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一)

2005-09-02 21:37:38

第三章 有关“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连载的一些专用名词亲爱的读者,你们必须知道在本连载(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以下简称本连载)始终使用一些专用名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所写的是有关养鸽者的事情,所以我尽可能的使用一般养鸽者常用的术语,以便方便了解。例如我使用了纯种的(purebred)和非纯种(non-purebred),第一代(firstgeneration)和第二代(secondgeneration)。但当我将这篇文章给一些具有生物学背景的年轻养鸽者看时,他们确有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想尽量简化有关的专用名词,但是请别忘记了,时下一般的年轻人,即使在中等学校中,同型接合(homozygous,purebred)和异型接合(heterozygous,non-purebred)对他们而言都是相当熟悉的,而他们也会经常谈到亲代(peneration)、第一子代(Flgeneration)及第二子代(F2generation)。于是我听从他们的意见在一般专用名词的后面加上括弧,括弧里写上希腊文或英文,这样一来,年轻人将会感到较满意。我也会使用亲代、第一子代及第二子代等名词来描述,我不认为这么做只是顾及一般年轻人的想法,而不管其他年纪较大的鸽友,这么做是对本连载做一个最好的补充。在某一点上,我不会只顾及生物学上的用词,而牺牲一般养鸽者熟悉的用语。例如养鸽者在讨论有关血统(strains)、家族(families)及品种(breeds)时并不在意它在生物学上真正定义是什么。本连载所谈到的杂交、近交及远亲的繁殖等概念,都经由欧洲著名的养鸽者来下定义。我们所谈到的杂交是指上六代之内都没有相关血源关系的鸽子相互交配,而不是指不同品种动物之间的交配,这种说法必须让生物学家所接受,而他们也必须接受当我使用庞尼特方格(punnett squares)时,我会使用我自己的一套系统,显性基因的第一个字母使用大写,而隐性基因的第一个字母使用小写。所以在眼睛虹膜(虹彩)上的显性黄色性状(即黄眼)写成Y,而隐性白色性状(即砂眼)则写成W,采用国际标准写法只会对一般读者产生困扰,因为开头跟字母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我希望因此而能让一般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并且也能为生物学家所接受。第四章 孟德尔的遗传三大定律1866年,孟德尔的论文第一次发表,阐明了神秘的遗传学定律,然而在当时,他的遗传学定律并未受到重视,孟德尔自己说:我的时代即将到来!(My time will yet come!)然而属于他的时代却在漫长的半个世纪后才到来,由于有关染色体学说及基因的研究,他的遗传学定律得到证实。在此时,仍然有许多人认为孟德尔定律不能应用于赛鸽,这使我想起席勒(Schiller)的一句话:“即使是上帝与无知的人打仗,也是徒劳无功的。”不可否认,鸽子并非豌豆,但是遗传定律仍是相同的。一些鸽友以鸽子为实验,进行一些杂交、近亲、远亲等等,企图以一些他们所认为的例外来推翻孟德尔遗传定律,事实上,那并不正确,因为他们并未真正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所谓他们黄金配对产生的后代,它所遗传的情形,其实依然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只不过他们没有将它的遗传细分为不同的部分去研究而已。有些鸽友在成绩辉煌几年后,便开始渐渐的走下坡路,这就是他没有真正理解,当他生出好的种鸽时,没有依据遗传学定理将好的鸽子基因保存下来,诚然,一只成绩优良的比赛鸽固然产生了,但却无法了解它真正好在哪里,真正具有好的遗传性状在哪里,以便保存那好的血脉,自然成绩越来越走下坡路了。诸如此种情形不胜枚举,但那并不能阻碍研究人员,因此追根究底下来,都脱不开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在介绍孟德尔遗传学定律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代表世代及性别的一些符号:Pgeneration:父母F1 generation:第一子代,儿子F2 generation:第二子代:孙子♂:公的,雄鸽♀:母的,雌鸽一、孟德尔第一遗传学定律(一致律)当父母两个亲代都是纯种(同型接合)时,所产生的第一子代将具有一致的外观。所谓纯种型是孟德尔将一种生物繁殖好几代之后,接连几代都与原始亲代具有相同的一个或多个性状相似,针对相同的那个性状,我们便称之为该性状的纯种型,因为表现性状染色体上的基因为一对,当一对基因皆为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时,我们便称之为纯种(同型接合),当两个皆为纯种的亲代所生下的第一代,我们将会发现它的外表表现型都是一样的,对此,称之为孟德尔第一定律,下面我们将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读者就会更加清楚。例1、在眼睛虹膜上虹彩具有黄色基因的鸽子(不管是雄性或雌性),俗称黄眼,请注意,如上所说,此黄眼须为纯种,即一对染色体都是显性的黄色基因,当它与一只具有白色基因的鸽子,俗称砂眼性状杂交时,产生外观眼睛都为黄眼的第一子代(显性),所以黄色对于白色的基因是显性,再请注意,由于眼睛颜色的黄色基因相对于白色基因的隐性,所以第一子代的鸽子基因型为一显性配上一隐性基因,此时,鸽眼将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即黄眼),而所谓的白色(即砂眼),实际上并不是白色,而是带灰的白色,因为视觉的原因才感觉如此。例2、一羽斑色的鸽子当它与一羽灰色鸽杂交时,会产生都是斑色的第一子代(Flgeneration),但斑的程度通常都会比雌鸽来的浅,因此鸽子羽色斑的基因对于灰色并不完全是显性或中间型遗传。结论:不管此表现性状是显性或中间遗传,两个纯种基因型(同型合子)的父母所生的第一子代(F1)都会有相同的外观。二、孟德尔的第二遗传定律(分离律)二倍体生物的遗传性状都由一对对偶基因控制,对偶基因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最后卵或精子各具其中一个对偶基因,因此当两个纯种的亲代交配时,在第二子代产生不同的外表型,并且依照一定的比率而分离。在第一点的例一中我们提到,纯种黄眼去交配砂眼的鸽子,F1产生外表型皆为黄眼的子代,因为黄眼的基因是属于显性的。如果我们现在将这些外表上具有相同黄眼的鸽子相互交配后,所得到的第二子代(F2),我们将会发现一些奇妙的事情:1/4(25%)的黄眼→纯种或同型接合的1/2(50%)的黄眼→不是纯种或异型接合的1/4(25%)的砂眼纯种或同型接合的在上面所提到的第二个例子中,对纯种的斑鸽交配灰鸽所产生的第一子代(F1),为斑色较浅的鸽子,如果利用F1再去交配,如果用这些浅斑色的鸽子再去交配生出第二子代(F2),其比例如下:1/4(25%)的斑色→纯种或同型接合的1/2(50%)的斑色→不是纯种或异型接合的1/4(25%)的灰色→纯种或同型接合的在我们自己鸽子中,斑的鸽子主要是遗传自最早的“Klak”(克拉克)这羽鸽,虽然已经过了许多代的近亲及杂交,但是依据羽色上斑的程度多寡来区别这羽鸽子属于纯种或非纯种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你将会对于第二子代(F2)这个比例如何产生提出质疑,英国生物学家庞尼特(Punnett)利用一个正方形方格来说F2的比例,因此这个正方形方格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庞尼特方格(或称之为棋盘方格)。在棋盘方格中,你可以清楚看到遗传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你往后进一步了解本连载的内容,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此必须特别注意棋盘方格。我们拿孟德尔遗传第二定理的例子来应用在棋盘方格上,我们用Y来代表显性的眼球虹膜上虹彩颜色——黄色基因(也就是黄眼基因,用W来代表隐性的眼球虹膜上虹彩颜色——白色基因(也就是砂眼基因),利用棋盘方格,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结果:三、孟德尔的第三遗传定律(独立分配率)The Principle of Independence当具有一个以上的不同性状双亲进行杂交时,这些不同的遗传性状将各自分开独立,分别依据前面我们所谈到的定律,各自独立遗传相互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当形成配子时,一对基因的分离并不受另一对基因的影响。你能预期一羽灰色、黄眼的雄鸽配上一羽纯种斑色、砂眼雌鸽会产生什么样的下代?黄眼对于砂眼属于显性遗传,而斑色对于灰色是半显性遗传,结果产生的第一子代(F1)都是属于黄眼的斑鸽,而这些黄眼的斑鸽进行相互交配后,获得以下比例的个体。3/4(75%)是斑色鸽子。这其中的3/4是黄眼(占全部的9/16),其他的1/4是砂眼(占全部的3/16)1/4(25%)是灰鸽这其中的3/4具有黄眼(占全部的3/16,1/4具有砂眼(占全部的1/16)在前面的几页中,你已经看到了对孟德尔三大遗传定律的简短叙述,由于对染色体的研究,孟德尔三大遗传定律得到解释,并且,在染色体的研究上,我们发现了所谓的例外,例如有关于X染色体(X染色体是决定动物性别的染色体)的研究,就属于其中较特殊的部分,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谈到这方面的情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