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外訓
2005-08-10 12:12:46
訓練方法的好壞,勢必影嚮選手鴿將來一生的命運,如何做好賽前 的訓練計劃,是每一位養鴿家最迫切與最關心的一門學問。
不論以往所做的一切努力,如選種、配種、護幼等等,也因訓練方法的錯誤或不切實際導致白費心血。另有一些鴿友著多訓練、多迷失,多被網的,但是到比賽時,因訓練不,體力不佳而不能入賞得獎。那飼養賽鴿的目的又有何樂趣可言呢?當幼鴿出生後,飼主必須不斷的注意其發育是否正常,並且儘量提供一些比較乾淨衛生的營養飼料,配合一些維他命與礦物質、磷酸鈣來幫助幼鴿的營養或發育,務必做到百病不侵、百疾不染的境界。出巢後視需要狀況繼續供給,隨時保持羽毛粉澤光彩,鼻頭清白不污,排泄正常糞便成顆粒狀等,如果發現得有惡疾重病或營養失調太厲害的幼鴿,儘量隔離或殺掉重配。舍外飛行辦別四週環境地形,約一個月左右,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做太強制的飛競,分早、午、晚放出去自由活動。當降落鴿舍時,最好順手趕入舍內。假如幼鴿期間舍外飛行採強制式飛行過久,往往會造成低飛或任意降落他處,在發育上也會受影嚮。只要鴿群一出鴿舍,就能出圍遠飛或高飛,像這樣我們就不必去強調牠們一定要飛多久才好!當然有一小部份的鴿子一出舍就會停降舍外,最好立即趕進鴿舍。當牠們進入舍內後,必然會覺得很無聊或追遂其他鴿子。假如這些沒有飛翔慾的選手鴿,飼主硬要強迫牠們飛行時,往往會導致到處棲息或誘發其他鴿群低飛,所以飼主的觀念如果有偏差時,造成不可牧拾的後果是徒勞無功的無益方法。希望看過此篇者,能三思而後行。強迫性的飛行,假如是最好的訓練方式,那別人一定會比您更強硬的去實施,請問鴿子到底要飛多久才算標準?相信沒有人敢去下這個定論。
鴿子沒有飛行慾的主要原因大約如下﹕
一,飢渴~昨晚的一餐,牠沒有吃飽。
二、疾病~昨晚的風含天氣變化引起疾病。
三.疲勞~昨晚舍外連動過度或休息不定。
四.求愛~牠深怕牠的另一半沒飛出或牠已經入舍。
五.爭棲~主人入舍導致一些恐懼心較強的鴿子誤入其棲。等等!
通常雄鴿的飛行慾變化較大,時好時壞,假如牠是為求愛而低落時,應實施外地訓練。只要我們適當的給予觀察與處理,自然您不用去搖旗吶喊,有飛行慾的選手鴿是愈飛愈久愈遠愈高愈耐愈起勁!近距離的訓練最好以十公里左右為限,也是初期最佳的課程,換句話就是選手鴿在胸毛尚未換新換亮時,不要讓牠們積勞成疾而影嚮發育。目前國內的比賽制度,無論在鴿齡、氣候、地形、方式等都不同於國外,故在體力與訓練上不得忽視。私訓必須著重於賽程的一半距離內,將這體力與歸巢慾之比﹔體力佳固然可以飛完賽程,但是歸巢慾弱時,單靠體力也是無濟於事。歸巢慾強者,再困難的賽程也阻擋不了牠的意志。故體力好練,歸巢慾難訓,熟重熟輕乃異理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