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鸽
2010-12-04 18:18:55
羽毛
赛鸽显露在体表的羽毛分为廓羽和动力羽两类。廓羽是覆盖全身的羽毛,动力羽特指产生动力的翼羽和尾羽。
对廓羽的要求是每片羽毛排列有序,整体顺滑有光泽,手感不蓬松但须柔软有弹性,羽毛的羽屑(也称“鸽粉”,是羽毛上定期脱落的微粒,有助于羽毛保持清洁和整齐,也见于鹭和鹦鹉等其它鸟类)丰富。状态良好的廓羽十分有利于赛鸽在飞行中的抗风、防雨和保温。绝大多数的赛鸽羽毛在体表形成溜滑的流线型,个别品系在额、颈等部位有耸起或卷曲的羽毛,如果其它部位的羽毛扭曲、耸立则不可取,可能是遗传上的变异所致。羽毛发育异常往往是机能异常的伴生现象,于玩赏鸽尚可,于赛鸽则不可取。
翼羽构成了翅膀的主要部分,而翅膀对于赛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翼羽可分为初级飞羽、次级飞羽、覆羽和小翼羽四部分。初级飞羽着生在第二、三指骨上,每侧共有10枚,(偶有11枚的,被称为“十一根条”。)由内侧向外依次记数,是鸽子主要的飞翔用羽,尤其是*近翼尖的第8、9、10三枚最长的羽毛,与飞行效率的关系最大,俗称“将军条”。
次级飞羽着生在桡骨上,共12枚,短于初级飞羽,各羽的长度大致相等,计数时按由外向内的顺序。
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构成了翅的形状,狭长的翅适合翱翔,对远程有利;短圆的翅属力量型,飞速快而不持久,对短途飞行有利。与别种鸟相比,鸽子的翅长短适中,很适合在多种气象条件下飞行,属于善飞的种类。就赛鸽的情况看,如果羽毛中心轴条柔韧有弹性,羽片致密不易裂开,各飞羽的着生间距相等,翅膀完全伸展时整体完整无缺刻便是符合要求的。参赛期间的赛鸽飞羽不能有丝毫缺损,否则定影响成绩。
赛鸽的覆羽被很形象地称作“雨蓬”,由前至后,由小到大依次覆盖着四排瓦状的羽毛,分别是小覆羽、中覆羽、大覆羽和主覆羽。覆羽构成翅膀前缘和上表面的流线型,便于气流顺畅通过翼表面。当然,覆羽不只是形状象雨蓬,在遇到不太猛烈的风雨时,也有一定的遮挡作用,覆羽排列越紧凑整齐,作用就越明显。
小翼羽着生在第一指骨上,短小而硬,在善于翱翔的种类中,起到防止空气扰流,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赛鸽的小翼羽不算发达,在飞翔中起的作用不大。
赛鸽的尾羽共有12枚,在飞行时控制升降和拐弯,展开如扇,叠起如一羽。理想的鸽尾不宜太长,鸽子敛翅时,尾尖超出翼尖2。5厘米者为过长。尾羽的羽轴以坚韧者为佳,在强气流下不易变形,可保证飞行的灵巧。鸽友在鉴鸽时常会持鸽在手,尾羽往下压或微微上扬者较好,尾羽散开如扇的则较差。这是多年来取得的经验,颇为准确,但个中的缘由却不甚明了。
腿脚
赛鸽的腿脚对飞行的影响似乎不大,但是比较讲究的养鸽家仍对其有自己的标准。脚太大太小、太高太矮都不好,而大小高矮都是相对的,其实只要与身体协调,外观无弯趾、残趾就算合格。还有种评价腿脚高矮的方法是:观察由鸽眼至鸽尾的直线是否与水平面呈40~50度角,脚太短的小于此角度,脚太长的则会大于此角度。从侧面看正常站立的腿脚应略有蹲踞的架势,脚胫与地面也有一定的角度。大多数国内鸽迷偏爱短脚,从整个鸟族的情形看,腿脚较小的种类大多善飞,因此这样的选择或许有一定的道理。
神情和姿态
在评定一羽鸽子的优劣时,其实我们首先观察到的是它的神态。只有机警灵活、气度高傲、举止悠闲,在鸽群中显得出众的个体才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鸽子是一种有领域性的、比较好斗的鸟。在群养时,总有部分鸽子处于优势地位:它们吃东西优先,所占的巢格位置是最好的,就连平时站立休息的栖架也总是居高临下。这样的赛鸽各方面的素质都较好,身体健壮,自信心强,争强好胜,往往是比赛出成绩的好苗子。
好鸽子不会轻易被陌生人捉拿,它们对外界的反应比普通的鸽子敏感得多,这是野外飞行必备的素质。同时优秀的赛鸽胆子又比较大,黑夜、雨天等不利气候下仍敢飞翔,碰到蛇、鼠有时还敢于驱逐。由于管理理念的不同,欧美的养鸽者喜欢“乖”的鸽子,国内的赛鸽迷则偏爱“凶”的鸽子,分析起来皆有道理。国内民众“以人为本”的观念由来已久,善待动物(自家养的动物除外)尚未成为全体民众的自觉行为,所以对陌生人没有戒心的鸽子被捕杀或游棚时被截留的机率更大;国外的鸽迷很多地会从赛鸽的心理需求出发,觉得时时警惕的鸽子受的压力大,容易患病和受伤,对外界没有太多戒心的鸽子才更健康,利于飞出好成绩。观念的不同是出于各自的需要,能够从国外得到养鸽资料的朋友要考虑国情的因素,尤其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上不可照搬异邦的做法。
从姿态上看,雄鸽就该有典型的“雄相”:昂首阔步、鸣声宏亮、胆大敢为;雌鸽要有典型的“雌相”:文静敏感,脾气温和,恋窝性好。神情如雄鸽的雌鸽恋巢性差,神情如雌鸽的雄鸽体质常孱弱,都不是用于竞翔的材料,用来做种亦不理想,因为性别与行为错位的鸽子不可能把良好的性状传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