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比的訣竅 4
2011-03-01 19:29:41
附帶訓練
幼鸽大約在十三、四天時,借著晒大陽的機會,利用這段時間順便做入舍訓練、飲水訓練、認識四周環境與跳下訓練等等。假如它能直接跑入巢房則是更佳的行為,但以絕不能立即將它再放出為要。當幼鸽要隔離前勢必要將它們全部置於一舍,讓其試著進食一兩天。由於本性所驅,幼鸽必須很快就適應一切訓練與改變後的新環境。附帶訓練有助於提早獨立,,一定要切切實實地去使好它。利用幼鸽的附帶訓練,不及可節省你的訓練時間,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加速換毛
良好的幼鸽餵育技術,通常會使幼鸽出巢時,胸毛綠亮無比。但是這些發亮的胸毛,可能會在幼鸽起飛後十幾天就褪色了。因此須在幼鸽起飛兩三天後,將這些幼選手水後再施放出舍,以增加其飛其飛行重量負擔,提高羽毛清潔,使毛細收收縮,必能加速換毛。最好能在大晴天分早、午、晚三次,並加強玉米與礦物質或磷酸鈣,使其褪長一致,在不知不覺中換亮羽毛,因為新的羽毛軸儲存的磷質較密。磷質則為翅膀擺動時關節與與關節間的潤滑油。
細菌防法
雖然在選配种鸽時已經使好防治工作,但幼鸽在出巢獨立時,難色也會感染一些細菌,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幼鸽本身,再使一次良好的防治工作,尤其在幼鸽進行大量退毛前,先進行健康檢查,如糞便是否正常等化驗工作,並投與適量的藥物,最好由專家來協助一次。鸽子本身的高體溫有助於抗菌,假如又有良好的藥物配合,必然可以達到免疫情形。勸期的訓練課程完全依賴健康情形來決定何時開始實施。細菌最活躍的時刻,就是鴿子身體最虛弱的階最。
鸽舍木板上加三分夾板
為了不讓細菌在鴿舍內繼續的感染下去,除了必要的消毒工作外,最好在地板上再加一片三分的三合板。一方面方便鸽舍的清理,另一方面在下一季新選手鸽上來前,可將這些老三分夾板換新,並可清理一下夾縫中的塵埃。換新夾板時最好應採不同之方向上釘固定。夾板不但平坦好清理,加上吸水性強,偶而用清水清洗一下鸽舍,也比較容易快速的乾燥。平常因它的吸水性強,鴿舍內的鸽糞也不會有黏黏的,鴿舍溼度太高比較容易感染疾病與加速細菌的繁殖作用。
幼鸽辨向訓練
幼鸽起飛約一星期後,便開始會有合群舍外飛翔的情形,此時鸽主應將它們帶出約半公里或數公里的地點放飛。最好每天在一公里一地點放飛,待幼鸽在舍外飛翔完阱,入舍進食後,休息約一小時後實施,分四個方向。待數次群放之後,再實施雙羽或單羽訓練,務必讓幼鸽在鴿舍的四周方向,有良好的辨別能力,以奠定將來的基礎訓練之根基。辨別訓練的好處在於選手鸽有沖翔性,只要選手鸽看到鸽舍必然會俯沖而下,直落入鸽舍。如果我們沒有做這項訓練而讓這些幼鸽每天在舍外自由的盤旋飛翔,則幼鸽自小就有依賴性,缺乏獨立應變與作戰能,便有群飛群栖的可能。
訓練距離
一般人主張遠飛一次,勝過慢磨十天,然而幼鸽的體尚未完全發育健全,假如采取急速的遠距離訓練,必然會影響幼鸽的發育,造成不良的後果諸如:羽毛不退換,體型變小、體重不增、體身不支等。將來的成續勢必大受影響。假如是一羽成鸽的話,實施長距離的訓練,較能有良好的成就。為了做了使幼鸽體魄有良好的成就,故必須采取群體飛翔施放為要,每次增加的距離依前次距離做適度的調整。並注意在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做訓練,以增加其視野擴張。並可接受不同方向相等距離的直飛能力。
例:七月一日發售腳環,於十月十日比賽,共有八十四天,即有訓練總距離可達二千公里以上。當然其中難免有參插公訓與資格賽,而破壞了這個訓練計,但只要按步就班的去實施,就不必去管他什麼訓,任由鴿會去安排,屆時交鸽便罷!
飼料儘量採用幼鸽饲料
假如長途訓練或比賽中,飼主可將第二天參加羽數的食量飼料,每羽25-35公克,約一手掌大的量抓一把。十羽就抓十把的飼料,將它全部洗淨並用冷開水泡起來,水與飼料齊泡滿即可。最好能放在電冰箱的冷藏室,千萬不可放在冷凍室,以免結冰不好處理。第二天鸽子回來前將它取出,放入漏網台斗中將水份濾乾,等鸽子回來時就可以直接供食。當然在平時就要先行使用幾次,以免第一次使用本方法,造成鸽群因飼料潮濕而拒食。經過泡水的幼鸽飼料可幫助鸽群,在激烈運動後的消化器官,對鸽子恢復體力有極大的幫助,不論你投什麼藥品絕對不比這招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