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比的訣竅3
2011-03-01 19:28:33
特別處理
當幼鸽套上腳環後,就成為將來幼鸽特比的選手,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必須特別照顧其飲食。種鸽每天最少餵五次飼料,採用少量多餐法餵飽幼鸽後,每四小時提供兩粒“愛鴿磷酸鈣”與“鴿力精”營養藥品,並加一槍經煮沸後放涼的水,使其消化吸收速度加快,並可加大其嗉囊的飼料容量。對於是一職業的賽鸽家,必定每四、五個小時便注意種鸽的餵育情形,或提供加量的吸水性較強的豆類飼料。其目的在於使幼鸽的體型有所變化,以適應將來訓練之體魄。紅士與礦士石為補助消化,占有很重要的角色,故每天必須投餵三至五粒,大小如花生米或尾指節一般大小。
光合作用
雛鸽在長粗毛時,身體必然有隨時變化的情形,因為鸽子的成長速度是前一天的一倍。我們必須將它與石膏皿一起拿出來在外面曬太陽。一可殺菌除濕防止長體外寄生虫,並可借陽光之力,幫助雛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二來可使幼鸽眼精中的感光細胞,提早成熟,增進鸽眼對光線變化的適應能力,每天約大實施兩三次,每次視陽光的強弱與天氣溫度,再定時間為佳。早上約十至二十分鐘,傍晚與早上略同。開始做的前一兩天,時間最好短一些,而後漸漸加長。如果曬功足幼鸽出巢時,鸽眼已經可以清楚的分辨出彩虹底色。
提早出巢
歐洲不少強豪,皆主張幼鸽要在十七、八天左右出巢,冬天約廿天出巢。可是經過多年來的統計,大約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鸽友皆採用順其自然的方法,約廿七、八天左右。真是愛之深;其害亦深。所以幼比必須採用最優良的方法,在十七、八天就出巢。假如有人說這是不可能的事,那就可以說他養鸽子還早著呢!相對的如不能使到提早出巢,一百天大的幼鸽參加比賽,豈不是更不可能嗎?他跟人家參賽,只不過是僅問參加,不想入賞罷了!
很多鸽友皆認為,幼鸽提早出巢在十七、八天左右,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為了使這些人信服,特說明鸽子一生的生態問題:在人類尚未以鸽為樂或注視附近的野鸽生活形態時,不難得悉,當幼鸽在十四、五天大時,便開始喜歡移動位置,由於其巢穴通常築於高地,因此便不少幼鴿就此脫離種鸽而獨立生活。假如因此死亡,相信今天我們也就沒有鸽子可供比賽娛樂了!而脫離種鸽的幼野鸽,在沒有人如此的善待與提供飼料飲水的情況下,它們還是非常堅強地靠土壞過活。
當然有人會反問,種鸽會飛下來繼續餵食幼鸽。這當然不是不可能的問題,野鸽子也是群居生活,故在同一個時間中,必然會有很多的幼鸽集結在一齊求食,這樣種鸽必然會有煩厭心理,毅然離去而成自然斷食。另外這些種鸽在這段時日內,也必定會再次下蛋孵卵,更無心去照顧這失落的新生代幼鸽;終就這些幼鸽並非因此而全部消亡,反而活生的飛到各處去求食,過著另一面繁衍的工作。欧洲很多人也采用这种自然方法,任由几只种鸽去喂好几十羽的幼鸽,造成幼鸽绝大部份的幼鸽主条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