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志到底是什么?
2009-12-31 22:13:02
鸟类的视力非常发达,而鸽子的视觉能力也相当敏锐。当然,这是高速飞行的动物所不可缺的,否则它会被大自然淘汰掉。鸽子不仅能在强烈的阳光下躲避鹰的侵袭,而且还能在阴雨天中识别前进的方向。它就是凭借着一双锐利的眼睛在生存繁衍。
一、鸽眼的生理结构及其它
人眼与鸽眼的基本结构是没有多大差异的,但它跟头部的大小或体重做比较时,鸽眼所占的比例之高是显而易见的。鸽眼微呈扁平的(自前至后的直径小于自上至下或从左至右),而且两个眼球的间距比较接近,然而入眼呈完螯的球形,鸽子眼睛的肌肉(附肌)由于它的颈部既长且柔软而造成的退化而不发达,因此它与人类的眼睛在眼窝内的转动无法相比。
人从鸽眼瞳孔的正前方看,中心为黑色透亮的瞳孔,呈圆点状,与瞳孔圆点紧挨着的一圈带状圆环为外线□(相互关系圈、交互圈、关系圈、识别圈,德国人称Wertering一一价值圈),而很多人还称此圈为眼志,与外线囗相连的一圈砂叫底砂(内彩虹),再往外的同心圆带为面砂(外虹彩),最外一圈为薄膜圈(空砂的一部分、外封砂).若以层次来分,面砂覆盖在底砂上面,底砂底下铺着一层底板,由于底板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底砂薄时就会显露出底板的色彩,形成深色调(或整个眼呈暖色调),外线囗处下面垫着一层底板的一部分,由于外线□前荡角在赛鸽飞翔比赛中的激烈运动,瞳孔相应地频繁地收缩、扩张,且前视的频次极高,造成前角呈现黑痣形的块状物或条状物,这就是外线囗显底的表现。瞳孔内的黑是底板的色彩反照,透亮是玻璃体的反光。
二、眼志的发展史概况浅议
1895年出版的弗尔敦(Fulton)所着白勺《岩鸟子大全》) (Book of Pigeons)-本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鸽眼的话:“在虹彩周围,可以发现一团黑色,如果其它方面也都还不错的话,那么这只鸽子一定会闻名四方。”这里的“一团黑色”可能就是眼志的最原始的含义。
早期的比利时眼志研究者率先发表了他们的眼睛理论,他们认为鸽子的翔能与鸽眼有关,鸽迷们对鸽眼内部神秘的标志引起注意,相继出现了一些持反对意见者。二战结束后不久,欧洲兴起了一股赛鸽高潮,英、法、德、荷、比等国的爱好者纷纷开展了对眼志的研究,其中尤以英国最为广泛(英国的鸽子在中国大陆培育的后代成绩突出是否与此相关?),眼志理论家人才辈出,如C.J.克雷斯登、戈林奥斯曼、S·W·E·比索波和光学教授等人。而亚洲地区五十年代才开始对眼志理论进行研究。
比利时著名的眼志理论家菲利克斯吉戈特(Felix Gigot)在十八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写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Fult-Circle)1911年出版,于1923年被译成英文,后来奥斯曼用五个圈定义来说明眼志含义。
即:第一圈称为适应圈(内线)
第二圈称为相互关系圈(外线囗)
第三圈称为内彩虹(底砂)
第四圈称为外彩虹(面砂)
第五圈称为薄膜圈(空砂、外封砂)
三、眼志组成元素的共性与个性及其关系
眼志的“志”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志”与“痣”同一字,①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②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③记号:标志。
眼“志”与③的意思最贴近。
而“痣”在字典中是如何解释的那?“痣”:皮肤上的青色、红色或黑褐色的斑痕或疙瘩。多由先天性血管瘤或淋巴管瘤引起,也有由皮肤色素沉淀引起的,不痛不痒。最早的眼痣是否就是眼睛中的斑块。
而大家常讲的立志、卧志(凡林登首先提到立志号、卧志号)是外线囗在赛鸽激烈飞行或比赛中瞳孔频繁收缩、扩张,且前视频率极高在眼前荡角处扯拉外线囗部位显露底板所呈现的黑色的“痣”或补丁,其中立志号是黑灰色的半月形记号,它是出现在对着咀缘前端的鸽眼部位,如果你把鸽子放在你的右边来观察它的右眼,它就位于3点钟或介于2-4点钟的位置上。卧志号也与此相类同,你可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它,它的位置是在5点钟或介于4-6点钟的位置上。由于每个鸽子的习惯不同,造成出现黑志的位置差异,例如:习惯高空飞行比赛或低空飞翔归巢造成出现斑块的位置不同;其次与瞳孔椭圆方向有关,长椭圆轴处的外线囗较薄,且拉扯时(瞳孔收扩波及)显底几率比其它区域高;再者它与遗传因素有关。立志与卧志均为外线囗的个性特征之一。
有的鸽子天生眼中就长着黑志;有的是后天放飞出先黑线或黑斑,而且经过一段休整之后有些会消失,由于黑斑或黑线不仅出现在嘴的延长线前部附近,而且还可以出现在底砂、面砂、空砂、内、外线□的其它区域。因为有的面砂局部稀少且底砂松散透底呈局部黑斑;有的面砂或底砂因种种原因血管破裂氧化呈黑块等等。从以上实际情况出发讨论眼志,我们大多数养鸽人的观念开始发生动摇。到底在鸽眼的前区?还是后区?是外线囗部位?还是其它部位?因此,原先的眼志定义就很难“生存”下去。
养鸽多年的老手都知道,全外线囗的鸽子作育半线囗、立志、卧志是轻而易举的,但反过来如同像登天一样难上加难,这难怪有成千上万的鸽迷为此奋斗一生,另外半线囗、立、卧志是全圈外线□的特例即个性表现。因此全圈外线□是眼志共性特征之一。同理,内线口也是如此。
有人对此还有疑问,因为以上说法怎能令人信服,那就以空砂(薄膜圈只是空砂的一部分)作详细论证:首先鸽眼的面砂则是以外线囗(外圈)的外缘到眼缘线内圆之间,所有可看到或透气(铸造方面讲沙子之间的空气叫透气)到底砂或底板所组成的砂的空间。它就如同电子学中所讲的”电子“与”空穴“中的”空穴“一样,如果没有了”空穴“,”电子“(底砂、面砂膨胀就不能伸展)就不能移动,金属就不能导电。因此空砂就是赛鸽在人为的比赛中必须超出平时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运动量扇动双翅,而且瞳孔随着外界瞬息万变环境频繁收缩、扩张,使心脏的输血量大大增加,眼睛的供血量也相应地提高,若眼砂的血管没有膨胀的空间,势必阻碍鸽眼的正常功能,随之产生疲劳,造成赛鸽的迷失或失格。有的血管过于挤压造成血管破裂氧化呈黑色块或条状。黑色块有的出现在面砂当中,有的出现在嘴的延长线后区,即任何面砂区域均能出现,那它是不是眼志呢?很明显它不是人们所理解的眼志。有的外线囗出现黑块、黑斑,是因为外线囗收、扩频率高造成线上层开裂露出底板的颜色。因此局部的空砂只能缓解其周围的眼砂膨胀,不能舒展整个眼球的底砂、面砂的膨胀,所以局部空砂只是眼志中其中元素的个性之一,因此眼志中的空砂元素的共性就是有全圈状的空砂,这全圈状的空砂分布在整个鸽眼的空砂定义的区域内。
有人又会提出没有面砂的鸽子照样在比赛中归巢,我对此也认同,但是你是否考虑它的飞行难度如何?因此鸽子在激烈地比赛当中,若没有面砂,就等于眼睛的供血量就会减少一半,而鸽眼的耐力就会相应地减少,造成只能近距离、好天、不饶路的情况下飞行、归巢,现今的多关赛它明显地会吃不消。因此这也是眼志的元素之一面砂的个性表现,因此面砂也要全圈状为好,但不能过量,否则膨胀就没有空间。所以全圈面砂在不影响其它元素的情况下相互依赖、相互照应地共存,因此要求它有一个相对的“量”,即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且要怡到好处。同理,底砂也是如此。
四、眼志到底是什么呢
眼志的定义:信鸽具备优秀种鸽的眼的标志,它是用来区分或衡量种鸽优劣的标准。它包括正常十全的瞳孔、发达的梳膜、完整的内线囗、齐全的外线□、整圈的底砂、丝连的面砂、整盘的底板、环绕的空砂、群星灿烂的点眼丛等等。为什么不用优秀的赛鸽的眼睛作为眼志的基准?因为优秀的赛鸽可能是半外线□;也可能是半内线□;也可能是全外(内)线□,它不能代表赛鸽所有的共性。也就是说赛鸽的共性是不统一的。而优秀种鸽的共性是相对统一的。过去先辈们是以五个圈来定义的,随着鸽业兴旺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或补充,形成现今的定义。有人认为现今的眼志定义是为了“吹”和创“造”出来的。我不否认一个新的假设和理论总会被许许多多人所不能接受的,就如同祖先发明的地心学说,后又被太阳系理论所取代,你能说是以人的多寡来分优劣吗?
五、统一赛鸽用语
中国信鸽协会于1997年加入国际鸽联,对外鸽界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各地区交流迅速增加,杂志、鸽刊、网络铺天盖地迅猛发展,但赛鸽用语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一个样,写作者的用语不规范,造成交流十分不便,读者理解相差甚远,因此统一赛鸽用语对信鸽事业的发展十分必要,而且是必然趋势。例如:羽色中的“雨点”,有的叫“点”、有的叫“麻”,更有的叫“麻林”等等。类似这种惰况太多了,不利于与国际接轨,因此要使中国赛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规范赛鸽用语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