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痛苦
2005-12-13 16:37:26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面临选种的问题,哪些鸽子应该留下,而哪些应该淘汰。这个秋季的放飞与众不同,一位鸽友说:“放飞很容易,没有什么损失,几乎所有的幼鸽都归巢了,哪些是最棒的呢?”如果十只或更多的幼鸽一起归巢,而剩下的也在之后不久成群的到达,这种放飞能不能说明鸽子的质量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通常,我们以鸽子放飞归巢的结果作为评价鸽子的第一标准,但这种标准实际上却有很多问题。举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当一对种鸽的幼鸽,六羽中可能有两羽孤单地呆在鸽舍角落中,而一只经常不归巢,而其它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成绩,这些也可作为我们区分的标准。 但是我也可以举出一些反例,我曾有六羽由一对优良种鸽培育出的幼鸽,其中有三羽经常孤单地在鸽舍中,另外有一羽状态不好,一羽在试飞时走失,最后一羽在试飞后一个星期才归巢,对于我来说这意味着选错了种鸽,可谁想到那最后的一羽成为我以后的“600”,它在十年中赢得了100个奖项,成为最棒的鸽子。 在RV(一个鸽友协会)中没有更好的鸽子,但他们的幼鸽并非一点价值也没有,所以,他们对品系的选择也许是错误的,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遗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很多的这种协会今年运气都不佳,”放飞变得困难重重,许多鸽子迟迟不归巢,由于缺乏对幼鸽培育的经验,有些鸽友,几乎连正确选择的基本知识都不具备。 在选择的过程中,天气和距离是两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同样不可乎视在此之前的换羽状态和强化训练的重要作用。冬季幼鸽同样能够创造出佼人的成绩,其中不乏那些能够很快恢复状态的晚归鸽最终成为最好的鸽子。 人们应该怎样做出决定呢?人们可以仔细的考虑,小心的选择以避免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一个可以使我们的选择不犯错的标准,在我们这个体系中却没有。 比利时的选种体系优势显而易见,但幼鸽中几乎只有冬季幼鸽和早春幼鸽,它们可能都经过强化训练,当年飞行100—300公里甚至更远。 而除此之外,几乎所有来自比利时的鸽子都被淘汰,而真正优秀的鸽子却被排错行,站错队,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很多人喜欢在幼鸽状态好的情况下放飞几倍的距离。通过这种方法来检测它们的速度、毅力和战斗力,也使我们的活动不致变成博彩游戏。 简而言之,如果我们想提高鸽子的选种质量,就必须改变我们过时的僵化的选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