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的超能康复
2005-09-14 12:27:00
赛鸽的超能康复 什么是“超能康复”?医学名词的定义是:“在激发状态下,运动后恢复程度超越原来的水平”。“超能康复”原隶属于“康复医学”之范畴,其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研究的是人体患病、创伤、伤残以后的机体功能康复和运动功能康复…。近年来,随著运动医学的基础学科—运动生理学、运动力学、运动康复学…等新学科的产出和发展,使运动康复医学已从医学康复学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的学科。康复医学中与超能康复相反的是减能康复,减能康复是体能衰退的同义词,而对于赛鸽来说减能康复是失败的信号—前奏曲,是赛鸽必须防止和避免的,而超能康复却是我们每一位赛鸽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训练—激发—提升—超越:无论是人或者是赛鸽运动员,通过强化体能锻炼或专项训练,使体能、竞技状态充分发挥达到激发状态,随而通过运动后康复,使其达到或超越训赛前状态。我们的运动员就是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激发—提升—超越的过程,使运动员的运动体能、竞技状态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家训—放站的超能康复:以幼鸽赛为例:赛鸽从幼鸽出棚教乖开始,先熟悉周围环境绕舍家飞,然而随著日龄的增长,其飞翔能力和体能已逐步提升到成年鸽相应水平,鸽主—教练从此就开始进行驱赶等种种手段,强制延长家飞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大致到8-12周龄左右,还得额外增加舍周近距离私训,使赛鸽的体能和竞技状态,包括定向能力等达到本舍群体相应的顶尖水平,由于受鸽主—教练的饲养、管理、训练、鸽舍、环境、疾病等种种因素影响下,每个鸽舍之间的水平存在著极大的差异,即使是处于相同的条件下的同一鸽舍,每年赛鸽的总体水平也会存在著明显的差异。接下来赛鸽运动员便进入第二阶段训练课程:即参加由鸽会组织的自近到远的赛前放站训练即训放活动,这也是一种长期以来行之有效,帮助鸽主进行强化训练,提高训养水平的常规方法,同时也是对每一个鸽舍训养水平集中进行考核检验自我淘汰的形式,放站训练使赛鸽的运动体能和定向归巢能力再度提升到新的要求,相同于提高竞技状态的一种训练方法,这一切无不充斥著训练—激发—提升—超能康复这一运动科学的规律性,赛鸽最后一站训放归巢后的康复程度十分重要,因为它将面临的是是否能真正达到全面的超能康复?以及赛前超能康复的程度?是否正式进入决赛前的最佳高峰状态—巅峰状态?
超能康复必需在超能训练的前提下:赛鸽在每天的日常家飞或者是每一次训放放站,其中都存在有“运动量—体能消耗”的极尽发挥问题?然而在此前提下,才能敦促赛鸽的体能状态、运动适应能力…在康复中得到充分提升—获得超能康复。也正因为“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存在强训→康复→再强训→再超能康复这一科学规律,方才能使“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记录不断提高刷新。“运动员”如欲保持这一在强化训练条件下所获得的最高记录,那末就必须不间断地继续努力坚持进行强化训练,否则这些通过强化训练所取得的最高记录就会自动衰退,回复跌落到原来的训练前水平,这一强化训练所获得的赛绩特性的衰减,在赛鸽界的专业名词就称之为“落性”。若是再度恢复以前进行的“超能强化训练”,那末,“赛鸽—运动员”的成绩就又会很快地逐渐恢复或甚至超越以前水平—继创新高。
超能训练和超能康复是有限的:我们暂且不讨论体育界长期以来所展开辩论的热门话题:“世界记录的刷新有限极吗?”也就是说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运动体能的极度发挥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赛鸽运动也存在同样的话题,即赛绩—分速有极限吗?而这里我们所讨论的仅只是运动科学的规律性:即无论是人或鸽子“运动员”,每次训练的运动量超能发挥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一个体能逐步提升的过程不配合,“运动员”的每一次训练超能发挥是有极限的,因而超能训练必须要遵照循序渐进这一原则,逐步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量,否则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即运动伤害,赛鸽称之为“飞翔内伤”。也正因为每一次的超能训练是有极限的,因而每一次的超能康复也是有限的。
众多赛鸽好手们也正遵循著这一客观规律,根据本舍的整体素质综合条件,依照不同的赛事制订出适合于本舍的具体训练方案,尤其是在训练的后期,更有必要酌情而适度地穿插些恰当的“秘密短途私训”…。尤其是要在每次训练放站归巢鸽中寻找那些表现特出的优秀个体苗子—作为种子选手,给予特殊重点关注和呵护,使其在每次赛训之后,确实保证它能获得最佳的“超能康复”状态参数,俟至关健决赛之日拿出您的主力赛鸽“秘密武器”,为它买单大奖,以期望为您创造出优异赛绩,使您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回报。
因此而说:鸽主—教练从引进血统开始,至幼鸽开家、家飞、强训、放站、私训、保健、康复、买单、打关…报到,其中无不倾注著鸽主-教练的一片心血?赛鸽乎!赛人焉;运动巅峰的误区:赛鸽教练通常也即是高峰期的调节者,教练无不希望自己的运动员-赛鸽随时随地处于巅峰状态,一年365天,种鸽天天都能处于育种高峰期?赛鸽终年如一日天天处于赛前高峰状态?实际上这仅仅是鸽友的一种良好奢望,从现实观察可以清楚地领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永恒且一成不变的”,事物的现实客观告诫我们:“事物的发展永远是呈现波浪形”,鸽子也和人一样同样存在有明显的生物周期,鸽子其既然具有高峰期当然也具有低谷期,赛鸽一旦发展达到波浪形曲线的高峰顶点-巅峰,即也意味著衰落低谷期即将从此开始,它将通过体能的衰退低谷期,随后再通过机体的调节平衡机制进入康复期,再度走出低谷,进入第2、第3个高峰…循环不息。我们其中所能够做到的也仅仅是敦促赛鸽尽快走出低谷,迅速再度再闯高峰,进入高峰竞技状态,尽量缩短生物周期中的低谷期,降低谷峰和低谷期水平幅度…。近年来,随著运动科学-赛事科研的大量投入,已使教练员们清楚地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性,他们熟练地运用各种科学的辅助手段或医疗辅助手段,再加上个人实践经验-“私藏秘诀”…,各显神通调教出各路“英豪”。
怎样实现“超能康复”?笔者于此引用王忠宝先生的口头禅:“育种?就是要育出一代胜出一代的鸽子。”由此及彼“康复?就是要康复甚至于超越训赛前状态。”无论是家飞、训翔或是放站、多关赛归巢后的赛后康复,必须要求您的“赛鸽—运动员”,在每次归巢后在体能、状态等各方面,都必须要超越本次出赛前的状态,以达到新的赛前高峰—巅峰状态。
超能康复设有固定公式和模式:天下没有二片相同的树叶,当然就也不存在二羽相同的鸽子,以此推理也就更不可能存在有“超能康复”相同的鸽子。那末“超能康复”也就不可能会存在有绝对的公式。知鸽莫如主,鸽主必须熟悉了解自已鸽舍整体优势。对于一位初养鸽者来说,那就更需要领悟磨练此“独门功夫”,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要领是认真观察、细心领悟,当然也可走捷径,请教启蒙于名师益友,还可以从书本、期刊、经典著作中多方面汲取理论知识与专家学者的经验总结,并与实践相互结合。
赛绩=体能+智能:鸽子是具有“灵性”、“天性”、“个性”的生物,个体之间也存在有明显的智能、体能方面差异,尤其是在每一次赛事竞翔考核中,如单纯从理论而言,参赛鸽司放的空距是相同的,但在赛途中的遭遇和“特殊待遇”?环境气候影响和每羽鸽子的适应性?再加上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再者由于赛鸽的个性差异,它们对于应激源、应激能、应激反应的生理参数…也不可能完全相等,还得加上竞翔技巧的差异…,总之,它们在整个赛事中的体能付出并不可能具备有绝对的同等可比性。因而我们在估计、评判每一羽鸽子的体能康复状态时,就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千万莫忽略这一非常重要的左右因素。实践证明:上次的脱班鸽往往在下次的训赛中,却常常会出类拔萃为您拔取头筹便为一证。鸽子是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动物,我们也只能从种种外观迹象来评判它的体能消耗与康复程度,鸽子不可能像人类运动员那样,通过简单的语言交流或运用实验室仪器取得量性指标来客观评定体能康复的程度。但凡是赛鸽好手们,他们却能通过与鸽子的心灵沟通和认真细心地观察来感知鸽子的体能康复程度。这些基本功都来自于他们实践经验的累积,从赛鸽的种种具体表现来分析认知。赛后康复原本应该是一件很自然的过程,但要引起注意的是必须要遵循运动医学的科学规律性,按照医学康复生理知识、贯穿医学生物学(动物→禽类→赛鸽)特征…,结合该鸽的血统、个性、表现、训绩与历次赛绩…,根据本次不同的赛制,进行最后的综合判断。
赛后康复既然没有现成的公式,也不存在有固定模式,那末,如完全按照书本理论知识,依葫芦画样自然也是照搬不得的,否则就失去了赛鸽的科学性和赛鸽的应有乐趣,同时也否定了“赛鸽赛人”的经典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