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工薪阶层鸽友的养鸽之道
2005-10-31 21:58:50
自从再次与养鸽“亲密接触”(第一次是初中二年级时短暂的半年养鸽时间)后,就下定决心,要“将养鸽进行到底!”两年多来,几乎花了大半的业余时间来“经营”鸽棚,蹲鸽棚,铲鸽粪,上鸽网,交鸽友,写鸽事,沉浸其中,感受到了作为初涉鸽坛的鸽友所感受到的酸甜苦辣,于是写出此拙文,与天下工薪阶层的鸽友共同探讨。 初涉鸽坛:上当总是难免的.的工薪阶层鸽友们一样,举目无“亲”,只能凭着在几本鸽刊上学到的“本领”到鸽市上选“种鸽”,引品种,第一次在一个“好心”鸽友的循循“诱导”下,买了两对“种鸽”,两对幼鸽,结果有对种鸽不下蛋,有对“种鸽”入棚不久就“去”了,两对幼鸽也在3个月后的50公里内的训放中先后流落他乡。“年轻不相信失败”,我毫不气馁,又去鸽市上买了不少别人的“种鸽”和几只自认为眼睛和身材都“很不错”的“天落鸟”,于是“悲剧”毫不留情再一次上演,如此搞了几次,搞得鸽棚是“无可奈何老鸽去,剩下幼鸽尽拉稀”,这种情形大概维持了近一年,在自身的不断反省和思考下,尤其是在几个热心的鸽友的帮助下,我终于清醒了。真的,现在我很感谢那些信鸽市场上的“演讲家”们,是他们让我认识到了鸽刊鸽报上那些鸽友痛斥的“骗子”们是在现实中存在的,也使我知道了鸽子的品质是多么的重要。与那些被骗去大量金钱和精力的鸽友相比,我的“受骗”是值得庆幸的,除了精力、时间被浪费了一些外,经济损失不太大。 痛定思痛!在引种过程中我想有两点经验值得初养鸽子的工薪阶层的鸽友借鉴:一是不要图快图多。比利时著名的赛鸽家和育种家摩利斯.狄尔巴曾经说过:如有必要,以你第二流的鸽子作为你的实习对象,即使它们给你很少的成功,却可以让你学到很多经验。因此,工薪阶层鸽友在起棚时最好别养得太多太杂,而要走少而精的道路,以便积累经验,增长见识;二是引种要慎重。这一点各种鸽刊上已经介绍了不少,我不多谈,一言蔽之,就是要找品德优良的鸽友且成绩发挥稳定的鸽友那里引种。 提高水平:朋友多了路好走;我在开始养鸽不久,就认识了几个养鸽子的热心朋友,并得到他们的悉心帮助,在他们那里,我学到了许多养鸽的基本常识,知道了鉴鸽的一些方法;从他们的失败经历中,我认识到了赛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预见性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从他们的成功范例中,我认识到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定攀登”,只要努力,成功也不是不可能的;正是他们无偿支援的幼鸽和鸽蛋,奠定了鸽棚的“基石”。从与鸽友的交往中,笔者觉得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尊重鸽友。由于职业、文化、年龄的差别,鸽友往往对某一问题观点是不相同,况且现在鸽坛的很多问题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因此与鸽友交往最好是多讨论,少争吵;多思考,少“论道”;多请教,少指教。尤其不要“学会手艺就忘记师傅”。二是要把握“分寸”。应该看到,随着赛鸽经济的发展,花大价钱引种的鸽友不少,因此在同此类朋友交往中一定要把握“分寸”,不要动辄就向鸽友讨鸽要蛋,使别人陷于“两难”境界,如此两次三番,那么你与别人的友谊也就不会太长。三是要“为我所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东学西学,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自己要会用,因此不管是朋友的什么观点、建议,你都要认真分析判断,既不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又不言听计从,唯别人的马首是瞻,而是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进行决策。 加强管理:科学明灯照航程;刚开始养鸽子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切都搞粗放化,认为鸽子既然是自然界的“精灵”,就让它回归“自然”吧。于是卫生防疫不管,鸽舍记录不写,选种配对随心所欲,使我吃了不少苦头,不但鸽子连连生病,损兵折将,而且鸽子品质较差,在很短的训放中就丢了,大大挫伤了自己的积极性。所谓“穷则思变”,在鸽友的指点和自我反思下,我感到了自己的管理思路和手段是不正确的,通过看鸽刊,访鸽友,逐渐认识到了科学养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于是逐渐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改造自己的思想和养鸽之道。撤除了矮小狭窄的鸽棚,新建了比较宽敞的鸽棚,对鸽棚定期进行打扫消毒,对鸽子定期进行防疫和打虫;从幼鸽抓起,尽量实行“两吐一”并给幼鸽添加辅料;严格把关,不适合的鸽子不配对出儿;对鸽子配对情况、训放情况、幼鸽的孵化等情况进行记录,做到心中有数。等等。通过运用这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改变了鸽子的状态,提高了养鸽的情趣。从这些科学的实践中我认识到:由于工薪阶层人士大多数是业余养鸽,精力也很有限,因此要想少遇到麻烦,还是要讲求科学,从卫生防疫、饲料搭配、种鸽选配、幼鸽选育、资料记载等方面抓起,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尤长”。作为一名养鸽时间不长的鸽友,几无“建树”,本不应在这里谈经论道,但出于对信鸽运动的热爱,斗胆在这里作此谬谈,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