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飞心得
2011-12-06 15:41:49
家飞心得
今天偶看到几篇文章,都是涉及幼鸽开家的,他们不敢清晨家飞,在换羽期关棚15天,让其度过“危险期”。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损失,避免幼鸽游棚。看完后,我内心感概无穷,这样断送了赛鸽选手的争冠机率,也不能引导鸽主纠偏,为此撰文,望各位参考!
谈谈我的幼鸽家飞情形吧。
我的幼鸽在20天就断乳,移入幼鸽棚,幼鸽棚放足清水和小粒幼鸽饲料。不用担心幼鸽的成长和健康,在现今激烈的幼鸽赛制下,必须争分夺秒,培育早熟鸽型是关键。此外,亲鸽不至于太劳累,保护种鸽素质;第三便于亲和工作开展。幼鸽头一天和次日不思饮食,但静静卧着休息,你必须保持其安宁的环境,不致其感到安全威胁,消耗能量,出现应激反应,会影响体质,甚至得病。第三天下午,幼鸽开始尝试吃食,吃了几粒后,有味道,便狼吞虎咽了,根本不用顾虑人工追喂问题,不会浪费时间。
实践证明,我这样做收到好的效果。同样这样做,幼鸽自己采食,成熟更快,长得壮,不比亲鸽哺得少,同时亲鸽得到良好休养,不致消耗体力,过于劳累。自己采食几天后,开始亲和,也不会怕主人了。而且比窠巢里的幼鸽,翅翼发育得更好,更早学会了飞上栖架。家飞可早日开展。
幼鸽棚可以环视鸽棚四周,30日龄,幼鸽已熟悉内外环境,在棚内飞上飞下,懂得听主人信号。甚至会争食,拍打、啄主人的手。
第34天做家飞第一天,幼鸽此时出棚,探头探脑的,到了棚外,马上飞回棚顶,围绕着晒棚周围跳上跳下。要做必要的亲和及引导入棚。
第二天幼鸽做老样子动作,但有个别幼鸽飞到鸽棚旁边的高处,其他即跟着飞上去,在上面凝望远方四周,五分钟后偶尔围绕高处落脚点做短暂打圈几圈,。应该是在熟悉落脚点踏不踏实。此时呼唤进棚。
第三天放鸽笼一开,没有在鸽棚四周闲庭漫步,而是直接飞上高处,过一会儿就起飞了,开始正常家飞。
第四天放鸽笼门一开,已迫不及待,从出笼没有再飞上高处——“中转站”,而是直接飞抵天空,真正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家飞。
幼鸽家飞,我都是安排上午清晨家飞的。养鸽十三年来就丢过十一羽,有一年丢得最多 ---- 两羽(家飞时丢失的数量统计。路训作自然淘汰的,不在此列)。而本鸽棚每年培育的赛鸽幼鸽健将有一百七十余羽(当然不全部参赛),可见游棚率还是极低的。
幼鸽家飞也有跟随老鸽家飞的,但老鸽飞远时,他们并不会跟过去,而是“兵分两路”,先行回来,在鸽棚附近家飞,然后落定进棚。并没有鸽友所说的情况——跟丢了。
我想一是鸽子品质问题,二是素质问题——聪明;三是亲和做得不够,四是赛鸽落脚点应控制在1-2处,即棚-天-棚或棚-天-落脚点-棚,绝对不允许有两个以上落脚点,这样易游棚。而且比赛进棚不快。不良习惯要想办法纠正,否则后悔莫及!
家飞半个月后开始5KM、10KM、20KM、40KM、60KM四方逐一放飞,注意是四方放飞、逐一放飞(间隔7分钟一只),每次都要登记做分析。这样做鸽子成长快,熟悉运输笼、熟悉主人目的,变得心智聪明,其他就要靠种性和身体素质了。
赛鸽归巢路线在球体上描绘出的线,总是向一个点集聚,所以短距离四方勤训是根基,根基扎实了再往赛线方向上延长距离,在更大的范围内,赛鸽定向将更准确、更快,所以鸽人要勤快,又不得操之过急。据了解,台湾海翔的当年幼鸽,在决赛前的路训达到100多次,甚至有的人达到200次(以短距离路训代替家飞)。
所以在换羽期关棚,贻误了训练良机,鸽主可能亲和做得不够,或鸽种有问题,或爆棚造成游棚。实在惋惜!
借此撰文,望对初学者有帮助,也希望更多的鸽友参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