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军鸽的神秘面纱

2005-10-13 7:30:03

          陈文广口述   东方闪电鸽舍  郭晓东整理随着信鸽文化的发展,赛鸽运动日趋激烈,全国各地鸽友争相引种,大有誓与天公争高低之势,中国军鸽——这一响亮的名字,在世界鸽坛有很多神秘传奇的故事,穿越“蘑菇云”的信鸽--------不畏强暴的“森林黑”、抗强磁的“高原雨点”、超强抗逆的“应验系”等等鸽种,让世界震撼,宣为人知的陈文广老前辈,是培养这些空中战将的领衔人物,有人传说老前辈已过百岁,仍能准确鉴鸽,从来没有鉴错过,也有人传说老前辈已不在人世。  带着种种追寻神秘的心理,我几下云南,去寻找这些神秘、传奇中的战将和“军鸽大王”陈文广老前辈本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茫茫的人海中,终于与陈文广老前辈取得联系。  2005年4月29号,我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应邀踏上南下的列车,走访中国军鸽历史上的第一位,周总理特批的军鸽教练,在那里我得到了陈文广老前辈热情的接待,老前辈并其所有报道文章、研究资料、培养技巧,顷囊相授,用老前辈的话:“我们真是相见恨晚,忘年知交也满心愿”。为了使鸽友对中国军鸽有所了解,本人将所有资料无一保留地,以连续报道的方式一一刊出,为我国鸽坛,乃至世界鸽坛增砖添瓦。使中外鸽友对中国军鸽有更深的了解。一、边疆剿匪急,总理特招兵    1952年,边疆剿匪正急。仗打的非常艰苦。狡猾的土匪钻在峰峦重叠、树林茂密的山林里,凭借天然屏障,躲在暗处负隅顽抗。每天都有伤亡的消息传来。20岁的陈文广心潮澎湃:不彻底消灭这一撮不甘心灭亡的反动势力,刚成立的共和国就不能安宁。他要当兵。他手头里有200羽训练有素的信鸽,其中5羽担负过远征军的作战通讯联络。在广西、云南那样的山岭地区剿匪,他知道信鸽的价值。他想到了周恩来总理,他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周恩来总理在一个月后见到了陈文广的信。他看得很认真,一双有神的眼睛盯那封信最后一句话:‘我志愿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军鸽通讯事业’。经周恩来总理批示,陈文广很快穿上了军装,并被任命第一位军鸽教员。陈文广做梦也没有想到,40年后,他将成为我军唯一一位因养鸽而获得教授职称的人。二、春城,中国军鸽的摇篮      昆明。中国唯一的军鸽基地———成都军区昆明军鸽基地就座落在这里。1985年,中国百万大裁军。我国军队许多机构、部门都大举裁减,而这个军鸽基地不但不减,反而得到了加强。       晚霞正艳。一个发如银丝的老人,又准时来到了春城西山之颠,托在他右手那只名叫“归根”的瓦灰色军鸽,盯着主人的手势有节奏的进行训练……...       他,就是我国军事通信事业的奠基人陈文广教授,40年来,他与军鸽朝夕相伴,精心培育出150多个优良鸽系共5万多羽,在我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通信鸽》、《养鸽之南》等五本专著。权威人士称:这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高原雨点”是陈文广针对我国周边磁性强、老鹰多、寒热反差大等特点,呕心沥血整10年培育出来的新型应验军鸽系列。那一次,他带着“高原雨点”到原始森林识向训练,返回途中。晕到在地上不能动弹,幸亏那天夜里没有遇见野兽,侥幸脱险。为了增强军鸽的抗药能力,他常常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一次药量过大使他昏迷了3天……….     1954年,中国军鸽首次设立了军鸽往返通信点,拥有军鸽2000多羽,历40年之艰辛,军鸽队培育出了适应边防特点的特有品种60余类,保留、提纯外籍和国内优秀品种90余种,共拥有90多个国家150多个品种名鸽,并为全军、全国培训出2000多名高素质军鸽业务人员,培育输送军鸽一万羽以上。目前,全国20多个省市,都飞翔着带有“KMIV”军鸽基地培训足环编号的军鸽。三、“会飞战友”的英雄故事一羽军鸽,一串故事。每一个边防战士都忘不了军鸽的功绩,忘不了这些“会飞的战友”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故事之一:风雪中的求诊   1956年冬,一个罕见的恶劣天气   驻守在深山峡谷的边防战士小刘就是这种恶劣天气里患上疾病的。往医院送吧,大雪封山;就地抢救,又没有药品,战士急得团团转,怀着一线希望,他们放飞配属在这里的几只军鸽,谁也没有料到,半小时内,军鸽取回了处方和药品,战友的救了,战士们兴奋得又跳又唱,拜着军鸽狂吻不止………    故事之二:战地“英雄鸽”   这是1958年发生在边防某部的事。   小分队是在边防巡逻途中与残匪遭遇上。    那是一场猝不及防的遭遇战。敌人仗着人多,步步紧逼。小分队且战且退,最后据险而守。   战斗异常激烈,而死神却步步逼近,紧要关头,指挥员放出一羽小黑鸽往指挥部报信。   小黑鸽刚刚起飞,一颗邪恶的子弹就击中了它的胸部,指挥员清楚的看见小黑鸽往下一栽,殷红的鲜血洒在阵地前的石板上,指挥员的心一下子提到了桑眼上,急的失声喊了起来“挺住!”   英勇的小黑鸽在空中栽了个跟头,摇摇摆摆向前飞去,它以顽强的毅力,一路滴着鲜血飞达了目的地。指挥部接到小黑鸽的情报,立即派出骑兵救援,全歼了这股残匪,解救了被围困的小分队。战后,这羽小黑鸽被授予“英雄鸽”光荣称号。   故事之三:“会飞的战友”   1960年某月,我军剿匪小分队在中缅边界一个名叫“一把伞”折山头包围敌人。   土匪拼命顽抗。妄图突围,如果增援部队不能赶到,后果不堪设想。报话员喊哑了嗓子也和后方联系不上,情急之中,他们放飞了一只“高原雨点”鸽报信。这只“高原雨点”7分钟飞完了20里空距,及时把情报送到了后防。军分区一面派兵增援,一面派兵封锁边境通道,最后全歼了敌人并活捉匪首。四、军鸽未来不是梦在微波、光纤通信早以广泛应用的现代战争中,军鸽,这一古老的通信工具还能发挥作用吗?  陈文广老前辈说,在交通极不便利的海岛山区利用军鸽,具有传递迅速、准确保密、成本低廉、使用简便、容易普及等诸多优点,是理想的通信工具辅助手段,一般的军鸽顺风每小时可飞120公里空距,无风可飞80公里左右,它不受风雨,雷电,高山气候和地形地貌的限制,也不受雷达监测和电波干扰,一只军鸽可载运40克重的物资,椐《解放军报》介绍,在国外,许多国家都用红外线试波器引导鸽子进行爆破、扫雷、窃听等各种活动,美国军方还利用军鸽进行海上救生和寻找漂浮物。发达国家的军事科研人员还训练军鸽控制火箭去攻击目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