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回忆录12
2009-06-15 17:29:36
2007-9-3 来源:赛鸽天地 作者:范兵兵译 浏览:
在众多的养鸽人中,真正能称得上育种家的佼佼者其实并不多。因为“育种”不仅需要饲养很大的羽数,还要求育种人具有极大的忍耐力。詹森兄弟从未奢望别人把自己尊为育种家,但无可否认他们是最优秀的育种家。要当育种家还必须善于淘汰鸽子,因为严酷的近交过程中许多种鸽会失去其育种的价值。对于育种家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经常性的修正与“超越”。所幸养鸽人拥有放飞笼这个法宝,它会给我们提供最宝贵的参考。
近交实践中的退化就是整个群体品质的下降,是明显的倒退。退化是“危险杂种”或变种产生的原因,会使群体中原有的重要基因悄悄地消失。退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时淘汰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注意到某一特性的同时可能会忽视对整体基因的考虑,而造成“劣性基因纯化”的结果。所谓“致命基因”即特定情况下影响极大的基因是存在的,它对杂交建立的鸽系危害最大,有时甚至能引起鸽子的异常死亡。
观赏鸽的培育大多采用彻底的近亲交配,以求大量地育出品质均衡的鸽子。而这种反复近亲获得的纯度竟能够防止退化,说明持续近交也会使某些群体产生对退化的抵抗力,詹森就是一个例子。近交的弊病并不是这种做法本身,而是由不良基因组成的个体的产生。搞近交的目的不是要在原鸽系中积极地引入新的变化,恰恰相反是要防止变化的发生。近交可以在许多方面使特征均衡固定,避免后代的多样性。有鉴别能力的人很容易认出一只或一百只詹森鸽,而别的任何名系在这一点都无法与其相比。在近交开始时,一切都是基因存储中现有的,并不需要加入任何新的基因。不会出现原来没有的或已经消失的东西,例如詹森鸽里绝不可能出现蝴蝶花,用两羽淡色灰鸽也育不出红羽色。
近交的优点是能够很快获得极高的纯度,可以将几羽优良个体的特性分布给整个鸽系。近交的血缘有时相当近,例如全同胞或亲子交配。这样做并非无益,尤其是想用极具价值的个体来建立鸽系、或想“复制”某一杰出鸽子时。许多好鸽育出的后代参差不齐,具有“优势”的种鸽才能将自己的优良品质遗传给大多数后代。今后能否用人工受精来培育鸽子呢?我在三十年前就暗示过其“技术上的可能性”。那也许会是“海尔麦斯方式”,用海氏的名字因为他是最先采用一雄多雌方法育种的人。
与从前相比热衷赛鸽运动的人数是少了,可每年育出的小鸽及参加国家赛和国际赛的总羽数并没有减少。我很赞赏德国的锦标赛等赛事,但仍有几点不甚满意之处。一是七百公里以上的比赛太少,二是年轻鸽参加四百公里以上比赛的机会太少。我希望德国人能参照一下英国的赛马和比利时的赛鸽,了解金钱和赌注对于发展这些运动的重要性,不要止步于业余爱好的水平,那样是创造不出纯粹与美的。
以血统极纯的种鸽为基础,通过淘汰(除此别无他法)去建立自己的鸽系,说来容易做时难。不管你喜欢与否,都不得不对阿连栋克的詹森兄弟表示钦佩。在比利时的酒馆里人们说,“詹森一家屁股上都生出鸽子毛了”。好在杰出的育种家有那么几位就够了,麻烦的工作全都交给他们去干吧。其他人把腰包里的钱攒够了就行,尽可以去买他们的鸽子。除了詹森鸽之外还可以买其“旁系”鸽,例如克拉克、林森博士、迪斯美特、尼克、杨森、布利贝尔克、贝伦特 、阿赫塔曼等。
对绝大多数养鸽人来说,不断引进异血进行杂交是风险最小也是最合理的,这种做法的关键是将不纯性加以掩盖。对出色的育种家来说,如果他们已经完成了卓越基因的储备,近交就是继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如果初学者想搞近交交配,应该以名家多年近交育成的、可以依赖的种鸽为基础、然而他们最初得到的鸽子通常在来源与纯度上都得不到保证,所以能做的事就是尽量少出劣质后代而已。
那些成功的育种家,例如詹森、布利库、奥斯卡、戴扶连特、弗良斯、沃兰斯、希尔维尔、托易、摩利斯、狄尔巴等人,他们的密诀是什么?狄尔巴早在三十五年前就说过:“我只搞近亲交配,但不是亲子间而是半平辈之间的交配。根据我的经验。与外系杂交育出的子代里好鸽仅占百分之十,而近交育出的则能占百分之六十。我经常和饲养本系鸽的朋友交换鸽子,今年还跟贝尔兰吉交换了三十羽小鸽。我也试养一些他系鸽,目的是与本系鸽做能力对比。对于那百分之十杂交育出的好鸽也不轻视,如果它们表现不俗,就再与本系回交吸收进来”。
“退化”并不是一个很明确的概念,它通常让人联想起退化的个体上发生的种种变化。这样的个体与原系标准相比,在精神、肉体、成长与繁殖力上都要差得多,表现为体质虚弱、发育不良、畸形、神经愚钝和繁殖力低下,退化危及到种的延续,生物退化后其劣质后代的数量大增,而且一代比一代严重。
有的种鸽潜存着劣性形质的因素,例如有眼盲的基因。我们把有眼盲基因的设为b,没有的设为B,双亲就是Bb。这样杂交出子一代的基因组合有BB、Bb和bb、其中遗传型为bb的是盲鸽。毫无疑问我们会把bb鸽淘汰掉,只留下BB和Bb。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得知,在子一代中bb不会增加只会减少。用BB配BB绝对不会产生bb,用BB配Bb也不会产生bb,只有Bb配Bb时才可能产生bb鸽,其比例是三羽正常鸽比一羽盲鸽。
假如祖先个体的生殖细胞没有退化带来的变异,其后代也不会发生倒退式的变异,也就是说没有退化的问题。不要轻易使用“退化”这顶帽子,譬如说有b基因的鸽子就极为罕见,因为鸽子是眼睛最棒的飞禽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关心的鸽子这一动物群,尚无危及种系存续的退化问题。我曾多次读到和听到过关于眼盲鸽的议论,但至今还没有亲见其鸽。杜塞(Dusee)有一羽鸽子叫“瞎眼”,它长着山猫般的眼睛,却在五个星期里连续获得圣维仙国家赛和达克斯国家赛两个冠军。
那么到底有没有眼睛差的鸽子呢?回答是“不胜枚举”。即使你专挑瞳孔椭圆、前侧(嘴角侧)虹彩与瞳孔界限分明、虹彩为均匀淡蓝色的鸽子做种,也未必能获得成功,有的子代鸽刚开家就一去不复返了。虽然不能肯定问题出在眼睛上,但经验说明,一定是发生了与退化有关的某些情况。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可以断言,差的鸽子要比好鸽和平庸鸽多得多。
在赛鸽运动中放飞笼是一大法宝,它会为我们严格把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永远把合理淘汰做为第一准则,那么所谓“退化”即劣质后代的增加是不会发生的。赛鸽世界里不光有退化的“程度”,还有相反的“程度”,那就是“再生”。有时某一种系会自发地“改良”,对此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解释,只能做些遗传方面的假设。
范兵兵译自日本《爱鸽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