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陶德尧
2011-03-18 19:41:26
壬年一个冬日的夜晚,笔者骑车来到延安中路632弄,只见橙黄色路灯下守候着一位头发灰白的长者,因光线不清故未看清是何人,只能按图索骥在寻找居住在12号陶先生。这位长者正是陶先生,他说:“天冷灯暗怕来访者走弯路,故在此等候”。此时,我心头一热,仿佛一股暖流注入心田。
进入陶先生的住宅,只见卧室两旁堆满了书籍,一问才知他于1935年出生,1955年交通大学毕业,时至67岁。对于满屋飘着文人书香的氛围,使我深切地感到他的内在功力:一位高智商的育鸽家。
由于鸽的缘故,牵连出鸽的话题,顿时使俩人的心理距离接近了。陶先生说:“他50年正式养鸽,51年加入中国上海信鸽会,当时由鸽界前辈丁培兴先生办理的入会手续。”谈到这些如烟的往事,使陶先生略显兴奋,双颊露出红晕,两眼炯炯闪光,以鸽论鸽的话匣子便一下子打开了。
陶先生养鸽出道早,这是缘于他养鸽后即踏入了当时上海滩鸽界的高层次圈子,即与李梅龄、夏永齐、孙柏棠、周鼎元等赫赫有名的养鸽家交往甚密;同时,受到李梅龄嫡传(这是李梅龄儿子与陶是同岁的原因):反映在“交配、引进、繁殖”诸方面。李梅龄是位医学博士,中国著名的养鸽家,在指导陶先生的过程中,强调要有长远考虑的眼光,选择有血统品系的种鸽作种,千万不要轻率引进杂交鸽,不要乱用这类鸽子,这样才能不走弯路。在信鸽竞翔中,一方面应运用杂交技术,培育夺冠的赛鸽,因为飞得好的信鸽大都是杂交鸽;另一方面光靠杂交的赛绩鸽作种繁殖,会使子代出现赛绩不佳(李梅龄“759”天津冠军,就是德国种与英国种的杂交子代,其子代无优异表现),甚至“颗粒无收”。特别要防止杂交再杂交,这是一条死胡同。在引进外血种精时,赞成引进母鸽,主要防止自己原有体系种精的混杂(外血种母可控制,若引进外血种公可能骑野雄,造成血系的走样)。可见,李梅龄博士对育种的高见与规范,直到与今日仍被陶先生称之为“经典育种”理念。
陶先生开始养的是“李种”、“黄种”,后又转养上海李大信引进的“勃力考克斯”、蓝青霖从国外带进的“司达沙”,并依靠同种交配和杂交选择的方式,使陶先生在上海鸽界竞翔中咤叱风云、如日中天。据云南个旧信鸽协会出版的有关资料计:从1956年至1983年(66年至68年因“文革”使上海市信鸽停赛),曾荣获上海市放飞蚌埠、镇江、德州、常州、商丘等地荣获冠军;放飞北京(3次)、西安、洛阳等千公里远程赛事荣获前10名多项;放飞兰州(空距1700km)、玉门(空距2300km),西宁(空距1900km),张掖(共4次,空距2040km)荣获超远程赛事高位入赏。1983年12月至2001年5月赴美国任联合防御公司高级机械设计师、计算和辅助设计和制造专家,惜别赛鸽与上海鸽界,于他于鸽皆是一大损失。2001年5月,陶先生在美国退休后,即带上自己精选的种鸽,义无反顾地重返上海,建棚重续赛鸽之梦,并于2001年秋荣获上海市特比环510km汽车大奖赛(5579羽)季军;2002年秋荣获东方国际公棚赛460km第5名。真可谓“一别鸽界二十年,如今东山又再起”,从中可窥见陶先生的功力。
陶先生回顾往日,铭记着自己心血结晶的象征,那就是他的两员战将。第一羽是59中国-234,绛黄雄,这是一羽久经赛场并为陶先生屡建奇功的战将,显示出其高速归巢与百折不挠的秉性。这羽绛雄曾荣获上海市徐州6名、蚌埠亚军、青岛季军,直至放飞德州,绛雄成为“全军覆没”的唯一幸存者,成为上海市伯马冠军,如今细细品味,若运用此类秉性的后代,打多关赛该多让人放心呢!第二羽是佩戴双环的雨点,一环是60上海-879;另一环是60中国-60409,淡雨点黄雄,在1962年上海、和平、沪西三鸽会联合竞翔中荣获潼关(空距1110km)9名;后仅休息9天,又参加中国信鸽协会竞翔西安(空距1250km)12名,创造了当时同一信鸽在10天内两次竞翔远程共2350km,并荣获高位名次的记录。这种水平,即使在如今鸽质提升的背景下,也是很难争取到的!
走进陶先生的育鸽心灵, 亦能审视出其主要的理想和操作方式,他是一个集宏大与精细于一体的上海鸽界先驱者,用他的话表述概括,体现为一是养鸽要确定自己的思想,然后来定出合适的目标,那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条件和财力,选择有血统的品系鸽为种精,表现在赛程上为超远程、远程,还是近程为主,并且通过自己育种、训放和竞翔的努力,以争取冠军为最高目标;二是采取环环相扣的训养方式,既做到观察记录为基础,又做到好中选优并近亲提纯高水平,逐年形成自己的主力血系;三是崇尚“自然主义”养鸽法,不提倡给信鸽喂兴奋剂类的药,相信信鸽的本身实力与意志,针对赛鸽疲劳,要求鸽主对赛鸽给予充分的休息,休息是消除疲劳的唯一法宝;四是对近年幼鸽短程大赛,主张适度训练,体现在幼鸽出棚后可在附近放飞4-5次,增强幼鸽出棚的经验和预防游棚,幼鸽在大赛训放前,自己在100km内训放7-8次,主要训练幼鸽的强化定向和解决标志性适应记忆问题。最后,陶先生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省市信鸽协会须加强信鸽科研,特别在育种方面须进行实验,克服凭主观而误入育鸽盲区的问题;创设一些“公平竞争”的赛事,能否做到某个赛事以每户确定数(2羽或5羽)参加,防止大户“以多取胜”;国内是否也能建立特供工薪鸽友的鸽药厂,这种市场还小呢!建议医生出身的鸽友(大陆花1500-2000元就能购置设备)兼做信鸽检查的医生,通过验喉、擦肛、脚上抽滴血等方式收费验鸽,这样能帮助鸽友早发现毛病,对症下药,又不使病鸽误入训放笼中,感染其它信鸽,还能开设信鸽防病治病门诊。“一石三鸟”,何乐不为呢?讲到此,陶先生就以美国徐先生(南京铁道医学院毕业,在美养鸽)为例,加以佐证。
感受陶德尧,就是与一位养鸽智者在亲密接触。陶先生曾撰写、编著、编译有《科学养鸽法》、《信鸽眼睛的秘密》、《赛鸽》等专著,实为使人觉察到是一位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相融得尚好的鸽人,他把自己挚爱信鸽的情愫完全注入整个生命之中,这就是陶德尧留给当今中国鸽界和中国鸽友最难能可贵的一笔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