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公棚翠枫园
2006-11-28 14:25:12
作者 周真龙
在西天边际已经没有了一抹红韵。 从贵州翠枫园赛鸽公棚参观归来,与王公思山、石公梅岭同辇。王公不胜酒力, 车行不久便鼾声如雷了。 石公乘“国酒茅台之兴”诙谐道:“雷鸣雨大,安全第一吆!” “放心吧”我说,“没有长途快速稳定归巢的基因, 短途训放还是不成问题的”。我们会心一笑。 我和思山因鸽成为挚友。他随祖父去台湾, 现经营服装设计,生意红火。鸽子在台飞得有名 , 但为人低调。相处多回 , 从没听他讲自己的鸽好。每年都回大陆几次,每次相见我们都必“酒前看鸽”,且要酒喝够,鸽看完。 至于石梅南,曾十年同窗。后来他考入北京大学专攻历史 , 毕业后在北京一家社科所工作。年纪青青,著述颇丰,《夜郎史前制考》己出了 18 卷 , 引出业界反响强烈。记得中学时 , 此公就以思想深刻、见地过人 , 敏学思辩、勤奋动脑著称 , 一时成为佼佼者 ,严老师就料定此生日后必成大器。这些年来,仗着出国讲学、考察、参观等优势,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去过多次,每去必访名师论名鸽 ,收获不小,令我嫉妒,有时私下开他玩笑:“是历史学家还是养鸽专家?” 他也不回避,直打直告诉你“鱼与熊掌都要”。再问,便答“鸽子第一”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在鸽子中玩的文化人。当然,说归说 , 对于鸽子要么不发言,只要一开口 , 总会有高明见解让你不服不行。 今天的参观,石梅南似有反常 , 一上车就在不停的感叹,他到底又发现了什么 ? 如此值得感叹连连呢 ? 他一发叹 , 我就不停地想。车水马龙 , 街灯灿烂 , 进城了。王公又情不自禁 , 自言自语:“ 真是了不起 ! 果然了不起呀!” “有什么了得起了不起的呢?鸽友相逢, 忙乎一周,劳累一周, 难得有空 ,忙里偷闲,邀约一块 ,或打牌、或下棋 ,或品茗论鸽 ,尽管自在 ,想玩就玩 ,想说就说。但说去说来鸽子是大伙永远论不完的语题” 我说 ,石公也说。 “非也,非也”王公此时说。我俩就干脆静下心来 ,且听高论。 我深知他做学问、写文章是大手笔,鸽坛也是新秀,今又有美酒助兴,难得天时地利人和。谁知他话匣一开, 情绪激昂,直言直语道来:“感叹有五”—— 一是敏者行为。 他说:翠枫园离市区不到10 里,与贵阳市新区咫尺之隔,紧紧相邻,交通通信方便,又相依避暑休闲山庄,衣食住行样样方便,处处绿树成荫,奇花异石相间成趣,如诗如画,在众多公棚中实为罕见。尤其是四周地势低平,唯中间秀峰独挺,山头浑圆丰满,刚好一个公棚地势,恰如“天鹅之卵,实乃风水宝地!我正欲要讨教”风水“ 一说时,他早已口占一绝,随之咏出: 四周低平露翠园, 孤峰秀丽可擎天。 姜公曾识真龙地, 紫气东来满人间。
“好诗!”我二人异口同声。是啊,不管什么风水不风水,就养鸽子而言,必须追求一个优美颐人的环境,才能栓鸽心、留鸽人、盛鸽事。公棚修建于居高临下之地,大有一览无余之势 , 爱鸽进出起降,无遮无绊,无挡无拦,不论幼鸽开家上房、成鸽竞翔归来,目标明确耀眼。见话语投机,王思山也说出了自己的高见。一唱一和 ,他俩这样一说,我仿佛明白了许多,难怪据说第一届许多鸽友由于盼公棚、想公棚把在家上房多天的主力鸽都送到翠枫园,却能万无一失顺利开家参赛,我就闷心问自己,想这真是托于“风水宝地、真龙气脉”之福了? 二是智者行为。 石公继续:姜军先生是鸽友们称道的黔中鸽坛新三面红旗之一,三、五年中以仅有的 5 羽鸽子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优秀品系“军中鹰”赛鸽 , 迄今为止,贵州省信鸽协会一共举行了 5 届全省赛,姜军连续多次包揽前10名。打仗争克敌制胜或可无所不用其极, 养鸽又不同打仗可拼“人海战术”。试想,如果一个指挥官一个班一个排都指挥不灵,休想指挥更大的战斗!作为鸽人,连有限的几羽鸽子都了解的不深不透,那么多上几十几百羽时,更是无能为力了。因为种鸽多了,每对鸽子只能是草草简单地出上一对半对,而除去各种预外原因,所得到的结论几乎等于零 , 一羽飞不好便动摇,二羽再不好就肯定。要知道,世界名鸽都是在百羽中才选出一二的精品。反而要是在有限的经过反复挑选的鸽子中反反复复作育,配对的机会多,出的后代鸽也多,同一生产线的“品牌”多,在放翔中检验的机会就更多,哪种配对成功,哪种不成功,谁行谁不行,明明白白。 姜军先生还深知在信鸽竞翔中打“鸽海战术”。100 羽虽然丢了 99 羽 ,但有一羽是冠军或亚军。他尤为重视靠得住的连续多次多羽多地区气候都飞得好的鸽子作种,这实在是一种高明之举。讲精养,不仅是数量减少,更重要的是质量提升。种质不好 ,少到一羽二羽更是灾难 , 因为连侥幸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要是真正的优良品种 ,由于种鸽的定型定性 , 加上科学的作育技巧,使得全棚鸽子整体实力提升 ,几乎个个一样。这就是“龙生一个坐云下,猪生十个入圈难”。 “军中鹰”的鸽子在幼鸽时很特别,即使全部灰色,灰羽尖上总是降色镶边,像是红色染料在打底,只有到成鸽时才漫漫翻变,可见其巧妙非同一般。 三是勇者行为。 提起贵州,人们会马上想起两个成语:夜郎自大和黔驴技穷。两个成语像两块无形的巨石压得贵州人喘不过气来,石梅岭先生据理申辩,发誓要为此翻案,他说夜郎自大是史学家的笔误,先不说司马迁写《史记》,明明白白指出“西南数国夜郎为首”,不是最大国,想必也不会是小国,既不是小国必有大志向。司马迁作为一代史学泰斗不会这样糊涂。再说“自大”,自然有自信之志 , 凡立大志者无不是自信在前,没有自信“大志”是空话!“自大”也是大志的陈垫 ,“夜郎与汉熟大 ?”也反映了贵州人的务实坦白!至于黔驴技穷 ,说明贵州人实实在在的秉性、忍性、刚性,有一招一技都要尽力去拼搏,技法穷尽了自然要冒险,要创新,决不会坐以待毙。伟大的毛泽东先生就告诫“大老虎不要小瞧贵州驴子”。姜军等不正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么 ? 翠枫园公棚不但投资规模宏大,而且建设速度之快,从报批手续到正式集鸽不到两个月,在台湾和大陆都是少见的。不但心存大志,敢为勇者先,作为夜朗山里的鸽友,他是第一个把赛鸽触角摸及南非太阳城的人,他于 2005 年选送 3 羽军中鹰爱鸽参加南非赛,清棚时只剩一羽, 足环 “CHN2005-23-058919”,总共 4000 多羽来自全世界的一流名鸽 , 共计飞完 16 次,他的这羽鸽子分别获国内排名第6、2、7、20、12、28、117、12名;国际排名第 69、32、49、150、241、128、176、353、71、738 等名次 , 总决赛 632 公里 , 获 727 名。这个成绩是没有夺得冠军,但一羽幼鸽异国他乡不畏群雄,当许多鸽子抛尸沙场 , 一去不返时,还能坚持到最后,证明了它的实力依然存在。为此 , 正像国际执法仲裁 JKS 先生讲的姜军虽没有赢得冠军,但他得到了比冠军更宝贵的东西,让世界的人们开始注意贵州。古人云:“有朝一日同风起,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有如此鸿鹄大志,只要再加把油,我想冠军离他一定不会太远了! 四是成者行为。 古往今来 ,但凡成功者无不是注重发挥集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他山之石而攻玉”。姜军养鸽时间虽然不长,在经历了一阵失败后,他“三顾茅庐”请“卧龙”出山,与朱玉忠先生共同培养“军忠鹰”鸽系 ,在鸽界成为携手并进、精诚合作的典范。朱玉忠养鸽出道较早,是黔中有名的作育大师,鉴鸽识鸽颇有功底,尤其是种鸽的挑选配对十之八九都获得成功,姜军少年壮志,思想活跃,敢拼敢放,加之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二人扭成一股绳正好各扬其长,优势互补,如虎添翼,当他们用“沪西金公” 配“飞瀑靓女”一举育出 30 多羽冠军、亚军鸽后,鸽人无不大加称赞,拍手叫绝。但是也正如同行们所说:纵观他们的喜人赛绩,与其说是鸽子黄金配对 ,还不如说是人的黄金组合。没有朱玉忠,姜军还得在曲折中摸索,没有姜军呢?朱玉忠不会这样光茫四射!这都是内行人所作出的结论。相比之下 ,这种成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现在不少人手里都有好鸽子,也独具个人优势,但是不会象发现超级鸽子那样发现合作伙伴,以开放的心胸,广集搏纳,搞强强合作,扬长避短,固强补弱,得到一羽鸽子固步自封,自我束缚 , 放不开手脚导致路越走越窄、寸步难行。为此 ,王思山先生深有体会回忆起自己的服装成功之事,他说当初空有一门手艺,变不成市场效益等于没有,后来现实敲醒他找投资伙伴,终于和一位姓郑的先生一拍即合,现在台海他的服装生意不数一也数二,合作使他尝到了甜头,所以连它的鸽子也是与他人合棚饲养的。每年大赛都有好的名次。因此,可不可以说:在某种情况下,合作就是成功,精诚合作,也是一条养鸽经验之说。 五是奇者行为。 在翠枫园姜军的荣誉室里,我们不但观赏了各种各样的信鸽杂志,还有他和朱玉忠先生精心培育的“军中鹰”名鸽系列照片、各类制作优美典雅的奖杯奖状,我们更注重把心思放在了认真翻阅他俩所有名鸽的历年竞翔成绩,最终不难发现,其每一羽鸽子不但飞有惊人的战绩,而且多年来常常是大满贯。 在姜军眼里,一羽鸽子某次比赛飞冠军没有什么了不起,那凭的也许只是一种所谓的运气、巧合 , 一时发挥了。因而夺冠。比如同时飞在前面的是 3 羽鸽,但是别人的两羽刚好遇上鹞子追杀或人为枪击 , 那么可能是鹞子或人枪杀了本来应得冠军,也可能是天公帮助了冠军,冲在前面刚好碰上冰雹 , 后面的却躲过了。或者自己其他方面比别人 的运气好,困此,他不会将没有十分把握的鸽子用来作种,无论你外表怎么漂亮,也不论你是出自什么了不起的名家名血。即便是冠军配,都要再用心思,再实践。有人得了冠军后就将其关进了牢笼 , 终身不赛,姜军不会这样做,他的许多冠军鸽幼鸽夺冠后,一直要参赛到四岁五岁,才会移作种鸽,为此他说:也许这样是残酷无情一点,也许这样会有很大风险,但无限风光只是在险峰。也只有这样才能百炼成钢,詹森家的旷世名鸽“019”飞了 18 次冠军 ,可谓“千难万险虽辛苦 ,淘尽狂砂始到金 ”正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车终于到站了,送走二位嘉宾。但我要说,今天是幸运的,不但参观了翠枫园,而且长了见识,特别是听了两位先生的如此叹谓。真乃君一席话 , 胜读十年书。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那个机敏过人,才思过人的同窗身边。但我也会永远记住王公的“感事呈翠枫园” 发自心里的感叹也许就是一首最美的无题诗,不管是绝句或是自由体、精彩就好,当爱鸽归与不归时,我们不也是忍不住大发心里的感叹么! 通联 : 贵阳市宝山北路 133 号武警总队组织处周真龙 邮编 :5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