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血” 提法不科学
2006-08-26 20:38:18
一、 "国血"用语欠科学 将我国信鸽称为“国血”, 这是多年来见诸鸽刊、信鸽有关网站、鸽协及我国信鸽界习以为常的提法。笔者以为,这种称谓是否妥当,值得推敲、研究。严格意义上的国血,应是源于本土的中国鸽子,也即如人称的土鸽子。是小鼻子而非国外的“洋鸽子”(大鼻子)。沙金老先生在《六十年前重庆鸽赛》一文中说,“当时重庆竞翔也是由近及远,第一站大约飞30华里,弟二站大约70华里,终点站有3——400华里。凡是能飞上3——400华里的信鸽就被视为珍品了。” 他还说,那时重庆的信鸽没有一只是从外国引进的,全是土生土长的土种,鼻包比较小,体形也小,“羽色有瓦灰、玉翅、黑鸽、花鸽、白鸽等。能飞路的只有瓦灰、玉翅”(见1987年第10期《中华信鸽》)。笔者是成都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我读中学时,教历史的孙老师在家和学校(二中)就养了一批“洋鸽子”(大鼻子),飞不高,会“朝路”(每天早上起飞后就往城外飞去,一两小时才从另外方向飞回)我在检他鸽蛋养“洋鸽子” 前,我喂的全是国产货:“白云盘”(白鸽,凤头,毛脚)“大血”“小血”(均是瓦灰,牛眼即血眼;小血体长仅二十公分左右)。但飞得高,在屋顶上空长时间盘旋。小得象小点点,要仔细看才能看到,成都人叫“登燕”。可以放十多华里。(城外昭觉寺能飞回)好的本地土鸽如灰桃(瓦灰,桃砂)百来华里放翔能回来。但孙老师 的“洋鸽子” 就不同了。他住布后街(省文联、三中所在地) 旁的小巷内。他邻居刘某某(从事地勘工作)带他的鸽子到“刷金寺”(距成都空距200多公里) 喂养,出了小鸽还飞回成都。那时,他的鸽子还从重庆放回成都,在成都鸽界很有名气。原四川省鸽协副主席丁先生五十年代开始养信鸽,就是从他那里得的“洋鸽子”。孙老师喂的全部是外籍鸽的后代(“洋鸽子”),我就不认为是“国血”。1979年9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 北京飞上海的冠军鸽时间为四天。《鸽经》中记载:五百多年前,我们先辈育成的信鸽在三天之内从京师(北京)飞到淮阳(今苏北淮阴一带),空距700公里。可见我国传统信鸽的良好竞翔素质。 现在鸽刊、我国信鸽界称的“国血”,实是指以上海为主的远程、超远程信鸽。这完全是外籍鸽多年繁殖的后代。对此,扬国方同志在《上海引进外血的三次浪潮》中就说得很清楚。 他说,上海是我国现代信鸽的发祥地,半个世纪以来,上海向国外引进优良信鸽比较集中在以下三个时期:1931年;1946年;1992年至今。被称为“三个浪潮”,且一浪高过一浪。(见1996年第3期<<中华信鸽>> ) 他还在文中论述了1931年以后,我国信鸽界前辈李梅龄等育种家育成了李梅龄和黄钟“2 个品系”(李的叫“李鸟”);“王福元沙爱昂”、“李祖光莎爱昂”(西翁系) 等。“它们和‘李鸟’ 一起构成‘上海鸽’ 的基地。” 在目前的上海鸽群中都还有这些品系的“一滴血”。而这样的信鸽,被国人称为“国血”。但这样的“国血”,因均是外籍鸽的后代,实是“洋种”!中国人(黄种人) 和英国、法国人(白种人)结婚所生子女是混血儿,可视情入中国国籍,也可入英、法国国籍(当然可能是双重国籍或无国籍人)。中国人在美国领土(包括其飞机)上所生婴儿,一出生就取得美国国籍(正宗的黄种人)。信鸽以其具有竞翔、通信能力有别于鸡等禽类的繁殖。詹森、狄尔巴、翠腾和中国的土鸽杂交不可能成为信鸽. 能叫这样的后代为“国血” 吗?英国的牧羊犬、德国的警犬在我国分别作 纯种繁殖,永远是英国的牧羊犬、德国警犬,而不能称中国警犬。正如大熊猫在美国繁殖不能说是美国大熊猫一样。 二、建议用品系取代“国血” 因长期以来,信鸽界提到我国中、远程赛鸽以及超远程信鸽统称国血,并习以为常。有的文章还煞有介事的说,就是外籍鸽,只要在我国下蛋,所出之后代吃的中国食水、在我国长大,就是“国血”。而且这样的文章在网上亦无人质疑。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不妥,故对国血称谓说提出异议。笔者以为,今后似应用品系(我国未形成品系前可用“品种” )取代“国血” 较当。比如引进什么品系(品种)所出下代就直呼其种系即可。如果我们引进林波尔系所出赛鸽飞出成绩,不谈林波尔而讲“国血”,恐遭“洋人” 非议(因目前用的“血统表” 上父、母鸽非填不可, 但作育者是林波尔)。目前鸽刊、信鸽有关网站的信鸽广告,以及公棚拍卖的中、短程优胜鸽特别是冠军,有几个不是外籍鸽? 已故的蔡明先生在<<积极慎重 命名品系>>(<<中华信鸽>.>19 88 年第 11期) 一文中说, 应当“积极而又慎重地命名我国信鸽品系”。笔者认为,这是很有见地的。他说,“当前,国际鸽界种系林立,各有千秋。比利时新老品系有100多种,在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都有一批鸽界公认的名系。我国信鸽有悠久的历史,有较高的水平,但得到公认的品系却寥寥无几。” 故需积极而又慎重地命名我国信鸽品系。张亮能老先生说,李梅龄培育出“李鸟”,今天,纯种“李鸟” 已影踪全无,但有的有名次赛鸽有“李鸟” 血统。(见《培育新品种 改良老品系》;载《中华信鸽》1986年6期)这是“李鸟”后继无人接棒的悲哀,也是国人的悲哀。而现在,我国信鸽界有李梅龄、詹森、林波尔这样一生致力于培育出独立品系的育种大师吗?我们引进优秀外籍鸽不少,但尚未培育出遗传稳定、赛绩一直突出世界公认的百花齐放的品系。中国应该有中国式的詹森、林波尔、霍夫肯、狄尔巴……(以培育者、接棒者姓名命名)。 三、洋为中用,培育出中华全能型快速鸽 信鸽比赛是体育竞技活动之一。面对欧洲赛鸽的快速归巢、遗传相对稳定,而我国信鸽在速度上及归巢稳定性总体相对处于弱势的现状。笔者认为,为提高我国赛鸽的整体素质,应贯彻洋为中用的方针,必须积极引进欧洲的快速中、长程信鸽、美国的快速超远程信鸽(如在2日内能在1600公里、3日内能在3000公里归巢的翠腾系)、以及其他国家(如日本)、地区(如澳洲)的优良种系,以培育出在中、短、超赛项中均能快速摘冠的全能型赛鸽。而信鸽爱好者、养鸽家、育种家应当发现、追求的正是这种信鸽。这需要长期培育,以形成品系,并以我国培育人、育种人命名其品系(科学的以谱系表代替传统的“血统表”)。为达这一目标,这将是国人,尤其是有条件的育种家、赛鸽家应作的奉献。笔者认为无专业化、产业化的育种局面中国将难成傲视欧、美举世公认的信鸽品系。而信鸽品系命名应打破地域、国度的限制(如不冠以 “日本势山系”,“势山系”它本身已表明是日本培育的品系,又如“李鸟” 本身就表明是中国李梅龄培育的品系)。笔者以为,“谢氏詹森”已见雏形(南非百万美元大奖赛已初露锋芒)。王伟克先生说,目前,我国鸽友在三五百里是一哄而上(我国信鸽公棚也大都定位在五百公里左右决赛,千公里公棚仅一个),是初级阶段,最终会把育种、竞翔定位在千公里。(当日归)对此,笔者也早有同感。笔者认为,我国培育成能在千公里当日归而又遗传稳定的品系,以与巴赛罗那千公里次日夺冠赛相抗衡。这才是龙的传人。 祝愿我国信鸽界涌出众多以国人命名的詹森、林波尔、胡本、翠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