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山 佚 事
2011-12-19 17:00:39
祁 山 佚 事 跨 岳
祁山堡,像一艘战舰,飘浮在波光粼粼的西汉水上游,引得无数名士和骚客歌颂咏唱,无数政客缅怀抒情;引得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无数信士毕恭毕敬顶礼膜拜,这是因为祁山承载着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和人文故事!
相传祁山堡是二郎神杨戬搬山时遗留下的。
玉帝的外甥杨戬,人们都尊称为二郎。杨二郎小时候聪明伶俐,读书过目能诵,并勤习武艺。渐至成人,书艺已至佳境,武功更是无人能敌。一次,二郎练完拳脚,刚拿起弓箭正要练射,在箭欲发之际,猛然看见一位鹤发长者站在一旁,一边捋胡须,一边摇头。二郎心里明白,长者在轻看他的武艺,便迎上前长鞠一躬,请长者指点。长者毫不客气地说:“二公子的拳脚倒还算利索,就是功力差了点。”杨戬何许人也,他机敏地想:“我已经能开这么重的弓了,还说不行,老者一定是高人,待我求教于他。”便虚心地向老者连作三揖道:“求先辈指点。”长者捋捋胡须,慢慢地说:“学高功夫太苦太累,只怕二公子做不到啊!”二郎明白长者是用激将法探试他的决心意志。便恳求道:“还望先辈不吝赐教,晚辈一定牢记不忘。”
其实,老者已经注意观察二郎多时了,已知二郎是个可造之材,有意要收为徒弟,便点点头笑眯眯地说:“好,那我就把功夫传教给你吧,若要得到高深的功夫,你这么练是没有长进的,从今以后你得搬山,把天下所有的名山搬起绕天涯海角走一圈,再放回原地,等你搬完天下所有的大山功夫就算差不多了,你做得到吗?”
二郎一听傻眼了,心想:“寸土难移啊!山怎么能够搬得动呢,那是天大的难事,这老者不是在为难自己吗?”于是说:“我连大点的石头都挪不动,咋能搬山哩?”
老者哈哈大笑说:“你能搬动那还叫你练啥?”说着将手伸了出去,收回时手中已擎着一座大山,二郎见了知道是遇到真人了,口称师傅纳头便拜。老者即为二郎教了诀窍,又给二郎说:“从今天起要搬遍天下的大山,不能有丝毫懈怠,直到搬完了一百座大山的时候才算过关,那时候你来找我,我再教你变化之术。要牢记搬山的时候不能惊动任何人,更不能听到公鸡鸣叫,山听到鸡叫是会生根的,还有以后谁问你在哪里学的功夫,不能说是我教给你的,听到了吗?”说完转身就不见了。这个大仙是谁,至今还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有人推断说这个仙人就是玉泉山金霞洞的玉鼎真人,其实,那是根据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臆想的,不足为信。
自从老者收徒点化以后,二郎杨戬坚持苦练不辍,竟是练得功夫猛进,力大无穷。他也牢记师傅的话,夜里练完武以后,还要在肩头扛座山到天下走一圈,直到他搬完了一百座大山。
搬完一百座大山,二郎本应该是去找师傅了,那知二郎一数天下大山,竟然还剩下五岳他还没有搬,二郎就把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都搬着在天下走了一圈,最后只剩下泰山了。
泰山可不同别的山,那是五岳之首,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特别沉重。搬着搬着,到了西汉水畔,二郎实在太累了,就坐了下来,一边歇息,一边倒出钻进鞋子里的土,心想师傅叫我搬一百座大山,我搬了一百零五座,师傅知道一定会夸奖并教我学变化之术。二郎越想心里越高兴,毕竟刚搬了一百零四座大山,二郎还是太劳累了,这一歇啊,不知不觉便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一声长长的鸡鸣声把二郎从梦中惊醒——二郎惊呆了,泰山听到了公鸡鸣叫,在那里“吱吱嘎嘎”地直往地下扎根。二郎看见就急忙去搬,但哪里拔得出来?二郎拔呀拔,总算把泰山搬动了,可是泰山的支根还是留在了西汉水畔。因为雄鸡的鸣叫是盘古开天辟地时上天赋予的神咒,随着鸡叫所有的夜行物都必须停止一切活动,神鬼也要躲藏起来。其实二郎把泰山的根留下来也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是天意,是为了以后在这里上演波澜壮观的故事。
二郎回去后,找到师傅,说他已经搬完了一百座名山和五岳,谁知师傅不但没有夸奖他,反把二郎给体罚了,让二郎再去搬蓬莱山、方丈山、瀛洲三座仙山在天下走一圈,搬完以后再找他。二郎后悔把泰山的根留下了,只是没有办法挽回,只得遵从师命去搬蓬莱山、方丈山、瀛洲山。二郎搬着这三山,每当路过留在西汉水的泰山根时就用力踩一脚,以示对自己不遵师命的悔过和以后不再违犯师命的决心。就这么着,二郎搬着蓬莱、方丈、瀛洲三山走了三趟踩了三脚。二郎的这三脚可不同凡响,竟把遗留下的泰山根给深深的踩进了地下,在地面仅仅有一点山尖尖露在那里。
到了祁山,看祁山堡,就象是镶嵌在那儿的,她更加像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承载着远古的信息向我们走来。
从此,在二郎歇息过的地方便多了一座孤峰突兀的石山,人们根据它的来历,管它叫小泰山,就是现在的祁山堡。从二郎鞋子里倒出来的土就成了横贯东西的两座黄土山,也就是现在祁山堡两旁的盘龙山和卧虎山。可想而知那二郎的脚有多大,人有多高。这些山把原来流淌的水断开改变了流向,形成了从东向西的河流,人们管它叫西汉水。因为这里东水西流的独特地理风貌,人们就把绵延百里的山川都称祁山。
后来,秦先祖迁徙到了西汉水流域,发现祁山一带地肥水美,亦农亦牧,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定居养息,将这一带统称为“西犬丘”并称“西垂”。秦先祖久居此地以后,认为二郎留下的小泰山、盘龙山、卧虎山有通天之灵性,就在二郎留下的孤峰突兀的小泰山上立祠祭祀天和祖先,并将此山起名“祈山”。把方圆百里的山川叫做“祁山”。亦因“祈山”与“祁山”同音,而且都有祭祀的含义,古人把“祈”字与“祁”字混用,久而久之就把“祈山”与“祁山”统称为祁山。秦人还认为二郎留下的小泰山、龙山、卧虎山就是宝山,天赐嘉地。便又将“西垂”改称为“天嘉”。随把中潏 、非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秦候、公伯、秦仲、庄公十二位先祖安葬在了祁山两旁的卧虎山和盘龙山上,称作“嘉凌”。这也就是后世几千年来人们传说中著名的“西垂古陵”。还因“西汉水”从古秦陵脚下向西流淌,人们便把西汉水叫做“嘉陵江”。先秦数代繁衍,直到在祁山强胜繁荣,便开始向陇西、陇山、宝鸡、渭水西扩东展,走出“祁山”问鼎中原,统一六合,取得天下。秦先祖在祁山一带写下了他们发迹时极其灿烂的历史。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封建帝国,把中国历史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到了汉代,中华名将马援祖父郎持节马宾、父亲牧师令马仲、兄太守马况、马余、马员、侄孙汉阳(今礼县)太守马棱家族筑坞候(城堡、山寨)于百里祁山,治里二百余年,更使祁山富甲一方。
东汉末年马援后裔马腾、马超父子举兵祁山,战卤城反曹操震惊华夏。之后,诸葛亮北上伐魏,看到祁山地理位置前衔陇魏后连蜀汉,数百里山寨城堡相依,实在是军事要塞。还因看到马超家族在祁山治理二百多年,既有天时地利人和之意,这也是诸葛孔明取道祁山北上伐魏的原因之一。诸葛孔明六出祁山就都在祁山屯兵扎营。于西汉水边虚设假粮堆和米面山,卧虎山脚筑点将台,盘龙山上种草牧马,在小泰山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上演了西城弄险吓司马,六出祁山载史册的壮烈战役。使祁山堡西汉水一带成为著名的古战场。至今司马懿的行宫,山顶千年未变的土堡、人口稠密的谢集寨、李集寨、文集寨、庞集寨、康集寨、夏集寨、双集寨等山庄蜿蜒数十里,古垒营址犹存。
祁山因为秦先祖的居住发祥,马援家族的治理,诸葛亮的六出,杜甫访游的故事,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才又使祁山同泰山一样名垂史册。
传说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也是在祁山写成的。
祁山周围的人们大多是诸葛孔明六出伐魏时留下的军卒,他们怀念孔明,歌颂孔明的功绩,就在“祈山”城堡内建造了武候祠,供奉了诸葛亮、关羽、周仓、关兴的塑像当做智慧、忠义和勇敢的化身,让后代儿孙瞻仰。
祁山以她独特的历史地位,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政要政客、游客信士必欲瞻仰的圣地。
因此,祁山的故事和人文历史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也就产生了倍受人们关注的祁山文化。
1980.3初稿
2010.9修改
甘肃省礼县中和疑难病诊疗所 马虎