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毛滴虫病防治
2006-03-10 1:10:48
鸽毛滴虫病毛滴虫常寄生在鸽的口腔、咽部、食道、嗉囊和腺胃。本病是临诊上以粘膜形成溃疡为特征的一种消化道原虫病。主要危害幼鸽。成年鸽往往带虫而不表现症状。对鸟类、小鸡、火鸡有易感性。【病原体】毛滴虫呈卵圆形或椭圆形。平均大小为10.5×5.2微米。有四条游离的前鞭毛,波动膜较短。在成年鸽的消化道内带虫而无临诊症状。通过鸽乳哺喂幼鸽而直接传递,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传播。脐部毛滴虫,主要附在鸽巢内的毛滴虫通过尚未闭合的脐孔,进入到鸽的脐部而发病。当饲养管理不善,突然供给低劣饲料,首次换羽等,都可促使本病的加重。 【症状】感染7天后,病鸽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少。张口呼吸,口腔内有浅绿色或浅黄色粘液流出,迅速消瘦。雏鸽脐部皮下形成肿块,一般4~16天内死亡。剖检变化,口腔、食道、嗉囊粘膜上有黄色干酪样坏死病灶,为小点状或融成一片。有时腺胃也出现病变。肝脏硬稍有肿胀,并附有白色或黄色的圆球形病灶。【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处理病鸽和带虫鸽。幼鸽和成年鸽最好分群饲养。在1500毫升的饮水中加入1克碘,让鸽自由饮用(1:l500)。胺基一5一硝基噻唑,每公斤体重28~45毫克,每天分两次灌服,连用7天。甲基一5一硝基咪唑,按O.05%浓度混入饮水中,让其自由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