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

2006-06-24 21:42:42

文/赵兴海   记得《中华信鸽》第二期高芝泉先生在〈〈接收日俘军鸽的经过〉〉一文,详尽描述了他接受日军军鸽的经过。其中一段印象很深:我方人员要求日军交出“鸽子亲代记录”时,死不甘心的日军毫不隐讳地说:毁了,你们自己去摸索吧。文中将这喻为缴枪不缴子弹。这个比喻毫不夸张,弄不清血缘,就意味着失去了“根”,意味着面临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摸索过程。   什么是“根”?它不能理解为一般意义的一只鸽或一滴血,应是经过若干代科学提纯.优选.再提纯直至定型的一个族系。外型相近,内在基因相似,最终集中体现到独有的性格特征上,体现在稳定的遗传性能上,因而靠某个单体是很难实现的。   为什么“根”是如此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太多的“想不到”,一些鸽友名不见经传,偶然跑出突出成绩,不但自己想不到,大家感叹的同样是“想不到”。还有一些鸽友急于改良品种,却不重视血统的纯度,只看赛绩,追着冠军跑,结果越追越杂,原来的优势很快就消失了。这就是鸽子没有“根”,没有纯正的优良品系,即使是冠军加冠军也难以与冠军划等号,有“根”或无“根”是必然与偶然地关系。   如何能够把“根”留住?就象种麦子,买一次麦种,年年丰收是不太现实的需要优选,需要复壮。鸽子也一样,通过一只或几只优异单体,定向培育,围绕.增强一种明显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耐心培养。不管适应长途.短途还是耐雨雾,淘汰不适的,选择优异的。通过同代近亲.庶兄庶妹等办法进行提纯。掺入旁系时,同样需要纯度高,且无太多劣质基因的品系。不少名系,无不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培育。我国广大鸽友,大部分走引入的捷径,重点应保住已取得的优秀特征,其方法与培育良种相仿,只不过是无需作太大的改良,因而变得容易得多,周期也短些,经过努力不难做到。苗正固然重要,把“根”留住更重要。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