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听泉论鸽:寻找放不掉的品系
2011-06-22 9:52:16
前段时间鸽友老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老徐不过60出头,也算自幼爱鸽,先后养过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玉门、张掖、煌源鸟,后来一棚吴淞也是上海老汪张掖七名及朱礼平等老血统的后代。前些年有缘一起喝茶,常听老徐回忆90年代末那段快乐岁月。1994年起成都的各类大奖赛开始流行,到了97、98年左右,台鸽普及外血日盛;到了秋季,大凡这个时节,是300-400公里比赛高峰期。千万别小看四川盆地的秋末初冬,大雾时常弥漫在川北丘陵山区一线。而爱坐飞机的人都能感受到,每年这个时节四川的机场因大雾短暂关闭算是家常便饭。
老徐在茶桌上常品味自己那个时代用吴淞尖子交配台鸽的后代,大都出成中雨点圆头短嘴,每每交上50元的参赛费,去赌400公里,冠军3000元,尾奖200元的“蜀中经典”秋赛。一旦司放当日大雾锁天,再加上有点毛毛细雨,老徐的麻鸽子常能当天傍晚归来,最坏也是第二日一早见鸽。虽时隔多年,谈起那些还一头秃毛的换羽秋鸽,老徐笑得那样的灿烂。在那个光荣品系和最佳配方存在的时代,一个秋赛季下来飞五六个高位名次,赢几千元奖金,对老徐来说是很平常之事。
等回忆再来时,已经时隔数年。这路品系那个配方估计到了阳光明媚的春天却留给老徐好多失望;再到后来,做出的几羽悍将都先后“落马”,老徐的“破雾品系”再没能重现,数年后连种鸽也转让他人,直到告别也再没遇上这样的鸽子。
对于处在西南山区盆地的赛鸽运动,秋天是很迷茫的季节,放鸽子很有点“靠天吃饭”撞运气的成分。多少年来,“伯马赛”一只不归,公棚还没到预赛就放得丢盔弃甲的实例比比皆是。山区的人就羡慕平原的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一马平川。但如果你不看天气预报,不信科学机制,哪怕就一场中距离赛,哪怕你有几千只装车,要飞得披头散发,也并非遥远。天气是变化莫测的,但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我国的天气预报水平明显还算领先。鸽子是血肉之躯,究竟凭什么在判断方向飞回家园,至今还是未解之谜。到今天为止我们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太阳天,无风或微风,能见度高,湿度低,气温不超过30°,这些应该是比赛正常分速的基本条件。如果处于变天气候环境下,阴冷,阴雨,大风,高温高湿,大雨滂沱,要想出正常成绩,就是赌运气。乌云压境,阴风习习是赛鸽大忌,这样的天家飞的鸽子就是几分钟,更何况数百公里赛程。
遇到坏天,秋赛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多人开始怀念老品系,怀念那些曾经不容易放掉的晴天“拖拉机”。其实,天底下没有放不掉的品系;关键是你要在什么天气状况下比赛。天气变幻莫测,赛鸽更是深不可测,而把握赛鸽运动的人,本应该是有知识有文化能读懂看懂想到的。这点都做不到,再伟大的品系,再顶峰的状态,再高水平的种养训能力,在错误开笼的那一刻,都统统清零。放掉这些鸽子的,不是天,而是人。
老徐遇到了一个绝佳的时代,老品系尚存,新种已涌现;在300公里盆地丘陵山区的穿雾赛中收获了几个满满的赛季。老徐无疑也是幸运的,在有生之年的最后几个年头,居然用那路“破雾系”的一羽后辈小母,用58天飞下成都2007年2000公里的亚军。要知道,从2008年开始,成都再没见到一只这个距离的鸽子。
人生旅途如此短暂,赛鸽之路更是艰辛,相信我们的老徐来生若再赛鸽,定不会再找那路“放不掉”快速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