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大力倡导千公里以上级别比赛

2007-03-12 10:17:24

      近期从网上得知南京正在筹办千公里公棚赛、湖北成功地举办了当年千公里幼鸽赛,深感千公里以上级别信鸽赛,正越来越被有识之士重视,我们相信中远程信鸽比赛的春天终将到来。   无可否认信鸽短程赛由于竞争激烈、刺激、可观赏性、商业抄作等因素,正越来越受到广大信鸽爱好者的追捧,各地500公里以下级别比赛的分速越来越快,500公里当日归比例也越来越高,年比赛次数、参加羽数、获奖鸽奖金总额也越来越高,这表征了我国信鸽运动水平正逐步提高,是好事!但无可否认,近几年的比赛中也显现了信鸽比赛受气候和外界自然条件影响也越来越大,500公里比赛因外界自然条件影响造成归巢率急剧下降甚至全军覆没惨剧,时有发生,恶劣条件归巢情况大不如从前,这反映了信鸽总体定向水平的下降。   相信广大鸽友都参加过500公里以下短程赛,看过公棚预赛和决赛,体会到短程赛归巢时分秒必争的激动,也注意到短程赛信鸽归巢时批效应(一批一批集团性归巢),归巢前名次多数是体质健壮的外血或掺有外血的国血鸽,一但天气不好掉的也首先是这些前名次鸽,伯马时有所闻,一人或数人包揽所有奖金己不是新闻,这实际应该是信鸽总体定向水平下降的具体体现。我们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短程比赛中有相当一部分获奖鸽是跟班马,它不是靠自己独立的定向能力飞完全程而是依靠信鸽趋众效应飞完大部分行程,依靠自己的充沛体力在最终获得好赛绩的,而这种赛绩鸽往往又被引种者看好高价买回作种,这样造成整体定向水平下降现状。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正积极倡导中远程信鸽赛,中远程信鸽赛特别是千公里以上级别信鸽赛,极少数信鸽能当日归,即使当日归也没有集团效应,多数信鸽必须在外宿夜,独立生存能力和独立定向能力必然要经受短程赛所不能比似的考验,血统因素在中远程比赛中影响比赛成绩显的更为突出,也有利于信鸽竞翔水平和定向水平的提高。   我国国土辽阔,多年来在信鸽爱好者不懈努力下,各地都摸索出适合本地条件的远程黄金赛线,培育出不少优良品种,不可否认引进外血鸽有我国自己培养的品种不可比似的特点,但我国远程血统优良品种也有外血鸽难以超越的长处,两者的结合就是我国赶超世界水平的制高点,而千公里比赛是目前最佳的切入点。   倡导千公里以上比赛,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集中表现为:信鸽过夜防作弊问题;奖金偏低问题;竞翔公正性问题,有些问题短程赛也存在,针对信鸽过夜,中国信鸽协会推出了防作弊环,针对竞翔公正性问题,南京正试行和筹建完全按中信鸽有关规定规范化的千公里公棚,只要中国信鸽协会积极倡导千公里以上级别信鸽赛,相信其他问题也能够解决。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