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优势与信鸽育种
2006-01-07 16:26:50
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它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信鸽亲本杂交,杂种第一代在繁殖力、生活力、适应性和品质等方面会出现比其双亲和后代都优越的现象。 一、产生杂种优势的遗传原理 在遗传学上对于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但主要有显性与超显性学说两种。 (一)显性假说。这种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双亲间的显性基因在杂种个体上得到互补的结果。在信鸽细胞内的各对基因中,有的是对信鸽各项综合指标有利的基因,有的则是无益或有害的基因。在信鸽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选择的作用,有害或无益的基因多呈隐性状态存在;而有利基因则多呈显性。对于信鸽某一杂交亲本来说,既有许多优良的显性基因,又有一些不良的隐性基因,并有一定的连锁关系。对于性状不同的亲本来说,它们的基因型则各不相同。假如甲鸽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乙鸽为AAbbCCDD“,它们杂交后的F1代基因型为AaBbCCDdEe,在这五对基因中的四个位点上存在着显性掩盖其隐性的作用,使不良基因得不到表现,而双亲的有利基因得到互补,从而使杂种产生超越双亲的杂种优势(见图1)。 (二)超显性假说。又称为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由于来自于双系的各等位基因在杂种细胞内异质结合的结果。基因型的异质结合,可以增加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杂合基因多的杂种F1优于纯合基因多的双亲。 二、影响杂交优势的因素 从上述杂种优势原理看出,F1杂种优势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以下两方面。 (一)双亲之间遗传差异程度。从显性假说看,双亲之间的显性与隐性基因的相对差别越大,F1有利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就越大,杂种优势就越强;从超显性假说看,双亲之间具有微小差异的等位基因越多,F1各对杂合基因共同作用的遗传效能就越大,杂种优势就越强。 从信鸽育种实践上看,在一定范围内,双亲之间的亲缘关系差异大,其F1的杂种优势就强,反之,杂种优势则较低。 (二)双亲基因型的纯合程度。实践证明,要想使一个优良的杂交鸽发挥最大的竞翔效能,其双亲都必须是纯种才行(这里的纯种是指相对的纯种,而不是绝对的)。如果亲本不纯,F1代就会出现分离,并且竞翔效能下降。所谓纯种,主要是指各对等位基因是纯合的。只有双亲的基因型高度纯合,双亲之间的遗传差异又大,F1的基因型才能达到高度结合,并且高度整齐一致。三、信鸽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信鸽杂交育种实践证明: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 亲本选配首先应确定育种目标,根据育种目标选用恰当的亲本,配成合理的组合,避免育种盲目性。杂交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是: 1.亲本应是优点多,优良性状突出,缺点少,且双亲主要性状的优缺点能够互补。要求亲本间优缺点可以互补,是指亲本之间若干优良性状综合起来能基本上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亲本一方的优点能有效克服对方的缺点。但性状互补是有一定限度的,双亲之一不能有严重的缺点性状,特别是重要性状更不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 2.亲本中要有一个能适应当地条件的鸽种,鸽种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是确保信鸽稳、快的重要因素,而杂交后代能否适应当地条件与亲本的适应性关系很大。根据杂交育种经验,一般以综合性状较好,对当地条件适应性较强的亲本作母本较合适。 3.选用遗传传递力强、且配合力好的鸽子作亲本。培育和实践发现,信鸽优良品种一般是好的亲本,但表现性状好的优良品种不一定都是好的杂交亲本,而有时本身表现并不突出的鸽子却是好亲本,能育出优秀的赛鸽,这就涉及到鸽种的配合力与某一性状的遗传传递力的问题。因此,在选用杂交亲本时,要在根据鸽种本身性状表现优良的基础上,考虑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以及目标性状的遗传传递力。鸽种的一般配合力和优良性状的遗传传递力的好坏或大小要通过杂交后代才能测定,也就是说信鸽后代的表现是检验亲本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