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过程中值得运用的五种思维模式
2012-12-01 0:43:38
在养鸽过程中,我们时常面临抉择:要进行筛选、判断、甄别,需思考实施的步骤和应对措施等等。同时,我们面对养鸽的情况较为复杂,各类信息繁多,随机和临时状况层出不穷,或许我们希望能总结和掌握一些成熟、大多行之有效的思维模式,及如何思考的导图,或者说思考的“拐杖”,帮助我们尽快并全面地做出抉择、判断。以下是个人总结的一些思维模式,主要以个人养鸽经验为依据,乃一家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一、差异性思维
差异性思维是思考此和彼的不同、例外与常规的不同,以以往成熟的、固化的和正确经验的事物为标杆,加以对比,发现差异,进而对差异采取相应措施。在对新情况一下子弄不清楚全貌时,我们可以先找到标杆和参照系,思考在常规之外有何特点,本质上有何不同,关键是抓住内在本质,找出差异。
例如,鸽子的健康。鸽子的健康程度是各种赛事能否取得成绩的基础,这一要素毋庸置疑。给鸽子用药、平时的预防、保持鸽子的健康、赛后鸽子的体力恢复等,每位养鸽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与方法,但成效相差甚远。就拿给鸽子用药来说,鸽子得了同一种病,有的养鸽人很快能治好,而有的养鸽人却束手无策。那么,养鸽人就要认真分析,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找出与他人的差异。
二、敏感性思维
敏感性思维是对某个状态(事情、现象、个体等)的出现,关联到自身,想想这与我有何关系,引发对我之责任、我之应对、我之反应的思考。一个事情的发生,要能敏感地意识到跟我们自身的关系和影响,进而思考我要做什么。
例如,给公棚送交鸽子。公棚比赛的火爆让每位养鸽人心动,就结果而言赢少赔多,谁都想当赢家,功夫不下到谈何容易,就是功夫下足,还有运气的成分,公棚比赛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怎样才能在这个大舞台上有所斩获呢?敏感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什么样的品种适合打公棚?几月份出的幼鸽交公棚为佳?雌鸽胜出的概率大还是雄鸽独占鳌头?等等,你对这些问题或现象不敏感,没有深入的思考,缺乏具体的行动,那只能是公棚的赞助者。
三、结构性思维
结构性思维是充分考虑事物的内在逻辑结构,完全解构事物,结构包括上和下、左和右、是与非、层次和等级、常规和例外、纵向和横向、点和面、部分和整体,等等。
例如,鸽子的种、养、训。在大型比赛中,凉台棚的养鸽人战胜大户取得高名次,这已不是新闻。在养鸽过程中比得就是种、养、训个体结构和整体结构是否合理,在这三个重点环节中,它们又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互相支撑。我们要做的就是力求每一个结构合理、结构优化。所以,在养鸽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对种鸽的结构是否合理、配对的结构是否理想、饲料的配比结构是否科学、参加比赛鸽子的结构是否合理等进行深入思考,不断纠正结构的偏差,使其向正确的轨道前进。
四、终始性思维
凡事应思考目的、目标,我为什么而做?做这事是为了什么?我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但这里需要注意,这个目的、目标,不能无限上升,否则就找不到头。
不管在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还是采取一项行动,我们都应养成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当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干,当感觉事情复杂、理不出头绪的时候,都应从“头”来思考,追根溯源,把握了目的,就有了目标、灯塔,就能很好地倒过来理清思路、脉络。
例如,打比赛的策略与目的。依据自身养鸽条件的不同形成一个目的性思维的好习惯,长期坚持,受益无穷。养鸽累大家都感同身受,但只要把养鸽的目标选定后,会感觉到轻松愉快。我养鸽14羽,不参加敞棚赛,每年只交公棚,目标是入围,近年来,感觉轻松了很多,养鸽积极性不减。凡是都要有目标,且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否则会很累,要学会深入浅出、大道至简。
五、假设性思维
假设性思维是假定按当前所想的措施、方法去做的话,预想结果会怎样?过程中各环节会怎样?会按设想的发展并达到预期结果吗?中间会有哪些变数?哪些地方需要完善?需要消除那些不可控因素?还需做那些更充分的准备和考虑?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犯主观臆断、先入为主的毛病,以预先想的方法为中心,始终逃脱不开先设立的这个中心,往往夹杂着冲动和盲目,要更谨慎地做出抉择,就应当假设按这个思路去做,结果会如何,预想一遍。
例如,目前我们的养鸽策略、方法是否对路,是否适合自身的条件、适合比赛的要求。现在的敞棚赛日益激烈,鸽会的比赛规则的发布,比赛实际上就开始了。参赛者要对鸽子的训放次数、训放距离、鸽子饲料的配比选择、鸽病的预防、训放结束后鸽子的挑选、鸽子状态的调整、一关比赛完后第二关的比赛,林林总总,哪些是可控因素?哪些是不可控因素?逐一要假设性思考一遍,如果有某一个环节做不到或者说做不好,心里没底,那么,这个比赛你就不要勉强参加,否则只能垫背作陪衬。运用这一思维方式就是要消除那些不可控因素,进一步完善养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