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赛鸽事业的开拓者李梅龄

2006-01-06 9:44:21

中国赛鸽事业的开拓者李梅龄
20世纪20至30年代,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业凋敝、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在满目疮夷的艰难时世,有两条红线特别显得引人注日:一条是仁人志士爱国救亡行动;男一条是备行各业弘扬民族精神的举措。尤其表现在信鸽竞翔中外较真的“白热化”。在上海信鸽竞技场上,骤然演绎出令华人振奋和战胜洋人强豪的一曲凯歌。这曲凯歌的演奏者是中国李梅龄。
1928年的秋日,夕阳西下,风,染黄了植物的色彩,预示着收获硕果的季节降临。金黄色的余晖撒向东方的大都市——上海,使错落有致的楼房披上了耐人寻味、温暖色调的目。一位“四十不惑”的中年汉子踏着碎步,在波涛翻滚的黄浦江边不停地徘徊。他走得较慢,仿佛在回味着自己迈出的每一步。他微微翘起头,面对挂着外国旗的洋轮,内心升腾起冲撞不息的疑问:为什么中国会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洋人欺凌?为什么连信鸽竞翔会出现“白克系”、“洛根系”的洋名鸽凯旋而归?这位敦实强壮、漫步前行的中国人是谁?他就是李梅龄。李梅龄是何许人也?1888年10月30日,他出生在中国的广东梅县,自幼聪慧好学,喜爱鸽子。由于他的天赋与勤奋,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系,完成学业后又取得“德国医学博士”学位,可谓功成名就。他开始回到广东行医,而后又来到上海“治病救人”,他的医术和为人得到当地人们普遍的认同和称赞。在那平静、富裕、舒适的日子里,恰似一条行驶在风平浪静江河里的船,那么顺畅,那么惬意,那么幽然自得……但是,缺乏生命激流荡涤和缺少生活挑战冲击的李梅龄,无论如何不能长期忍受!而少年时代爱鸽,养鸽的欲望被再度激活,恰如干柴遇到烈火那样,内心涌动着养鸽、赛鸽的激情,这种激情直指当时上海滩外国赛鸽名家。“书生意气,欲洋人试比高”,李梅龄期盼通过赛鸽这一“和平渠道”,以图弘扬中国人的骨气。那时的上海,已由700年前的小县城蹒跚起步似地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西方文明的染指,促使上海成为近代迅速崛起的大城市,也成为中国现代赛鸽发源地。由于李梅龄的学识功底和精通德文的缘故,他早就托人从西方引进信鸽科学饲养,训放、育种的理论书籍,在钻研了德文版《信鸽饲养法》的基础上豁然开朗。他坚信“变则通,通则久”的变革理念.承认中国的“淞江灰”、“紫金”、“白砂”已然落伍于世,作为一位“重起炉灶”的养鸽者,欲想在赛鸽竞技场上永葆勃勃生机,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断输入新鲜血液。“赛鸽先强种,引种须一流”的强烈愿望在李梅龄的心中油然而生。1930年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在翻滚的江面上行驶着一条德国轮船,这条外轮从德国开出,驶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即将抵达上海。当初显上海城市轮廓时,旅客们纷纷走出船仓,来到甲板上欣赏粼粼波光衬托下的“东方巴黎——上海。只见有位肤色黝黑的印度藉水手,仍在船仓里为鸽子添食加水。究其原委,那是李梅龄委托当时任德国公使馆领事的内弟所为,引进世界优秀种鸽,为中国信鸽腾飞所用。据有关信息、史料介绍,这批种鸽共1O羽,价格令人咋舌.每对种鸽977银圆,另加上运费、保险费每对150银圆,总计5635银圆,这在当时可以开一家相当规模的商店。这些种鸽有比利时的“密勒系”、“麻尔系”、“伟奇系”、“克伦巴系”、“固耐系”、“威克特系”,还含有德国军用鸽血系;其中9羽是雨点鸽,深雨点、中雨点、淡雨点都有,1羽是绛鸽;它们中大多数是曾在当地1000公里比赛中获得1、2、3名的直子,有1羽曾荣获欧洲冠军。据当时比利时《鸽报》报道:1羽欧洲冠军鸽为李梅龄博士购得,云云。李梅龄是科学养鸽智慧家。首先,他偕同黄钟、郭子颐、欧阳惠民、陈其惠等人于1930年加入了由洋人控制的上海信鸽俱乐部;而后在“配对、选择、训放”方面下功夫。因此,李梅龄在上海鸽界出尽头,比如:1932年“746”荣获幼鸽竞翔常州冠军,1933年“2006”荣获竞翔南京冠军,1934年“759”荣获竞翔济南冠军。在其它赛事中,他也佳绩叠出、摘金夺银。一向自以为是、恃物自傲的美国强豪巴斯固尔、英国强豪杰克逊等并不介意,妄图组织一次信鸽远程竟翔,以挫华人的锐气。1935年的夏季,拉开了竞翔天津赛(6月9日)的帷幕。这是一次特殊的比赛,首次远程竞翔,空距长达93O公里。是一次高难度的比赛,半途泰山的阻隔,还有鹰隼的追击;具有国际比赛的因索,有世界上10多种信鸽名系,在大对决.还有中、美、英赛鸽高手同场竞技。最后决赛共有52羽信鸽。为此,上海《申报》在1935年6月13日报道:标题是“天津六百英里竟翔记”。《申报》描写到:“上海信鸽会此次举行六百英里竟翔,为该会历届以来最长距离之大竞翔,各会员皆努力以达到此目的。中国航空公司用飞机输送,于星期天上午5时放出,共计信鸽52羽之多。是日放出天晴,直至山东方面,据天文台报告,有强猛风力,天气恶劣,放当天不能归还,翌日只有李梅龄博士之鸽,首先到上海。然只一羽,此鸽同去年济南竟翔时,亦是第一列者,登录号为759号码。”是役李梅龄荣获冠军、亚军、季军、殿军、5名。英国杰克逊的“自克系”仅得了第6名。这则喜讯如长翅膀那样飞到全国千家万户,国人看了扬眉吐气、精神振奋;洋人见后只得承认事实、心悦诚服。甚至连上海信鸽协会会长也让位于李梅龄!在李梅龄组织和倡导下,上海信鸽竞翔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在30年代、40年代(抗战除外)乃至解放后功勋显著。李 梅龄培育的信鸽被中国广大鸽友爱称为“李鸟”,“李鸟”成为爱鸽者追求和仰慕的优秀品种,“李鸟”也成为推动中国赛鸽发展主要根基之一,至今仍有不少优秀赛鸽身内流淌着“李鸟”的“一滴血”。李梅 龄育鸽和赛鸽精神永远活在中国鸽人的心中…1972年1月19日,李梅龄在“文革”中带着无限的遗憾——与世长辞。回顾李梅龄的一生,更多的人不是在回味他精湛的医术,而是在回味他赛鸽、育鸽的一生。仍有不少经验和创举值得新世纪广大鸽友借鉴与学习。1果断引种。作为中国现代“养鸽之父”的李梅龄能从实际出发,既承认当时中国信鸽的落后现状,又能果断从国外引进优秀信鸽品种,这种举措只能说明一个简明的道理养鸽须强种。这样,万丈高楼才能从平地起。2.定向培育。在李梅龄心中,引种仅仅是手段,引进外国的好东西仅仅是开始,关键是把外国的好东西“中国化”。培育信鸽是智慧和科学的联合体,事梅龄做到了,他培育的“李鸟”优秀的遗传和卓越的赛绩证明了这一点。3.“李梅龄现象”。在积穷积弱的中国,出现李梅龄信鸽战胜外国强豪的事实,被称之为“李梅龄现象”。“李梅龄现象”在中国鸽界值得推崇与弘扬,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鸽界还是各行各业,让行动和业绩说话,弘扬民族精神,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具有跨越鸽界和超越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 信鸽饲养之二 信鸽饲养之三 信鸽饲养之四 信鸽饲养之五 信鸽饲养之六 信鸽饲养之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