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的运动细胞值
2007-05-05 19:58:06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高王宏先生谈论信鸽的一段视频,讲的是詹森鸽子的特点以及在配对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到的一些问题。其中涉及到怎么样从羽色和眼沙去判断詹森鸽子的特点,适应什么的天气,速度怎么样等等。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高先生谈到的关于信鸽的运动细胞值。
高先生讲的意思是:圈养的鸽子运动细胞值为零,如果圈养的鸽子配圈养的鸽子,子代放飞效果不是很好,获得大奖的希望比较小。比赛当中,飞冠军的鸽子或者名次比较好的鸽子运动细胞值比较高,这样的鸽子互配的话,生出的小鸽子比较好动,放到两三百公里就容易丢。就像我们说有些小孩子好动。高先生还说,用运动细胞值高的鸽子配运动细胞值为零的圈养鸽子,子代一般更好飞,更容易飞出好成绩。
那么什么是运动细胞值呢?所谓运动细胞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人的运动积极性及运动量。运动影响细胞因子的程度依赖于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以及机体的训练水平等因素。圈养的鸽子受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的控制,所以,高先生把圈养鸽子的运动细胞值归为零。比赛中飞冠军的鸽子运动细胞值视为100。
运动细胞值为零的鸽子互配作出的子代,其运动细胞值不会很高,所以,圈养的鸽子繁殖出的子代成绩一般飞得不会很好。但如果用这个具备一定运动细胞值的子代再配圈养的鸽子或者其他的鸽子,其下代的运动细胞值就大大的提高了,这个时候你甚至可以把你的大奖赛环给套上去。
比赛中获得冠军的鸽子其运动细胞值非常高。如果用冠军鸽配冠军鸽,其子代的运动细胞值很难再提高了,甚至在训放的过程当中还会丢失,这就是为什么冠军鸽配冠军鸽不一定出好成绩。
高先生的这套理论到底对还是不对,这个有待于我们大家自己去检验。就我本棚的鸽子来说,有些事实也正如高先生所言。
我曾经引进过很多种鸽,圈养了2-3年,可是子代成绩不尽人意。后来由于鸽舍的原因,导致种鸽都逃了出去,幸好种鸽已经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并没有飞走。这些种鸽就这样开家成功,我也让它们天天在外面飞。可是接下来孵出的子代却飞得比以前要好得多,子代的归巢率也大大提高。当然,除了种鸽可以在外面飞,其他饲料等等各方面跟以前管理一模一样。圈养鸽的孙代也如高先生说的一样,比子代飞得更出色。我的这种经历不正印证了高先生的那套理论?
我这里不是要讨论高先生的这套理论是对还是错,我只是把自己的经历用事实摆在大家眼前,希望大家自己都可以去体会验证。信鸽归巢,说法各异。磁场论、太阳论、眼睛论等等,可以说至今都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去摸索,找到符合自己的实用的竞赛技巧。
文章说得不到位的对方望大家见谅,所谓有意见就有争论,有争论才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