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长距离信鸽冠军-----(彼得·埃恩登的自述)

2005-12-04 12:09:35

我自己没有偏好,关键是对不同鸽子因才施宜过去,我的雌鸽在比赛季节总是呆在鸽巢里。1986年,我第一次按照传统方法来送它们去比赛。这种方法是让它们独居一舍成为寡妇鸽。在一个赛季里当我送它们去比赛的时候,我确定它们用的是第一个鸽巢,在第二次比赛里,用的是第二个鸽巢。所有鸽迷都应自己决定哪种鸽巢的位置最好。总的来说,不同的雌鸽应选择不同的巢位。常有雌鸽在后代出生三四天后状态最好,有的是孵蛋12至14天后状态极佳。还有的是在后代出生后10至14天。我自己没有偏好,关键是对不同鸽子因才施宜。         此法也同样适用于鳏夫鸽。应该根据不同计划来训练它们为长距离比赛作准备。在热身阶段——例如飞行训练中,鳏夫鸽、守巢鸽、寡妇鸽都应该能平安地回到家。苛求它们在飞行训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合理的。尤其是你是在按计划训练鸽子,而计划的目的是让它们在真正的长距离比赛开始时达到最佳状态。这并不是说我的鸽子训练成绩不好,但这个成绩要拿第一名是不太可能的。我认为训练长距离赛鸽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让它们有任何形式的退缩。正规比赛时,记时钟嘀嘀嗒嗒在走,眼看着鸽子回来了,恨不得立刻就把记时钟关掉。鸽子回来的速度很快,此时最危险的是有人伸手去抓它们,或者突然动静很大,以至于使鸽子受到惊吓。鸽子受过一次惊吓,以后的比赛中就会在回家时心存恐惧,停止不前。要是一只鸽子能够很快回来,但却因受过惊吓而迟迟进不了鸽舍,那真是太遗憾了。要是因为这一点而失去进军前十名的机会,简直就是耻辱。想想吧,这可是鸽迷自己一手造成的后果。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急于在短距离赛或冲刺赛中拿一块微不足道的奖牌。 迪奥尼的杨贝尔        杨贝尔来自荷兰的迪奥尼市。1982年他改弦易辙,只引进彼得·埃恩登的鸽子。 七十年代杨贝尔在中距离比赛中曾有过辉煌的战绩。1983年冬天,他与彼得·埃恩登相识,这次会面的结果是杨贝尔决定全部采用埃恩登的鸽子。杨贝尔最老的鸽子是1983年出生的,1984年他开始饲养雌鸽,一切都在彼得的督管之下进行。这俩人达成一个非常成功的协议:杨贝尔依据彼得的方法来工作,1985年杨贝尔把他所有的鸽子都送去参加巴赛罗那的比赛,要是一只鸽子也回不来,他将得到彼得埃恩登在该赛事中送去的所有一岁鸽。要是有十多只鸽子能飞回来,这个协议将自动失效,以后他就继续送这些获得了名次的鸽子去参加比赛。结果,一共有25只鸽子从巴塞罗那飞回来了,所有的名次都是由那些一岁鸽所取得的。这里面没有一只两岁鸽。 他获得了巴塞罗那一岁鸽赛的第一名,所获名次分别如下:地区赛 382羽:7、16、 31、36、37、52、79、83国家赛4505羽:71、151、333、420、588,等等国际赛10760羽:213、454、1095、1418、1816、2948、3103等等国际赛 雌鸽:18、48、248、469、505、597、656        荷兰长距离赛的赛鸽行家认为,这些鸽子已经飞到了极限,按他们的意见,这次比赛已经对这些鸽子的要求过分了。但是1986年杨贝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再次送了一大批鸽(几乎整个鸽舍)去参加巴塞罗那的比赛,结果表明这些鸽子确实是训练有素,方法适当。这次比赛好几只两岁鸽获了奖,它们都是在1985年首次参加比赛的那些鸽子。 医 药        一些鸽子不够健康,我就处死了它们。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样一只鸽子可是花费了我好几千个荷兰盾买来的对于育种鸽和比赛鸽,最好的药物是休息,休息,再休息,此外别无其它。一只刚努力工作过的鸽子更应该休息。经过休息期的调整,它就能恢复精力,迎接新的挑战。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         1981年当我开始致力于长距离比赛的时候,我所遵循的常规方法如下:从不同的鸽舍里买回种鸽,到家后先密切观察它们几个星期,然后进行挑选,这意味着我开始下面将要讲述的步骤。搬迁到另一个鸽舍去的鸽子必须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喂养方式,不同的照料,患不同的疾病。为建立起一个专业长距离赛鸽的鸽舍,我买来的鸽子大多是老鸽,它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换句话来说,它们呆在鸽舍里,一味的意志消沉,怀念故居。根据我的经验,好的长距离赛鸽应具备很多优点,而这些老鸽真是太怯弱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它们来到我的鸽舍时会遇到麻烦。事实如此,那些想家的鸽子要比别的鸽子更容易染病。不同鸽子适应环境所用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当它们显露出患病迹象时,我就决定给它们用药了。我花了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给新买的这些鸽子治病。开始我给它们一定量的药物,以后药量逐渐减少。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如果还有鸽子不能脱离药物恢复健康,那只好被淘汰。         现在我采用另外一种不同的方法。当我从外地买回一只鸽子,我把它与别的鸽子分开。对新鸽子我不给任何药物。首先重要的是我会给它机会来适应我这个新主人和它将面临的新环境。我将这种方法用于鸽舍,因为我的种鸽是不携带病菌的。现在,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我都会邀请罗伯·侯克斯特拉来参观指导我的鸽舍。从各个不同的鸽舍里挑出三四只不太健康的鸽子,涂上颜料,并仔细检查它们的食物。过去几年中,罗伯·侯克斯特拉从来没有在那些已经适应了新环境的鸽子身上找到任何病菌。         他们没有耐心回过头来说种鸽,除个别例外,它们也需要检查身体。你能猜到1985年发生了什么吗?我把84年年底买来的两只雄鸽和两只雌鸽放在一起,经过罗伯·侯克斯特拉检查发现,这两只雌鸽均安然无恙。新来的两只雄鸽,一只生于1984年,另一只生于1976年,彼此都是淡羽色。粗粗看这两只雄鸽都很健康,因此在隔离期的三个星期里没有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罗伯·侯克斯特拉建议我不要给它们任何药物。他说它们需要时间来自我调节,并用一种自然系统方法来恢复身体。         我的幼鸽也不用任何药物。这是因为我从不将任何一只幼鸽送去参赛。幼鸽们应该完全依靠自己来克服生长期的困扰,对它们来说,最有利的是它们自身的抵抗力。不具备此能力的幼鸽,或总是生病的幼鸽,一律被淘汰。第一年刚开始长距离比赛的时候,由于这种严厉的方法我失去了很多鸽子。但是几年之后,不成功的鸽子越来越少了。现在我还常常淘汰一些幼鸽,但数目再也不象我刚开始那样多了。最初只有40%的存活率,现在是80%。对这个比例我非常满意。而且我确信,在将来某个时候,该存活率可达90%。         还有很多幼鸽在专为幼鸽举行的比赛(每年的七月和八月)中飞失。按我的经验,我认为飞失的原因是很多鸽迷采用和我截然相反的方式,他们没有耐心,刚买回一批价格不菲的幼鸽,就立刻着手进行比赛。加上那些鸽医站在一旁,殚精竭虑地给予他们各种指点,给鸽子喂下各种药物。在鸽迷心中,“成功”是个具有魔力的字眼,成功来得越早越好。1986年9月,作为一次尝试,我也送幼鸽去参加三个比赛,很让我惊奇的是,它们成功了。平均有55羽幼鸽参加比赛,比赛结束之后,飞失了两只。         我照料一岁鸽也是用这种方式:不给药,也不给维生素。要是它不能存活,那只能怨自己不走运,因为我会将它们毫不留情地淘汰。对老鸽也是如此。直到现在我对这种方法还很满意,因为我用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我的顶尖种鸽或赛鸽在某个时候偶染小恙时,我当然也会执行这种严格审查,不过我不会让那些活过5岁的或更老的顶尖鸽轻易死去。说到这种自然选择的方式,我要强调的一点是:为了长距离比赛,挑选种鸽务必要采用这种自然的方法,越接近自然越好。信鸽运动中的医疗监督还在襁褓之中,从长远来看,这种医疗手段也只能如此,成不了气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