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2011-11-06 18:28:10
细节决定成败
---- 有感于一次训鸽失败的体会
操鸽竞翔如何获得成功,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并存,加上许多的不确定因素,综合起来任何一环出现偏颇,必将全盘皆输。很多的失败都是在于细节上的不到位而造成的。
撇开赛鸽的种、品质和育种选择不说,我比较重视赛鸽的养与训。养鸽、训鸽一定不能脱离自然界的规律,需要鸽人细心观察和学习,真正了解赛鸽的习性,掌握自然规律才能养好鸽。拔苗助长只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养鸽其实更是锻炼鸽人自身的悟性。
养赛鸽重在锻炼赛鸽的心智。鸽人了解了赛鸽的习性,赛鸽自然也会了解主人。经过长期的定向性、目的性重复交流,赛鸽自然越变越聪明,会意了主人的意图,它就恋家,在竞赛中,它懂得选择合适的赛线,不致惊慌失措,盲目跟随。同时日常的驯养到位,已经促使赛鸽养成了良好习惯,不随处溜达、闲逛,轻者影响成绩,重者误入它棚游棚或被网。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不难理解,掌握赛鸽习性的最大根本就是 ---- 赛鸽是群居性的动物,害怕孤独,害怕生疏的环境和举动。所以没有经过训练,突然投入战斗,必然造成赛鸽心理、心智、体能表现出应激反应 … … 无疑将其断送在赛线上。
我因工作原因,无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来料理竞翔事宜,所以无法独自参赛,2009年6月,晋江飞龙杯09冬季120天幼鸽百日赛正准备发放环号,恰在此时偶遇晋江的两位鸽友,于是开始了作育、作翔合作。具体方法如下:
因鸽人甲和我,均无时间料理竞翔事宜,于是各自作育出部分赛鸽,并购买鸽环,交给鸽人乙负责养、训和作翔参赛。两人育出的赛鸽均是挑选了精英中的精华,两方计划总共出14羽,有六羽还特地佩戴了精英组鸽环。可谓是踌躇满志、志在必得,毕竟三人都有过长期的养鸽、育鸽、训鸽经验,也曾参赛过并栽誉而归,鸽种品质也不在话下,其他就看老天的安排,运气的“恩赐”了。
但事实上我们的赛鸽在未启程踏上征途之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 … 在此谈及陈年往事不是自揭伤疤,只是希望鸽友勿重蹈覆辙。让我细细数来。
鸽人乙可谓热心,从饲料搭配、打虫、营养补给、亲和、打扫等都付诸了大量的心血,起初管理也很到位,辛苦的回报就是赛鸽茁壮成长起来,越来越有大将风度。幼鸽赛本身是鸽系早熟型的较量。我们20天给幼鸽断乳,30天上栖架,熟悉了棚内环境,在此期间赶其至棚外,教导其进出棚。40-45天开始家飞。所以按我们的计划,我们对该赛事还是运筹帷幄的,总的说来,起初的管理还是有点起色的。
可是就在后续家飞和外训方面略显不足,鸽人甲和我均对鸽人乙的方式提出了意见和个人看法,但鸽人乙仍坚持其看法。也许应了鸽界人士 ----- 人人有一本自己熟知的经书吧,大家都过于自信,相信过去的经验和自我欣赏,对即将到来的赛事充满着理想化的憧憬。
家飞后鸽人乙没让赛鸽养成良好习惯,采取了开放放养,未实行关棚定时训放,造成赛鸽一开始就养成随处乱落脚的习惯,也造成了游棚两只。作育的鸽人甲和我反对放养,鸽人乙观点认为,百日赛要促进其更快早熟,开放棚可让它多接触外界,早熟快,而且让其有野性。
很快就到了8月底,赛鸽家飞已达一个月,鸽龄也有近两个半月了。这时观察鸽群家飞时,也发现到这些小精灵不仅距离飞远了,而且已出现高飞和滑翔游弋的状态,穿越两排多达14条高压电线时的动作也完成得非常地漂亮(鸽舍前方两三百米处有横跨而过的两排高压线塔),降落落棚时状态自然滑落,随心所欲不慌乱。
出现在鸽棚高空或鸽棚远方游弋滑翔飞行状态的赛鸽,代表赛鸽逐渐进入颠峰或证明赛鸽心理、心智、体质成熟,正是赛鸽可以进行放路训练或竞技的良机!
然而,鸽友乙对我俩的提议并不接纳,他认为,现在每天家飞总共飞行两三个小时,对幼鸽已算是合格,现在关键时刻是加紧其素质锻炼,至于放飞训练,只要鸽质过硬,它的天性就飞得回来、飞得快。虽然观点不一样,我们还是依然遵守合作联盟的规矩,尊重其养训方法。说实话,此时鸽子各方面的状况都很好,神采弈弈,胸肌发达又柔韧有弹性,皮肤下血液呈粉红状态,羽质也好。
很快到了九月份,鸽人乙还未趁早开展路训,真让人急啊。而且此期间还发生两次,两只幼鸽游棚到附近鸽友的棚内。还好关系不错,在当天晚上被寻回了。这就是开放棚造成的不良习惯一时难以改正过来而造成的。
鸽人甲和我再也按捺不住了,要求其一定要开展外训了。理由是 ---- 幼鸽心理心智尚不发育健全,他们就象是八、九岁的小孩,贪玩,容易迷失、受诱拐,你要催熟,不是催其熟悉鸽舍周边环境,鸽子最终是要上路的,你要让它熟悉放入司放笼,到达放飞地是要起飞往家赶,懂得主人的用意;要懂得处在笼子内不惊、闭目养神,蓄养精力;要懂得驾御翅翼,懂得利用不同地势、不同天气的气流;要开发其定向能力;要开发其眼部瞳孔、睫状肌、栉模、晶状体、瞬膜、眼皮等的调节功能和让眼部适应飞行中的气流等等。所以先从近处5-10公里处放起,从四方司放,刚开始群体或3只一组,放三四次熟悉后,就可以在60公里以内,四方单羽放飞,然后向赛线方向放两次,每次公里数逐步递增来进行。鸽人乙暂时同意我们的意见,但也提出了他的想法,好赛鸽,种好,放多远都可以飞回来。从5公里地方司放,没意思,菜鸟都懂得回来。可见,他是偏重“种”的理念,迷信鸽质,道理说得也没错;我们偏重的是引导“小孩”,循序渐进、逐渐成熟的理念,培养好心智,因为他们还是“小孩”,不是成鸽,赛鸽重在集训 ----- 这是鸽人甲与我更加重视的理念。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此时鸽群出现了疲惫状况,有两羽最严重的拉黄绿色水便,两天内就“报销”了。鸽人乙及早隔离,但全棚有一半赛鸽都病泱泱的,他用鸽店的鸽药治疗并补充肝精,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我赶到,经判断,觉得感染了新城疫的可能性较大,我历来反对动不动乱用药、过量用药和非对症下药,于是立即以自己的中草药配方煎水加冰糖灌服,鸽群才恢复了过来,但元气是伤到了。痛定思痛,三人坐下来总结,我们的鸽棚位置、卫生,饮食等都很科学,何来的病菌?后来得出比较可能的原因是到处乱落、游棚带来的,鸽人乙这时才改变关棚训放的习惯。
闽南夏季酷暑闷热、台风盛行,高温湿度大,赛鸽在盛夏很容易就会发热或感染新城疫病毒。感染新城疫病毒死亡率几乎100%,而且是急症,蔓延很快,发病到死亡时间很短,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得病了,发现时已来不及。经了解,那阵子,龙湖、金井、英林一带有部分鸽友的赛鸽都出现类似症状,只不过症状较轻、影响范围是局部的,是个别鸽主自己没管理好,称不上是爆发疫情。
盘点一下,至此,赛鸽选手还有10羽。
转眼已到九月底,离开赛只有一个月时间了,同赛事的鸽友早就组织私训,训放到莆田涵江了,我们的运动员还在家飞,还在前阵子莫名其妙地得了病,暴病“报销”两羽,其他的也元气大伤。但投入了还干不干,大家商量一下,决定干到底,大不了等于花钱买教训、买经验。鸽友间也没有产生相互的抱怨。
9月21日中午12︰50,我们邀上几位鸽友,带上准备参赛的10羽幼鸽和一羽同期出生未戴环的幼鸽,共11羽,驱车到了沿海大通道石狮永宁与晋江龙湖交界处训放。同行的还有一位鸽友的9羽从未训练和比赛的老鸽。到达后有个鸽友急不可待地打开司放笼,将他带来的9羽老鸽放飞,老鸽连盘旋都没有,呼地一下,就往家的方向直飞,10多秒钟内就消失在视线之外了 … … 呵呵!这样的距离对于老鸽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这时开笼放幼鸽。海边的的风力今天变得真大,刚出笼那一刹那明显感觉幼鸽有点平衡感失衡,同时面对一大片的广阔海面,从来未带出路训的它们,看似有点惊傈、发慌 … … 幼鸽在天空慢慢集群,盘旋了四五圈,好象找到感觉,有往鸽舍方向去的状态了,大家赶紧上车准备往回赶,我还笑道:不用赶,任凭你怎么赶都别想赶过赛鸽。就在车启动前行一公里左右时,一直探出车窗观察的鸽友,“诶 ---!”地一声,原来情况发生了突变,方向正确的鸽群突然开始转向,我赶紧停车,大家嗍地一下,全部赶下车来观察,鸽群径自优哉游哉地往北偏西方向移动了 --- 那是往石狮、泉州中心市区的方向啊?鸽友们调侃道:回家等晚上的寻鸽电话吧!
在焦躁中等待,一直未见一羽鸽影,鸽人乙试着发出了几声特定口令的口哨来召唤赛鸽,可这又有什么用呢?15︰30终于来了两羽。默默等待中没有再来赛鸽,鸽友边聊天边等鸽,烟是一根接一根地抽 … … 鸽人乙多次信心满满地说,不用担心,初次是这样的,傍晚都会回来。话虽这么说,但底气还是不足的。我却说这么多年了,还从来没遇到这种情况。17︰40、17︰47又陆续回来两羽,四羽赛鸽状态显得非常疲惫,看似惊恐状。再过半小时天都快黑了,希望已不大。这样11羽只来4羽,输在这么短的短训上。次日一早上屋,鸽人乙喜出望外,共有9羽回来了。原来次日清晨回来了5羽,那羽陪飞的和一羽普通环还没回来,鸽人乙燃起希望 ---- 再等等还会回来的,但是那两羽是真的再也没回来了。
按说直线里程20来公里,并不算远,哪怕是初训。短短的距离竟然发生这种事,养鸽人谁也事先始料未及。最早回来的路训赛鸽何以将近3个小时才知返?何以方向正确又突然转向?陆续回来是在中途被其他鸽群冲散?这5羽隔天清晨懂得回来证明并不笨,只是缺乏短训经历,受到惊吓?在外过夜还是误入开放棚没被发现逮到?大病初愈状态不佳?鸽龄尚小未经过短训启蒙,直跳路程过大(三个月了,看似不可能)?太迟开展路训?当天海边宽阔、风太大?此时幼鸽正在换第五根主羽,难道应了那句更换第五羽时不宜路训的话?它们在外到底遇到了什么?当天是农历初三,正值遇上天文大潮期和月缺的双重影响?如果陪训的那九羽老鸽后放,来引导它们是否结果就不一样?所有的设想都只是如果和猜测,道不明说不清,无法验证!
后来,仅存的9羽在家附近被气枪打死一羽,在私放莆田城厢时丢一羽。10月12日的预赛,就7羽参加,总鸽会该赛事售环三千多羽,在预赛时也就1800多羽参加。那天阴天,风力6-7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结果当天只有两羽归巢,两羽都是白鸽,是泉州市中心区的。至此,本定于10月19日决赛的该赛事提前结束 … … 因此,现在查晋江飞龙杯2009赛事,有春赛、秋赛的信息,就是查不到2009百日冬的相关信息,也许没有赛绩鸽,也许大家不想启齿吧!
作育、作翔的合作,在台湾很普遍,但在内陆就很少。我们此次的合作,虽然三方的意见有多次相左,但均仍以平常心对待,没有互相指责和抱怨。建议鸽友有条件的,自己全盘操办,不要合作,否则会伤了和气,除非你心态端正,能淡定。毕竟赛鸽是宝,友情更无价!
本人以为养鸽、赛鸽一定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顺应赛鸽习性生理规律,凡事过头,必将物极必反;学习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适者生存理论;懂得医药常识和运动生理常识,甚或更多的知识体系,正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样,对养鸽、赛鸽、育鸽、训鸽将有所裨益!养鸽需要悟性,需要付出爱心,以对待人的方式对待爱鸽,终究会有回报。赛鸽的成绩象是有规律地与付出成正比。
高武平先生曾经采访詹森一家并撰写了《詹森育种原理》一书,相信很多人看过,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能真正看懂,当然其中有些地方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出现语句不通顺,造成的难以理解。然而,书中也提到詹森兄弟“秘而不宣”的法宝在哪里,使无数的人为之研究、试验、猜想,也许不是詹森兄弟“秘而不宣”的狭隘心理;也许詹森兄弟自己也说不明白,个案属经验但缺乏依据便不愿谈;也许鸽事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也许詹森先生已经都说了,“秘而不宣”的制胜秘诀其实都在书本里头,如同“书中自有颜如玉”,留了悬念靠后来者去领悟了;也许无专门的研究机构验证,致使各方理论异彩芬呈 ---- “乱花渐欲迷人眼”。也就有那么多受攻击的理论、那么多个人经验、那么多怕人笑话不启齿的“独门秘诀”。也许正是这原因,才更显养赛鸽的魅力,一粘上一发不可收拾。
养鸽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没多少人能够体会其中的辛酸,以上所述还只是凤毛麟角、微乎其微的一些小事,实际在养鸽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百感交结的情感体会。如果鸽友出于业余爱好还好过点,如果是作为一种人生生涯,那付出的与承受的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如果借以鸽界的畸形繁荣,而成为一名赛鸽商人,那又将另当别论,赛鸽种、养、训也就失去它的魅力和讨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