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鴿外訓的重要性

2005-08-15 20:00:41

把年輕未受過訓練的幼鴿,直接送去參加競翔,除了極少數例外,絕大部分都會丟失,或比其它訓練有素的賽鴿遲歸。  那些未曾受訓的鴿子,最終還是會飛回鴿舍,只不過是跟鴿群飛,那些已受過訓練的老鴿會很自然地把它們領回家。但是賽鴿的本質是比速度而不只是歸巢而已。  外訓對賽鴿有其正面意義,對一個熱愛賽鴿運動的鴿友來說則是─門必修的課目。在鴿刊雜志很少人提到這一個項目,或許大多數鴿友認為這沒啥好談,外訓不過是每季競翔之前的常態動作,但諸位讀者應曉得,每季的外訓成績對賽季的成敗,有深遠影響。不當的外訓或失誤,往往造成無法彌補的結果,吃虧了才來後悔和檢討已為時晚矣!  僅憑借過去的經驗,或從別人口中作出結論,或看到鄰舍皆已出門外訓,沒有經過仔細思考就匆忙跟進,隨人起舞,後果往往未如預期。  鴿子天生有歸巢的本能,成長發育到相當的程度,它們會集結成隊繞舍飛翔,尋找某些特定目標,作為它們辨識方向、歸巢的依據。經過體能訓練,身強體健,飛離鴿舍會更遠,(俗稱“出外環”),每天早、晚的強制80分鐘飛翔,大約經過1個多月,群鴿漸漸穩定,巢態漸漸浮現,出外環的時間慢慢縮短,這就是鴿子用行動反射告訴我們外訓的時機成熟,可以動手準備。  外訓前必須做好健康總整理,相關的細節,《穩拿手冊》已有詳細說明,在此不浪費篇幅。 外訓的目的1.熟悉陸標,作歸巢翔路的依據。  經過多次的訓練飛行,鴿子會逐漸熟悉將來在競翔中必須飛越的路線。  我們還知道一個事實,鴿子也以河流和山脈作為它們飛行時的向導,它們依賴的不僅是本能的方向感,有時也靠地理形狀以及特殊陸標,作為它們飛行時的指標。當鴿舍所處的地理位置較不利時,可利用私訓修正競翔路線加以補救,以便與競爭者一爭長短。 2.鍛煉賽鴿的強健體魄。  借由外訓強化鴿子體能,使其達到耐力、速度和爆發力的體能基本條件,以備賽季所需。  在此我們將種鴿、外觀條件和體態結構等素質條件暫時排除。我們應理解,資質凡庸者,即使經過名教練的指導、訓練,營養師精心調配用餐,即寄望脫胎換骨,改變原有骨架、結構、運動細胞,在運動場上露臉,這是痴人說夢,不可能的。3.從外訓的動作,觀察每只賽鴿不同的肢體語言。  不管在舍內或舍外的一舉一動,鴿子的動作暗示一定的訊息。該做何事?該給何物?滿足它現階段的需求,同時模擬比賽期的操作,外訓亦是賽前的熱身運動。  鴿子外訓期,每天傍晚,當鴿子空腹時檢視其肌肉的彈性、膚色、消化機能、精神狀態,確認每只鴿子的體能恢復速度,繼續訓練,休息養兵,或是來個短程沖剌?體能狀態的指標,是明日外訓與否及外訓遠近的參考。  如確定明日外訓的性質,則當晚飼料投予的質和量,必有所配合。心細的賽鴿好手都知道,飼料質量配比的變化、口糧投放的多少,都會影響賽鴿肌肉結構和體能高峰,只有體能達到高峰的鴿子會領先群鴿,帶頭朝自己選擇的路線返巢,不會跟隨大隊鴿群飛,這也是外訓的目的之一,分寸拿捏存乎一心,懂得其中的竅門,必是賽鴿界的佼佼者。  參與賽鴿運動,這方面的資訊不可不知,也不能不知,因為決定鴿子的飛行路線,主要是群鴿。但強健有爆發力且體能正處高峰的選手鴿飛得快,它不是跟在後面,而是飛在前頭,所以它們不會受鴿群的影響,應該轉向的時候,就會轉向,這就是飛得快的鴿子從正確路線歸巢的原因所在。如何私訓  有些事物能夠深深烙印在記憶中,永生不忘,如果這些事物不斷地重復在眼前呈現,對同樣的事物看得越多,越能憑借它的外表辨識,這也就是說,記憶感官必須加以訓練。賽鴿必須熟悉自家鴿舍附近以及競翔必經路線的景物,你必須給它們足夠的時間及足夠的次數去熟悉那些環境,以利賽期脫隊急速歸巢,因此,必須在這方面多下工夫。1.基礎訓練  以鴿舍所在地點為軸心劃個圈, 50公裡內,重復多次投放,為何要這麼做?基礎訓練能落實,熟悉四周環境,將來遇卜氣候惡劣時,要克服就比較容易,有道是:“老馬識途”。  但剛起步的訓練,必須在事前3天的飼料稍減其口糧,或是外訓前,先做正規操練後,收鴿馬上帶到外地做基礎短訓,做基礎訓練必須挑選天候佳、氣流穩的日子,不然初次裝籠的鴿子受到緊迫(可由糞便觀察得知),若再遇上惡劣天候,外訓放飛後,很可能迷飛丟失或繞飛亂飛,雙重壓力對賽鴿的勇氣是一種打擊,若因此喪膽,不敢帶頭往前沖,未來的賽事寄望它們出頭露臉就難上加難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