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
鸽I型腺病毒。
|
|
流行特点 |
本病可通过种蛋作垂直传递,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如鸽与鸽接触、接触饲料、饮水、粪便、病鸽呕出物及其他污染物等)而水平传播。发病率约30%,但也可高达100%。被粪便污染的巢盆、巢箱、地面及鸽笼传播作用最强、最快、最明显。
|
|
临床症状 |
本病潜伏期较短,为24~48小时。平时呈隐性/不显性感染。发病时,按病状病变的不同,有I型和n型之分。
①I型腺病毒感染:常发生于6月龄内的鸽子,每年的6月份发病达高峰,常伴发大肠杆菌病、沙门杆菌病。病鸽表现为以水泻失重为特征,常突然嗉囊积食,或仅少量食粒,呈干呕样呕吐,呕出嗉囊内整粒经浸泡不久的食粒,也可伴有少许白色或绿色黏稠消化液,排黄色或黄绿色水样粪便或绿色黏便,无粪汁浓绿黏便、肛口挂粪,少数鸽发病严重者可在一夜间失水,胸肌干瘪,体重减轻,站立不稳,跌跌撞撞,最后因脱水而死亡。
②鸽n型腺病毒感染:常发生各年龄段的鸽子,全年发病,不分季节,一般不伴发大肠杆菌病、沙门杆菌病。病鸽临床症状很少,常常突然死亡,仅有呕吐,粪便黄色稀薄。死亡鸽多是1年内的鸽子,鸽群死亡率在30%,有时可达100%。
|
|
剖检病变 |
鸽I型腺病毒感染以肠炎为主,肝脏无病变。n型腺病毒感染的病鸽见肝脏黄色、苍白、肿胀,显红色光泽,肝脏广泛存在灶性或弥漫性坏死,在肝细胞内可以发现嗜伊红性或两性核内包涵体;骨骼肌或可见有出血斑点 |
|
诊断 |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与念珠菌病、磺胺类药物及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中毒相区别。确诊本病需进行病毒的分离,也可用血清学检测确诊。
|
|
预防措施 |
1、重视幼鸽的换羽,避免换羽高峰期强迫家飞和外出训放,有条件的可采用避光法加速鸽子换羽,患病系数低。
2、加强平日的管理,特别是对毛滴虫和肠道的预防,可降低患病期的死亡率。
3、提前做好新城疫疫苗,可提高患病期的治愈率。
4、每年在6月末安排幼鸽休息停飞7-15天,可加速换羽,同时对感染此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发现病症立刻停飞,可降低治疗周期。
6、此病有潜伏期,无病症表现,但有表现异常。如发现一段时间鸽子家飞表现特殊,注意观察,如有家飞后吃完食,不象往常那样上架休息,而是在地面上用爪乱扒地面,然后趴下休息的现象,即使此时的粪便还没有异变,但最好留心观察消化情况。经验得知,此时如不控制家飞,停止外训,三天内鸽群必有病症出现。 |
|
常规治疗办法 |
1、首先要隔离病鸽,再进行鸽舍全面消毒。
2、病情较轻者仍能进食,但需禁食,禁药、不禁水,禁食要2-3天,禁食时可喂葡萄糖水。禁食3天后喂一些小粒粮食,如谷子、油菜籽、黍子……一个星期后会痊愈。
3、病重时,一般没有特效药可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如下:
a、治疗的药物无固定药物,用鸽药:进口的隆飞尔“克痢新”、凡赛尔的“噬菌灵”等;爱丽丝“大肠杆菌杀星”和凯歌的“凯歌3号”等国产药。兽药:有相关治疗大肠杆菌的和中药复合治疗药物也很多(鸡用的药物用在鸽子上加一倍量、杀星类药物兑水时注意用纯净水,避免与铁、锌等金属容器);人药治疗:青霉素(0.5克10到20羽量)、庆大霉素(16万单位兑10到20羽量)、左旋氧氟杀星(每片3羽量)等。
b、抑制病毒药物可以和抗生素同时给予,可引水拌食同时给药。
c、如有不吃不喝的病鸽,口服给药,“郑毅杰”的嗉囊炎药有特效。
d、如有喝水都吐的,要有耐心,吐了再灌;也有相关止吐的药(霍香正气水),网上很多这方面的方法。
e、用鱼肝油拌食,用刺五加片(一次一片/羽),保护肠黏膜,维护肝脏、肾脏功能等。
|
|
注意事项 |
1、发现疫情侵袭千万要隔离病重鸽,同时全棚消毒。
2、发现有呕吐现象时,立刻变换饲料,杜绝不易消化的饲料,甚至有必要停食,最好停食24小时,同时在引水中添加电解质和葡萄糖。
3、不要一、两天不见效就换药,抗生素的乱用极易引发真菌的感染,那样只会加重病情,延长治疗周期。
4、抗生素用后,记住补充有益菌和消化酶(人用乳酸菌和乳酶生片),避免过量抗生素造成的体内菌群失调,产生消化障碍,不利于恢复。
5、病愈的幼鸽往往家飞效果很难快速恢复,针对呼吸道的整理和营养的补充,会加速恢复的速度。
6、病情好转后的鸽子不要急于外训,避免亚健康现象造成损失。
7、注意公训回来后的预防,细心观察,及时发现病情有利于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