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赛鸽历史(一)
2005-09-14 20:05:56
台湾光复以来,除了各项建设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外,赛鸽活动的进展迅速更是有目共睹的。台湾养鸽赛鸽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可也不短自1930年起民间的传书鸽竞赛,至今不过六、七十年,但今日台湾竞赛激烈的程度却也不输他国。话说当时民间养鸽比赛的风气随着1940年二次大战开打,也暂时中止,战时岛内粮食短缺,日方又正值军用通讯鸽的需求量大增,于是以米粮来换取台湾民间养鸽者的幼鸽。 同时间,台湾也开始引进日本的铭血。由于早期饲鸽的风气起源于新竹、台南、屏东等地区,鸽系的引进自然也从这些地区展开先锋。新竹地区最早引进大江(奥斯曼)和吉川鸽系,代表人物有陈顺良、郑鉴先生;台南地区则有许焕堂、黄文长、施有政和曾人卿先生等,自新竹引进以上两大鸽系;屏东、林边地区则有并河靖、关口龙雄及小松、锦龟系等,代表人物有罗万成和陈敏生先生,此外军鸽一系则是由日本南部伯爵自欧陆购回,并礼聘请教练培育成的「南部鸽系」。 当时的传信鸽多属大型鸽、鼻瘤、眼眶大而明显,颈长、脚高、尾翼也长,体重大约十四两,站立时呈立体三角形,在那时候尤其喜欢「铁板翼」,主翼先端没有开岔如W字型者,且羽翼既长且硬,被视为可耐恶劣天候。而军队中的鸽子并且清一色为暗灰色,原因是日本军方认为白色或浅色的鸽子在执行任务时易受到敌人或猛禽的攻击。这些军鸽在战后除部分被中国防卫司令部接收外,多数都流至民间,这些军鸽加上战前的基础鸽系,以及战后复苏陆续引进的欧美名鸽,重新启动了赛鸽的风潮。 这股风潮形成的原因之一,战后解甲返乡的年轻人增多,直接促使养鸽人口的增加,人数一多,鸽会的组织就逐渐成型,首先是台北地区的许多前辈整合促成台湾省军鸽教养会,分北、中、南三个分会,当时比赛的盛况已有「全民日报」的媒体随之报导,1958年改名为台湾省军鸽协会,台湾的第一本鸽刊「台湾鸽讯季刊」也产生了。这时期的鸽会组织架构已然确立,能成功动员南北的养鸽人士,举办的比赛已有岛内两关赛和越海比赛的成绩,到了1960年依照「动员戡乱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开放为人民团体,原军鸽协会的成员分别成立台湾省信鸽协会和中华民国赛鸽协会,养鸽风气逐步开放。其后,人民团体组织法废除,更促成台湾各地鸽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台湾鸽界自此步入全盛时期,鸽赛的制度亦自此越趋复杂,相关产业也跟着发展起来。
《以上之内容取自系统所罗门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