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与竞翔(2)
2006-12-09 16:19:54
作出与竞翔(2)
任何血统的鸽子都有其独特的体型特征。对于某血统的鸽子来说,具有某种特征就可能生出性能优异的后代,或出现了某种特征就可能飞出好成绩,这些都是事实。我们对自己饲养的鸽子必须了如指掌,也只有长年饲养、放飞某系鸽子才能对其特征体会入微。无论东洋或西洋,选鸽时最有发言权的就是鸽舍的主人。仅凭一知半解或自己的喜好而引进了一堆次品,这样的事例在鸽界多得不胜枚举。 养鸽新手在选鸽时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鸽子脖子上面的部分,这是不对的,因为鸽子不是凭着头脸飞翔。有个来访的美国鸽友竭力想说明此意,用一张纸遮住鸽子照片的头部后对我说,“必须这样挑选鸽子”。他说得完全正确。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国外著名鸽系的特征。 以奥佩尔系为主流的鸽子如果骨骼粗大,就是走了样。因为该系鸽的特点是骨骼细弱,以至于饲养者总希望其骨骼再强韧些。奥佩尔鸽的前三根主翼羽是一般长的,该系中飞出好成绩的鸽子大多具有这个特征。奥佩尔鸽的羽翼十分完美,这大概就是它们擅长飞恶劣天气的动力之源。 罗宾逊系鸽身体比例非常匀称,羽色中白斑多的鸽子往往能飞出惊人的成绩。 艾扎克逊系中偶尔会出现巧克力色的鸽子,这种羽色的鸽子是公认的最佳种鸽。该系鸽还会出现眼圈为红色的,这也是优秀种鸽的特征。 罗根系的主流鸽大多身体比例欠佳,而出成绩的也正是这样的鸽子。例如马扎莱拉鸽舍的著名种鸽“特瓦伊莱特号”龙骨特别深,在体型上令人无法恭维。 英国许多著名的赛绩鸽都有这个缺点,曾经取得过惊人赛绩的“兰卡莎.罗兹号”也不例外,这恐怕是由于英国的远程鸽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罗根系的影响。 含有司达莎血统的比利时鸽,例如戈兰的鸽子和柯布的鸽子,一般龙骨都比较深,而且略有骨骼粗大的感觉。 狄尔巴鸽的腰部不够粗壮,上手持握时会给人一种“缺点什么”的感觉。然而,越是这样的鸽子越可能飞出成绩。 从整体上看,比利时鸽比英国鸽的体型好,接近所谓标准体态的鸽子更多。在性能方面,英国的鸽子耐受恶劣天气的能力普遍较强,比利时的鸽子大多速度较快。这大概也与它们不同的体型特征有关。羽毛细密的鸽子在比利时较为多见,例如凡布利安那鸽就明显地具有此特征,这也是烈日地区晚熟鸽的共同特点。这种鸽子在年轻时能放到近、中距离,要等到完全成熟之后才能放远程。 关于什么体型的鸽子更擅于飞翔的问题,应该说并非没有标准,可以认为身体比例好的鸽子更理想。只是不能仅仅看到这一点,还应对鸽子的血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熟知哪些血统的鸽子出现怎样的特征便可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尤其对本鸽舍使用的系统必须深入细致的了解,才能够目的明确地育种作鸽。必要时可以多做记录,统计什么体型的鸽子出成绩多,对赛绩鸽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等。鸽子在成长发育中会出现许多惊人的变化,其过程也会因血统而异。 综上所述,研究鸽子的体型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持握各种鸽子,体会不同系统的鸽子在体型上的差异,随着感性认识的积累逐渐领悟优秀赛鸽的特点。相信经过长期努力,大家一定能提高自己在体型方面鉴别赛鸽的能力。 对种鸽再研究 在年轻鸽赛全部结束的时候,应当对过去一年的竞翔成绩进行回顾和分析。我们是在有限的鸽舍空间内饲养数量有限的种鸽,并要用它们生出的后代放飞自己的梦想。假如饲养了一对平庸种鸽,也要付出同样的精力,它们生出的多羽后代也要占据宝贵的空间。在长年累月的训养之后,我们把平庸选手送上赛场而面对颗粒无收的结果时,只能感到莫大的失落。对于这种情形,难道不值得深刻反省么?可是,不少养鸽人对选手鸽出赛不归已经变得迟钝,常常只是失望地说一句“又丢了”便不了了之。 现在日本鸽界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必须对自己饲养的种鸽和赛鸽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支精锐鸽队就不可能在竞翔中取胜。一年的赛事结束之时,正是我们分析思考、作出决断的时机。应该认真反思,目前使用的种鸽是否妥当,用它们作出的选手是否值得我们充分信赖。其实,在引进种鸽之初我们就思考过这些问题,正因为坚信其肯定能为本鸽舍生出未来的冠军,才日复一日地精心管理,对它们呵护有加。 那么,结果又如何呢?我在每年冬季都要对这一年作出小鸽的成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在养鸽过程中享受的乐趣之一。对作出鸽的总羽数、雌雄各自的羽数、参加训赛的羽数、获奖鸽及失踪鸽的羽数等加以分析,就不难看出是否达到了自己当初尝试的作出目的。根据赛绩对作出效果进行判断时,评价的标准非常重要。 首先要注意的是对竞翔成绩的看法。假如选手鸽飞出了好成绩,尤其是接连飞出成绩,答案当然只有一个,问题是赛绩不佳时能否立即得出否定的答案。选手鸽归巢速度慢时,需要对慢的原因加以分析。例如换羽的状态如何、主翼羽有无脱落?健康状态如何?在舍内的生活情况如何,精神状态是否平和稳定?这些都要考虑到。对失踪的鸽子我们往往倾向于否定,但它们可能在归巢途中丧命于猛禽之口,也可能为躲避危险冲入密林或撞上障碍物,因受伤而失去了归巢能力,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对失踪的事实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鸽子性能不好。 我的想法是归巢的鸽子好,在恶劣天气中较快飞归的鸽子更好,但是对失踪鸽不能一概否定。另外,假如一对种鸽所生的多羽选手鸽全部失踪,那么失踪的羽数越多越可以肯定这个配对有问题。例如,将A配对生的一羽选手鸽在训练后送去参赛、B配对的送三羽、C配对的送五羽。如果这些选手鸽全部失踪,ABC三组配对中最差的当然是C配对、其次是B配对。对于A配对,却不能因一羽子代鸽失踪便认定其不好。 还应考虑到比赛时的天气情况。大家都知道,天气的好坏对鸽子能否归巢影响甚大,在恶劣天气中飞归的鸽子,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血统固有的耐坏天的能力。即能归巢的鸽子得到了这方面性能的遗传。因此,对某一地区或赛线上选手鸽的归巢率,要结合天气及鸽种综合评判。对速度也应该这么看,鸽子利用顺风疾飞本领的高下、在逆风中穿梭能力的强弱,都与其血统的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种鸽的健康状况也可能是造成小鸽的失踪的原因,这一点非常重要却最容易被忽略。我们往往认为后代不归是种鸽的遗传基因不好,轻易从本质上否定种鸽的性能。其实以我的经验看,种鸽状态不佳是最大的原因之一。所以不要简单地套用孟德尔的学说,应尽量避免仓促地作出结论。大家都知道,选手鸽能否归巢的决定性因素是定向能力的强弱,但定向能力最终要通过能飞越赛线体力来实现。子代鸽的体力与亲鸽的健康有很大关系,因为鸽子的繁殖是从两羽亲鸽性细胞结合并产生分裂增殖开始的。如果亲鸽的状态差、细胞活力不足,其体内分裂的性细胞便缺乏活力,只能产下能力低下的小鸽。因此,在有了好种鸽之后还必须保证其百分之百的健康,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选手鸽。例如,过早起用从国外进口的种鸽进行繁殖,通常是不能作出优秀选手的,因为种鸽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及饲料的变化。进口鸽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种性能,大约是在进口三年之后。另外,用远距离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雌鸽作种时,需要三年以上的恢复期,否则也难以作出具有超凡飞翔能力的选手鸽。也就是说,要在彻底消除比赛的疲劳之后,才可能繁育出身体健全的后代。根据以往的经验,用雄鸽作种时可以不必如此慎重。 另外,亲鸽在繁殖季节的初期身体疲劳较少,生出优秀后代的概率较高。到了后期,由于疲劳积累便难于生出好鸽了。鸽舍整体也是如此,有的鸽舍三月孵化的小鸽好,有的是七月孵化的好,往往出现某个月份孵化的小鸽平均赛绩较高的情况,这也与种鸽的状态有关。一般说来,应当在年初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集中作出小鸽。 确认了种鸽作出效果差、后代不理想时,就应当重新进行种鸽搭配。由于遗传巧合的缘故,雌雄种鸽会出现合配或不合配的情况。有些配对作出的小鸽在性能上会超过双亲,有些则相反。所以,当作出的小鸽表现不佳时,就不要在第二年继续使用原来的种鸽配对。当然,也不能因为一次交配繁殖的失败就把种鸽看死,至少应当把雌雄重新搭配再试一次。对进口的种鸽,尤其是曾经作为选手鸽频繁参赛的鸽子更应如此。 我将在后面介绍如何进行雌雄搭配和怎样挑选种鸽。总而言之,一旦种鸽出了问题我们就将一事无成。所以,要对本棚的种鸽不断进行分析研究,还应当尽量做到每年至少引进一羽异血鸽。我经常对别人说,近亲交配是一种得不偿失、非常危险、近乎徒劳的交配方法。当然,要找到合配的异血并非易事。但从成功概率的角度看,我会毫不犹豫地采用异血交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