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二)

2005-09-02 21:33:26

七、减数分裂(Reduction division)        我们已经证实了雄鸽有31对染色体,在每一个细胞核中都包括了这31对染色体(母鸽是30对+1),除了雄鸽的精子和雌鸽的卵细胞除外。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所有的染色体会分离,变成只有一半数目的染色体,万一没有进行减数分裂,使每一对染色体产生分离,鸽子便无法有它固定的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的数目将在每次受精时增加一倍。八、50/50理论        所谓50/50理论是上面所提到的减数分裂,父母双方各有一半的染色体传给他们的下一代(F1 generation),所以父母双方对子女的影响应该是相等的,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        雌鸽只能提供她的x染色体给她的儿子,而不能给她的女儿,而x染色体上携带了大量的资讯。另外雌鸽也对卵的组成要素及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卵的品质可能依次受到以下其它因素的影响:健康、年龄、食物(包括必须的胺基酸)、维他命、矿物质、微量元素、温度和舒适度。        从纯粹遗传学的角度上来说,一羽母鸽对她儿子的影响比对她女儿大,一些相当优秀的赛鸽家非常重视他们母鸽,原因在于某些一流鸽子的女儿后来成为他们专用来繁殖培育下一代的基础母鸽。        鳏夫制(The windowhood)仍然是欧洲时下最热门的管理方式,在欧洲,一般只有雄鸽参加比赛,管理的方式则分为自然制和鳏夫制两种,简单说来,在欧洲是利用比赛前让雄鸽与雌鸽配对,建立家庭,生蛋、喂仔、再生蛋后,我们将它的配偶和小鸽子以及鸽蛋移走,雄鸽有如失去妻子儿女的丈夫,这就是鳏夫。然后在比赛前再将原来的配偶抓给雄鸽看一下,雄鸽若比赛归来便让雌鸽和它在一起一段时间,以藉此加快雄鸽归巢的速度,反复如此,效果非常好。        最近几年比利时知名养鸽家乔斯托内(Jos Thone)使用了寡妇制的管理,让雌鸽也可以参赛,而寡妇制的管理基本上和鳏夫制相同,只是性别不同。时下台湾鸽友使用控制鸽子发情的方式是仅仅控制鸽子的情欲,因为雄鸽并未真正和雌鸽配对,孵蛋喂仔,建立家庭,跟鳏夫制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知道鸽子的配对相当重要,最好的比赛鸽通常都是杂交或是远亲交配的结果,因为在这个情形下,雄鸽可以拥有2个不同的X染色体,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好,但是如果要固定一个良好的特性,则必须要近亲繁殖。        实际上,很好的种鸽遗传下来的所有女儿中,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女儿可以担负繁殖优秀下一代的重任,理论上,这些女儿中的一半经遗传而得到较好的x染色体,而其它女儿得到的是较普通的x染色体,所遗传的下代则较普通。或许这就说明了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具有不同的育种价值(breeding value),我们并不需要夸大其词。因为很明显的其它染色体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通常,在欧洲要找到一羽好鸽子所生的好儿子比好的女儿更加困难,那是因为鳏夫制的关系,雄鸽必须不断的出动参加比赛,遗失的比例相当大,而雌鸽没有参加比赛,留下来的数目较多,雄鸽在一年中只能在没有比赛的时候才有机会去配对留种,所生出来的小鸽子,雄性仍然必须准备去参加比赛,雌的才有留下的机会。如果你可以找到一羽好种鸽所生的女儿(或许是主人尚未尝试作出的年轻雌鸽较便宜),你要好好把握,因为很可能就是这羽雌鸽会生出相当好的子雄鸽,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将会在后面作更详细的探讨。九、纯种(Purebred)和非纯种(Non-Purebred)        如同上期文章中我们所讨论的,我们在此为“纯种”一词下一个定义:当一对基因中的同功基因(analogous genes)相同时,针对那个性状特征而言,这羽鸽子是纯种的(Purebred)或同型接合的(homozygous)。例如一羽砂眼的鸽子通常具有两个同型的砂眼基因,它对砂眼这个性状而言是纯种的,所以,具有砂眼的鸽子相互交配后,只会产生砂眼的后代(见附图22)。所以在过去,家父在“繁殖是百年大计”系列文章中所谈的纯种或近亲繁殖,在狭义上是指具有相同血缘的繁殖;在广义的近亲繁殖则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种鸽去繁殖。        当同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不同时,这羽鸽子对此性状是非纯种的或异型接合的。举例来说,当一羽黄眼的纯种鸽子(YY)交配一羽砂眼的纯种鸽子(ww)产生了非纯种的黄眼鸽子(Yw),因为它从父亲身上获得了一个黄眼基因(Y),从母亲身上获得了一个砂眼基因(w),形成非纯种的配子(Yw)。如果两羽非纯种的黄眼鸽子(Yw)交配,其下代会有1/4的比例产生砂眼鸽子,见附图23。(待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