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疑问浅释
2005-12-29 22:27:56
疫苗只有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疫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进口种鸽、赛鸽公棚进舍前,均接受免疫接种且经检疫,而入舍后往往仍会发生个别鸽感染传染病等现象,其除了疫苗保存、使用、操作失当等疫苗本身原因外,还受鸽体本身原因等影响,今就此作些浅释:
一、依疫情接种。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疫情信息确定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当地没有受到威胁可能的疾病可以暂不接种,尤其是活疫苗必需斟酌决定,流行较轻的传染病尽量选用死苗,而疾病流行严重时,则选择效力较强、起效快的弱毒疫苗,只要使疫苗接种后产生抵抗力与疾病流行情况相适应,使鸽获得足够坚强的免疫力即可。当然在我国疫苗市场尚未形成之前只能酌情而决定。
二、首次免疫鸽龄。鸽第一次接种疫苗称为“首次免疫”,以后当疾病流行或集笼、参展、运输、进出口岸前重复接种一次及每年接种一次之为“加强免疫”。
雏鸽首次免疫必须按说明规定鸽龄接种,乳鸽由于存在先天性获得性抗体,又称母源抗体存在,由于各种疾病母源抗体水平滴度影响,既能抵抗疾病的传染,同时也阻碍弱毒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力作用。雏鸽自身免疫抗体产生器官于3周龄左右开始迅速发育,而5-12周龄最为发达,而完全成熟约在21周后。因而过早接种抗体产生有限,免疫力维持时间也相对明显缩短。此外注射剂量均按标准鸽舍设定无法变更。在需要几种疫苗连续使用时,必须按照规定免疫程序逐项进行,或者选用多联苗,当然在传染病严重威胁时仍首选单一疫苗为好。
三、健康鸽接种。疫苗必须在鸽传染病感染之前健康时接种,因而接种前必须对接种鸽进行观察检查,健康异常鸽及已发病鸽要慎重,病鸽不能耐受疫苗反应,病鸽免疫处于低下状态,接种不可能产生足够免疫力而使接种失败。对该病已发病鸽接种,无论使用死苗、活苗都会增加该菌(毒素)对鸽的毒性症状,使症状加重严重时导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