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的鸽迷 ——记维族鸽友尔肯·肉孜和阿里木

2009-06-03 17:09:39

  天山脚下的鸽迷 ——记维族鸽友尔肯·肉孜和阿里木                                                                 作者:王西北      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其中维吾尔族在少数民族中占据大多数。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维吾尔族同胞勇敢坚韧、辖达热情、能歌善舞的性格。 维吾尔族同胞有饲养鸽子的传统,而这个传统到底延续了多少年、多少代,一般人很难说清。据当地对养鸽有研究的老者介绍,维吾尔族的养鸽习惯,至少在一千年以上。 维族同胞主要是饲养观赏鸽,当地人叫“笨鸽”、“翻翻”等。在维族同胞相对集中的地区,如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他们历来把鸽子看成是吉祥鸟,企盼鸽子能保家中平安幸福,能给自己的事业带来好运。 赛鸽活动进入维族同胞的生活,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事,由于新疆居住着不少汉族同胞,他们中的养鸽爱好者,最先把内地的赛鸽活动引入新疆,到八十年代中期,赛鸽活动逐渐活跃。1985年底自治区信鸽协会和乌鲁木齐市信鸽协会同时成立。新疆的赛鸽运动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规模的发展时期。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维吾尔族同胞中开始有人转向赛鸽的饲养,其人数在逐年增加。目前,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赛鸽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其前景不可估量。理由很简单,他有着雄厚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着养鸽的悠久传统。 笔者作为《飞翔》栏目记者,2006年两次进疆。从省市两级鸽会组织到普通鸽友,从公棚赛到鸽会常规赛,接触了不少人和事,经历了几场有意思、有个性的比赛,其中给笔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维族鸽友,他们一个叫尔肯·肉孜,一个叫阿里木。   胆大心细、热情能干的维吾尔汉子   尔肯·肉孜   尔肯·肉孜是为典型的维吾尔族汉子。说他是条汉子,有足够的理由。看外表,尔肯·肉孜身高近一米九,体格强壮,嗓音洪亮,行动麻利、自信好动。他的个性极具特点,此人胆大,似乎天下没有他怕的事,但是胆大归胆大,尔肯·肉孜又是个心细的人,他做事条条是道,认真仔细,眼里从来不揉砂子,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 尔肯·肉孜l962年5月4日出生在新疆哈密地区鄯善县的一个维族家庭,享誉海内外的新疆哈密瓜真正的原产地就在那里。尔肯·肉孜从小喜欢鸽子,经常利用放学后的机会,去邻居家观看鸽子,后来有人送了他几羽鸽子,从此,尔肯·肉孜开始了自己的养鸽生涯。高中二年级那一年,尔肯·肉孜选入自治区蓝球队,他带了几身换洗的衣服,提着自己的鸽笼来到了球队,不论是训练还是外出比赛,他始终陪伴着自己的鸽子,用他的话讲,在紧张的训练和比赛后,看看鸽子,疲惫的身心会很快得到缓解和放松。去外地比赛,尔肯·肉孜也从不忘带上鸽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年来尔肯·肉孜的脚步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而他的鸽子也寸步不离,直到尔肯·肉孜转业来到公安局刑警队,才结束了鸽子的流动生活。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信鸽事业迅速发展,鸽友队伍逐渐扩大,但是由于受地理气候及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疆和祖国东部地区赛鸽事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鸽友人数少、比赛水平低,这一切尔肯·肉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推动赛鸽事业的发展,他自己出资连搞两届“尔肯·肉孜杯”信鸽比赛获得成功。个人出资搞比赛,在内地不多见,在新疆更是闻所未闻,这一大胆的行动,给乌鲁木齐市赛鸽事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2006年5月,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信鸽协会换届,家住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尔肯·肉孜来到换届选举大会,自我推荐竞选沙区鸽会领导,经过广大鸽友的投票选举,尔肯·肉孜以高票当选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信鸽协会常务副主席。尔肯·肉孜出任沙区鸽会副主席后,不但积极带领鸽友把区的赛鸽事业搞的井井有条,还成立了国内鸽界第一个基金组织“和平鸽基金会”。基金会资金来源于协会各类活动的收入,基金主要用来资助那些有困难、特别需要帮助的人,首批资金5000元,用来资助乌鲁木齐第十六小学的25名贫困小学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其实,在开办这个“和平鸽基金会”以前,尔肯·肉孜就经常资助一些困难的鸽友,沙区一位鸽友得了癌症,由于家里贫困,没钱治病,尔肯·肉孜先后数次捐款,帮这位鸽友度过了难关。 胆大、心细、热情能干的尔肯·肉孜,正带领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的鸽友们为赛鸽事业的发展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勤奋聪明、上进好学的维族后生   今年3l岁的维族小伙子阿里木,留着一幅美丽的八字胡,深深的眼窝下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总闪烁着一股精气神儿,中等身材,略显单薄的体格,一看就是一位从学校到学校,然后步入社会的城市年青人。  阿里木从小生长在乌鲁木齐市,父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虽然他有着和其它城市孩子一模一样的经历,但严格的家教以及维族文化对他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阿里木年龄不算大,但鸽龄已经不短了,他养鸽子完全是受父亲的影响。那时,在检查院工作的父亲在家里养了几羽鸽子,因为工作忙的缘故,父亲经常把鸽子交给儿子照看,当时的阿里木还在上小学,贪玩是这个年龄段男孩子的特性,小阿里木刚开始很难接受父亲给他留下的这个特殊“作业”,只好以敷衍来对付父亲,因此经常受到父亲的责备,在压力下,阿里木开始对鸽子产生了兴趣,并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很快,阿里木沉湎于鸽子给他带来的快乐之中,他放学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爬上自家的房顶看鸽子,就连吃饭,他也是端上饭碗爬梯子,蹲在鸽笼旁边看边吃,一顿饭总是吃到母亲的呼唤才算结束。 成家以后,阿里木有了自己的天地。当然,建设自己的鸽舍是他最先完成的基建项目,他养鸽不多,但很精干,比赛中经常能看到他的鸽子光顾那些令人羡慕的好成绩。 自己养鸽子后,聪明的阿里木很快发现维族同胞养鸽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语言和文字的障碍。赛鸽运动近二十年发展迅速,各类先进的饲养训练方法和品种繁多的名鸽纷纷从欧洲、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传入中国大陆。国内各类与鸽子有关的专业杂志、期刊、书籍也不断出现,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又给养鸽的人们提供了大量先进信息和资料,这对提高赛鸽运动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维族同胞大多不懂汉字,当然看不懂这些资料,这对维族同胞接受新的信息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 为了学习新鲜知识,阿里木开始向人请教。他让汉族鸽友当老师,把杂志、刊物上的专业文章读给他,能听懂汉话的阿里木再用拼音的方法,拼成维语发音,用维文写出来学习。这种方法虽然帮他解决了一些急需,但速度慢、准确性低,还要求助于他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深思熟虑,阿里木报考了大学中文专业,用他的话讲:因为养鸽子上三年大学,我可能是第一个人。 阿里木是不是为了养鸽子上大学的第一人不敢妄下断言,但其志其心可嘉,三年的寒窗苦读在此不表,但毕业后的阿里木养鸽子的水平的确上了一个台阶,他购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资料,看书成了他一大爱好,他的养鸽水平随着看过的书籍一起长高,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养鸽人。 个人进步了,但阿里木并未就此止步,他又萌发了新的想法——写书。他想把自己养鸽的经历和经验以及自己看过的各类书刊的理论和知识汇篇成册,出一本维文的关于养鸽子的专业书籍,阿里木是个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的人。从此他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爬格子,他不但积攒了厚厚的一本维文养鸽笔记,还着手翻译一些文章资料。 在写书的同时,阿里木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想推出一本维吾尔文的养鸽杂志。他的想法,得到了乌市鸽会及许多维族、汉族鸽友的支持。用他自己的话讲,一旦条件成熟你们就会看到一本维吾尔的信鸽杂志。在此,我们期望阿里木能成为中国第一本维文信鸽刊物的创刊者。 勤奋聪明、好学上进的阿里木,正带着自己对赛鸽事业美好未来的憧憬,耕耘在字里行间,耕耘在自己的鸽舍。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