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年尽带黄粱梦:我的2006年

2006-12-24 10:40:14

    前言:    当昨天逐渐变成回忆,明天的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总有几许感慨,颇多期望。哲人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但我想对我们这群钟情蓝天的健儿的人来说,总结经验,牢记教训也许显得更加重要一些,于是套用而今眼下相当流行的句式来总结一下我的2006.    相信自己,坚持就是胜利!2006年是我重新修棚后的第一个年头,虽然知道没抱有多少期望,但是还是全情投入。春赛的“高归巢率,低入赏率”的现象,让我不知道是高兴呢还是尴尬?朋友都劝我把这堆“拖拉机”“先枪毙,后审判,坚决不准它们翻案”的时候,我作了一个现在觉得很聪明的决策,全部留下,好好调养,参加秋冬赛,因为我觉得春赛的不尽如人意是因为赛鸽被关养了近一个月,加之管理也没跟上,而不全是鸽子的原因。给鸽子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于是从春赛后到换羽毛这个阶段,我加强了管理,特别是饲料给予鸽子尽可能的搭配科学。努力终于得到回报,几乎逢赛便参加,以往参加就输钱的我,在秋冬俱乐部的比赛中连赢了几场,2个冠军,几个前名次让我取得数额不少的奖金。鸽子还是那些鸽子,但健壮的身体,良好的竞技状态使它们一改颓势,拥有了摘金夺银的实力。鸽子的入赏,恢复了我的信心,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养鸽思路。其实在赛鸽上,机遇都是摆在自己眼前的,就看你如何去把握。    引种    养鸽离不开引种,品种决定赛绩。作为“一票否决”的因素,关系到鸽友的收成如何?因此大家总是将种放到首要位置来考虑。鸽友们常说引种比的是资本有多雄厚,钱有多少,我想说的是资金固然重要,但在引种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更为重要。    2006年,我大量引进种鸽,钱是花了不少,但是后来却发现出了一个问题:一是其实有些鸽子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好;二是东买一个,西买一个,不知不觉,不是很大的种鸽棚已经鸽满为患了,占用了资金也占用了空间;三是最大的麻烦就是,配对的时候很为难,“是按身价来安排配对方式呢?还是按血统和身体条件来进行配对?”这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特别是总想多几个配方,但赛鸽棚的空间提醒我,鸽子出多了会带来鸽子状态的问题。    事后的忏悔总是当时难以克制抵御的冲动要容易些,世间的恩怨和事端往往都是缘于一念。买鸽子的时候,总是被那些诱人的名衔和外表所迷惑,所以自拔,等清醒时,已是钱去鸽归。    前段时间听了一位资深老鸽友的感慨,他说他以前也是满棚种鸽,搞的不知何去何从,后来他恨下决心,通过自己数年来的实践和淘汰,现在棚中种鸽只有10对左右,血统清晰,赛绩稳定。    买鸽子需要运气,更需要智慧。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是尽可能保持种鸽队伍少而精。好像前段时间看到一种观点,种鸽要多些才有利于赛鸽的繁育和淘选,因为选择的机会多一些。但我觉得,对于我们大多数鸽友来讲,很难做到,这里面既有资金、养鸽场所空间的问题,更有对种鸽的识别判断能力的问题。因此,在种鸽数量上尽可能少一些,对那种有明显缺陷的鸽子最好别列入种鸽的队伍,以免滥竽充数。    二是要注重种鸽的质量,找对门路选对鸽。从盲目到逐渐清醒,在引进种鸽上我们走了许多弯路,这些看似偶然的现象其实却是必然的过程,因为作为赛鸽运动兴起时间不长的国家,我们必然要从血与火的教训中汲取营养和经验。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引进买卖鸽子的过程成为市场运作后,这里面就肯定充盈了商业化的东西,广告的背后,声名显赫的招牌下,究竟是些什么真相,这就需要我们鸽友擦亮眼睛,开启智慧。如何引进好到好的种鸽?就是找品德好的人,引进发挥好的血系。话虽然简单一句,但要做到却真的很难。    三是要配好对,出好鸽。鸽子选好后,配对也非常重要,我的思路是重用本地已经发挥的很好的血系鸽子,逐步溶入外优血系鸽。有个现象很值得注意,就是往往那些刚引进的高价钱、“好品种”鸽子出的赛绩,比不了本地的一些老品系。尤其是有些鸽友把自己原来发挥不错的鸽子“一锅端”、大换血后,往往容易一蹶不振或多年恢复不了元气。比如我们南充最早引进的两路外血——荷兰王和香港系总是发挥稳定,所以我觉得老品种不能丢,而是要用外优血系去改良提高老品系,这样才能让鸽子既发挥稳定,又有不断提高。

评论

赵 镒  12-25 12:14:06

是啊!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除非健康方面的原因,我一般是不轻易淘汰的.

石化斌  12-24 18:58:41

非常赞成你的作法!决不轻易淘汰。不过,建议几点:1、定期清理呼吸道、打毛滴虫、免疫和补充微量元素;2、不要用任何“兴奋剂”,可以用营养类添加剂;3、严格控制鸽棚密度,保证有足够空间;4、加强亲和训练,私训要到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