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训放及状态调整

2005-09-01 9:03:35

 在鸽子成长过程中,一岁以内的训练是基础,上路之初遭遇挫折会给赛鸽未来的性能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无论季节和距离远近,我都选择好天气进行幼鸽训放,有时还在鸽群中掺入两岁左右的成鸽作为向导。我的鸽舍位于河流纵横稻田遍布的长野平原,在秋季每逢寒流到来,气温与水温之差很容易形成雾气,为了避开雾天我总是将幼鸽训放的开始时间推迟一个月。由于只在好天放飞,我的鸽子经过十多次私训几乎不掉,随后参加鸽会集中训放时幼鸽的损失率只是其他鸽舍的一半。             拥有了层面雄厚的选手鸽群,还必须随时对鸽子的状态进行观察和调整。去年500公里赛事结束到700公里赛事集鸽相隔十二天,我先把鸽舍关闭让归巢选手静养五天,然后让它们水浴、家飞并仔细观察其状态。当时鸽子显得十分疲劳,鸽舍管理人认为从家飞状况看后面的比赛希望不大了。但是到700公里集鸽前几天,鸽子已经能够持续家飞一个小时左右,而且上手查看发现鸽子大多偏瘦,我感到加大投饵量三、四天之后鸽子将达到良好的应赛状态。这个预想是把鸽子在运往放飞地途中的休息时间估计在内,并基于放飞日将遇到晴好天气的判断。结果不出所料,这些选手在700公里地区N赛中飞出了十分理想的成绩。             1994年春季,有一位京都鸽友在500公里集鸽时来给我帮忙,他持握了将要上笼的选手后说“鸽子可够瘦的”,结果我的“瘦”鸽不但归巢良好而且夺得了综合亚军和第三名。这些经历使我体会到,参加300公里至600公里左右的比赛时,可以将鸽子调整得略轻略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高手之鸽无饱食”。当然,投饵量的调整也不应做得过于偏激急剧。我的鸽子在千公里比赛时要跋涉于艰难的赛线,因此参赛选手非胸凸体满则难以坚持到底,应对这样的比赛我会让鸽子饱食增重以储存足够的能量。             采用分离方法对选手鸽进行管理时,在相同条件下雌鸽爱飞易于调整、雄鸽厌飞易生赘肉。这种现象也是我们评价雌雄之短长的基本点,在今年的千公里比赛中我鸽舍里就是雄鸽表现突出。雌鸽家飞的时间较长,如果出现不肯水浴的现象就是运动过量了,这种状态绝对不适宜参加远距离比赛。而此时如果让其抱卵使脂肪迅速积累,若干天后参赛却往往飞出意外的好成绩。             在半个多世纪的养鸽生涯中我遭逢了种种喜悦与失望,平均五到十年便经历一次重大挫折。然而不间断的观察与分析也使自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应对方法。总之,最基本的做法是经常上手查看鸽子的羽毛、肌肉等,依据本鸽舍具体情况随时对鸽子的状态进行调整。             饲料的调整             我平时只使用标准混合饲料,除鸽子换羽季节外不对饲料进行重大调整。在混合饲料之外我只准备了玉米、麻籽和大麦,在换羽时将种鸽饲料中的大麦控制在两成、选手鸽的控制在一成。换羽对体能的消耗很大,鸽子容易生病,此时我会尽量让鸽子吃饱吃好。我不太重视秋季的400公里幼鸽赛,因此不对投饵量进行刻意调整,只是在鸽子偏瘦时掺入玉米和麻籽以增加饲料中的脂肪成分。             饵量的调整不应机械地定为日粮多少克,而要考虑到鸽子状态、家飞状况、鸽舍环境等诸多因素而定。要通过经常上手检查逐渐地把握本舍鸽子的特点、明确调整的目标。虽然有些鸽子容易发胖而有些容易消瘦,但养鸽人的意识中应当有一个大致标准,例如到集鸽前三天要使鸽群整体达到某种体况及状态。我的基本做法是应赛短、中距离时使鸽子保持较轻体重,应赛长距离时使鸽子肌肉盈实体重增大。出于对营养比例的考虑,我一般尽量控制大麦的使用,只在选手归巢后数天内适当投喂并减少总饵量。一旦判断鸽子已经消除疲劳便恢复使用标准饲料,每逢赛事便大幅度改变饲料的量和质是不妥的。稳健的调整或许不能使选手状态迅速提升,但为了鸽群整体的归巢率我还是避免采取偏激的做法。鸽子体内的脂肪储存主要通过观察脂粉来判断,不过我家鸽子的身上通常脂粉不多,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它们的家飞运动相当不错。             目标的实现             我鸽舍里有一羽赛绩鸽“773”(71KP0773),曾在200、300、500、600公里比赛中夺冠并十多次进入前五名。为了让其再立新功我对它尝试了抱卵应赛方法,结果却飞得一塌糊涂。这个例子说明,分离制或自然制的功效会因鸽子的系统、性能及个体而异,雌雄关系、父爱母爱等并不能使所有的鸽子提高归巢速度。西佛·托依有一羽获得巴塞罗那赛七名的鸽子,他告诉我赛前仅对此W制四岁雄鸽略施小计,用一位新太太替换了它的糟糠之妻。             1998年我鸽舍的选手阵容整齐实力雄厚,便把夺取皇冠奖定为当年的参赛目标。我的主攻方向是地区N赛和CH赛,但由于GN赛的参赛鸽只有一、二百羽,只有获得冠、亚军才能增加点数,于是便决定把有经验的老鸽投入GN赛。结果我在这一年获得了皇冠奖、日本最优秀鸽舍奖、总理大臣奖全国冠军等三大头衔,出色地实现了目标。赛后总结,我感到成功的原因在于天气、运气、恰当的管理以及选手鸽的布阵。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二战后岩田孝七再次从欧美引种时,我们对战前使用外血鸽无功而返的教训记忆犹新,所以从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为能飞600、700公里、归巢性能稳定的远程鸽。从后来岩田系形成发展的过程看,当初孝七的引进方针是正确的。我们用奥佩尔、阿卡迪、西翁、斯达莎等系鸽进行杂交,幸运地获得了777             ×619的黄金配对。             我一直很重视赛绩鸽以及本鸽舍培育的种鸽。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对种鸽的要求过于苛刻。例如“余市王”曾在千公里赛上夺冠,但由于缺乏其他成绩的佐证而未受我重用,后来才发现它与其他综合冠军有着血缘关系。所幸那个时期我鸽舍里有不少出色的综合冠军,用这些鸽子及其平辈进行育种倒也殊途同归。“淑女号”含有四羽综合冠军的血脉,其平辈也十分活跃,我便放心地以其为主线繁衍这路鸽子。在成功与失败交错的过程中,我一直奉行“赛绩主义”并坚信这是正确的育种之路。每当自己认定的种鸽生出了优秀的后代,便会为之浮想联翩怦然心动。             我从孩提时代开始养鸽并毕生热衷此道,是觉得自己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和才能。敏锐的观察力虽然不能以数字体现却对于养鸽人至为重要,如果不能通过鸽子有所感悟,则无论鸽子、鸽舍或养鸽人都将碌碌无成。鸽子入舍时你能否听到其钻进撞门声音的不同?一羽选手归巢时你是否会联想到其平辈的表现?持握鸽子时你能否感觉到其身心状况及内脏功能?这些理解、感知上的细微差异都将导致训养方法的不同。所以,不同鸽友从我这里引进岩田系所繁育后代的鸽质及性能存在很大差异。我与孝七的基础种鸽相同但训养方法各异,也导致在竞翔成绩上哥哥逊于弟弟的结果。赛鸽运动对于养鸽人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我们除了爱好之外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观察思考的综合能力。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本鸽舍的具体特点发现并克服鸽子的弱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赛鸽运动中有所建树.                                                                        岩田诚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