他听后显得不以为然,匆匆离别而去。
以上两例养鸽人故事,是真实发生在我身边之事。不过我们可以肯定,他们对养鸽的热爱,引种的正确、积极,追求发展获胜的心态,都是正确的一面。但我还是也想借此评说一二,分析清棚改养者:没有认真总结自己以前不出成绩的原因,而一贯把责任归咎于种鸽质量上(支援别人后,去年在兰州天正公棚获预赛冠军,决赛36名的好成绩),站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目标不一,这些都是养鸽者大忌。殊不知,仍何品系都是最优秀鸽之结晶培育而成,只是因养鸽人对养鸽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而出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而异。
其二:引入电脑者,养鸽六年来不出成绩。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而造成无入赏鸽呢?分析:经济宽裕,引入种鸽成群,工作繁忙,喂养上草草了事。看来问题还是存在于养育功和重视本地优种的使用上。
从以上两例养鸽人故事中,鸽友们可以看出:优种在他们两人之手并无发挥优种优势。其实,我们在养鸽中要明确:赛鸽其实就是赛人。赛什么?赛所养鸽人的知识、恒心、悟心,你们说:养鸽人的因素是不是第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