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对观念探讨

2005-09-14 12:40:41

鸽友们从事赛鸽育种首先要能够了解到,赛鸽育种的目的为何,才不会瞎子摸象般白白浪费时间与金钱。当我们了解到,赛鸽育种的目的是在保持或强化赛鸽的归巢能力时,这项唯一目标就是我们鸽友从饲养赛鸽的第一天应该立下的目标,我们为赛鸽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只能围绕著这个目标执行。 每一位鸽友在养鸽的生涯中,引种的过程与结果,一定造成过不少困扰,有时还会不禁问自己,为什么付出那么多的代价与心血,比赛的结果还是无法如我们所愿?其实,简单地说赛鸽竞翔讲求的就只是遗传与育种,选种与淘汰而已。几乎每一位鸽友一开始进入这个运动时,都是从触摸鸽子开始,手感是不是有平衡,龙骨是否属于船型,翅膀的排风好吗,够不够厚等等,能够辨别出其中的差异,应该就可以算是入门了。虽然这些都是简单且基本的工夫,然而却一定要亲自学习才能有所了解,就好比蹲马步是练武功的基本要求一样,不做将来就别想有所长进。如果有鸽友妄想象武侠小说的主角一般,碰上别人一生难得的机缘,且在一夜之间变成鸽界高手,想想就好,别太当真,白日梦做多了,总是不切实际。曾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家中从事玉石买卖的年轻人,应其父亲要求,拜在全国闻名玉石专家的门下,学习玉石的学问。拜师当天师傅拿了一块玉给这位年轻人,告诉他必须每天握在手中不可以放下,并告诫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握著,一旦破例则就会以赶出师门做为处罚。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过去了,终于快到三年满师的时候,这位年轻人除了左手换右手外,玉石还真的从未离开他的手掌。 虽然个人努力向学,已是师门中玉石学问的佼佼者,然而,师傅对他手握玉石的训练仍一刻都不放松。满三年的那天,他忍不住心中的怒气,愤而入室求见师傅,想要问问师傅何时他才可以完成这项训练,虽然三年来手握这块玉石早就已经习惯了,但是,生活上仍然会有许多不方便的时候。那知师傅一见到他,随手拿起桌上的东西丢给了他,年轻人吓一跳,接住了那个东西后,马上跪下向师傅请罪,问是不是做错什么事惹师傅如此生气,否则为什么向他丢石头,师傅说你出师了!确实,做任何事都一样,如果不是经由一段长时间经验的累积与验证,怎么会有与一般人不同的作为与表现。确定方向努力学习,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鸽友认识的赛鸽强豪中,那一位是不经多年磨练而有今日的地位。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成功却一定要努力。如何增进个人赛鸽育种与培育的能力?接受新知识会是一种捷径,但是对赛鸽遗传科技的运用毫无概念,自然无法接受新的理论,瞎子模象还能够摸多久?一般人只看到强豪成功的一面,殊不知在这成功背后,需要多少的辛酸血泪堆砌。 让我们回到讨论的主题赛鸽配对,用怎样的配对方式,才能保留自家优秀血系源源不绝。近亲配对会是大多数鸽友所了解到的繁殖方式,如果这是一种方式,那么筛选的标准是什么?外观、赛绩、或是两者兼顾。我们一般认定的漂亮外观,譬如说:良好的体型,一身如丝绒般的羽毛,小、深而紧的喉咙、龙骨前插有弧后插有收、翅膀厚度足够、主羽大片缝隙完美且整张翅膀的弧形良好无下陷、副羽毛量多且张开时能够覆盖到后背、自成一束的尾羽、…。换句话说,就是具备综合冠军鸽的一切外观特点。以外观单一条件选择,几年下来,剩下的漂亮留种赛鸽,最后到底是用来看的还是用来飞的,连鸽主自己都可能搞不清楚,更别说将来育种时用还是不用的问题。 直接送去参加比赛,以入赏与否决定去留。先不说参赛需一笔资金,就只说一个鸽舍一季作出30羽赛鸽与赛,能五关完翔者几希,能五关完翔且入赏者更少,有多少近亲下代能够通过这些严苛的考验,绝大多数的赛鸽都只是培公子读书而已。近亲下代赛鸽身上,所含有父母鸽给予的竞翔能力,是否较其它参赛鸽优秀,个人认为那倒也未必,否则大家都以近亲赛鸽参加比赛就好了。 如若外观与赛绩两者都要求的话,因鸽友每个人所面对的状况都不一样,对那些有心且有能力的鸽友来说,这是个理想;对那些绝大多数务实的鸽友来说,这是个梦想;对剩下那些想一步登天的鸽友来说,它只是个幻想。因为知易行难啊!坊间鸽友一谈起赛鸽的繁殖育种,好像只有近亲繁殖这个育种方式才算是好的育种模式。其实,近亲繁殖在育种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力。一般说来,其效果并无法在短期内呈现,而且就因为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理不懂的、具严重偏见的或是无法坚持的鸽友,往往就会招致失败的下场。 鸽友们一定要了解,为什么要执行近亲繁殖,以及执行近亲繁殖有那些限制。近亲繁殖并无法改良赛鸽的竞翔能力,或者是大幅提升鸽子的素质。近亲繁殖可以将优良的基因汇集,并使之纯化,而达到能够将此优良的遗传基因,一代经一代的保存下去。相对的,近亲繁殖亦会突显隐性的劣质基因,使下代赛鸽产生不可避免的缺陷。鸽友执行近亲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外乎: 一、种鸽并不具备优良的遗传因子,一开始的错误选种,之后可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的最佳写照。二、种鸽身上隐性不良基因太多,下代或多或少都有缺陷,之后如何育种?三、下代鸽的筛选淘汰标准不够严谨,以为近亲生出的阿狗、阿猫都能够育出优秀的下代,赛鸽育种也未免太容易了。 当我们鸽友在时间与金钱无法充裕配合时,纯种繁殖(Pure Breeding)会是一项很好的选择,这里说的纯种繁殖并非一定是要近亲配对。个人认为纯种繁殖,是指将具备类似基因的相同血统来源,相似的外观形状、表现性状和一样的遗传能力的亲本相互予以配对,也有人将之称为”同系繁殖”。同系繁殖著眼于血统源自相同的亲代群,血缘相近却没有很强的近亲关系。纯种繁殖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维持整个族群基因的稳定,以保持优异血缘能够一代代地遗传下去。而这个目标并不一定需要以近亲繁殖的方式才能达成,因为近亲繁殖并非是育种的万灵丹。 以下几点提供鸽友们参考:一、种鸽引进的基本原则绝对不可以打折扣,就是要养就养最好的鸽子,不是最好的宁可不养!勉强引进,徒然浪费金钱与时间。二、选择血统有关连性的种鸽,譬如说,詹森(Janssen)、霍夫肯(Hofkens)、杨格兰多拉斯(Jan Gondelaers)、凡龙(Van Loon)等,这些血系的赛鸽血缘都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或者是,不同饲主所饲养的相同血系,如詹森本舍、克拉克詹森、史妙特詹森、卡利亚詹森、伯奇詹森、…等。只要引进的血缘纯度够,因为选种的范围扩大,就不必担心会有太过近亲的问题,而且血缘相关性高血系易于溶合,优秀的基因也会较容易显现。三、留种以这些相关血系赛鸽为主,杂交其它血系的赛鸽下代,没有比赛或是育种成绩者,绝不晋用。有比赛或是育种成绩者,下一次配对必须回交回来本来的血系。四、不做极度近亲配对,如:父女、母子、兄弟姐妹等,因为成功的机会并没有特别的好,不要浪费时间。五、在能力范围内,尽量让年轻种鸽有机会生育下代挂环参加比赛,寄翔与联合鸽舍都可以。我们都知道,血统再好的种鸽,说什么也比不上那些已作育出优良下代的种鸽。 前辈强豪们不只一次地告诉我们,种鸽的育种以纯种繁殖(Pure Breeding)较能够固定优秀血缘。而参加竞翔的比赛鸽,则利用他系能力加乘的杂交繁殖(Crossing Breeding ),来取得杂交优势较为有利。 与他系的配对并不是无所限制的,个人建议为鸽舍的未来著想,善用一代的杂交优势即可,特别是用在于竞翔比赛鸽。因为一代杂交有成绩后,马上再配回来原鸽系,遗传的流向不会太复杂到我们无法掌握。如果以三品种或以上的鸽系配对,在基因的多变化结果后,造成育种配对时基因组合变化加多,不确定的变量也就更多,增加了育种的变量和困难度。在现今这样的竞翔环境下,这样的变化,是需要更精密的育种计划来执行,而大量的样本与数据的提供更不可免,所以除了专业育种场有能力做外,我们一般鸽友是不会有这样的时间、精力与育种知识,去从事这样既吃力又未来未必讨好的育种工作。 想想就好,专职在赛鸽竞翔先赢再说,太高级的育种工作,等我们真正入赏后,分点资金出来引进国外专职在与我们相关系统育种鸽友的入赏鸽即可,千万不要冒然尝试这些复杂的育种模式。遗传理论在不同物种的改良上,都会有执行上的不同,否则很容易花钱、花时间最后又丢脸。 育种计划就是要简单且容易操作与执行,百多年来的强豪们身体力行的结果,必有其学理上的道理,而我们一般鸽友只要在实际应用上有成效即可。因为台湾目前竞翔环境可说自资格赛开始,关关皆非常重要,总投资的金钱与时间也较以前要高得许多。鸽友们如果没有先培养出自己的种鸽班底,赢得胜利也只会是昙花一现。赛鸽繁殖育种的工作,绝对需要鸽友实际的操作,不是有句话说”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只要一步一脚印实事求是,在一次次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必定能够得到某种别人没有的结论或结果,而这也会是我们未来在赛鸽竞翔活动中,赢得荣誉的基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